学术投稿

多发性创伤的早期急救与护理

董影华;张波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 急救与护理, 危及生命, 损伤, 受伤原因, 生命危险, 解剖部位, 交通事故, 护理介绍, 高处坠落, 死亡率, 挤压伤, 并发症, 诊断, 脏器, 抢救, 机体, 环节, 病情
摘要:多发性创伤多数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挤压伤等所致,在同一受伤原因打击下,伤者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到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损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伤者病情危急,伤情变化快,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快速的诊断、急救与护理是降低其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一个重要环节.我院自2007年以来,抢救多发性创伤43例,现将有关急救护理介绍如下.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报道

    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又名Dieulafoy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造成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疾病之一[1],其特点为:出血部位隐匿,出血量大,易反复发作;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本人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薄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高龄手术患者手术室护士人性化护理体会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逐渐来临,高龄患者入院接受手术治疗日渐增多.老年患者由于体内各种重要器官已出现退行性变化,生理储备能力有限,并且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器质性病变,导致机体调节功能减退,对于手术的耐受性差,手术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1].我院手术室自2007年起对老年手术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使病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精神方面处于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娟岩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162例肺结核患者短程督导治疗效果观察

    短程督导化学治疗是<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制定的结核病治疗方案[1],短程督导化学治疗治疗肺结核,是指患者不住院化学治疗过程在医护人员的观察(督导)下进行.留坝县是国家结核病控制项目县,实施该项目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留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03年至2008年,该中心与全县各有关医疗单位紧密合作,对辖区内的162例肺结核患者实行了归口管理,采取统一建档、统一方案、免费供药、定期复查、随访和督导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管理治疗.现将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张跃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金水宝胶囊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金水宝胶囊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10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均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加用金水宝胶囊口服治疗,1个月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为64.7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在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RBc计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水宝胶囊能明显地增强疗效,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单信海;张天明;高晓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与延后康复疗效观察

    脑卒中在发病6个月内恢复较快,如果1年以上肢体功能仍未完全恢复,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出现肢体废用.因此,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意义重大,所谓早期康复治疗是指在发病48 h后,如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疾病不再发展的情况下就开始的康复训练,早期康复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的关键[1].我们自2001年7月~2008年6月,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与延后康复治疗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彦兵;徐恒强;李家伦;宋春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超声荡洗减轻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效果评价

    管治疗治疗术后疼痛程度.

    作者:薛兰德;于西佼;刘玉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精力不集中等病症.该病为常见病、多发病.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赵海云;管恩玲;杨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效果及安全性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择社区居民轻、中度高血压病例,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观察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效果稳定,用药安全可靠,价格优势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牛进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活跃早期人工破膜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的影响

    笔者采用在活跃早期行人工破膜.发现可明显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防止羊水粪染,减少胎儿窒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促进产程进展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彩云;李雪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局部封闭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124例疗效观察

    1995年1月~2009年1月本院在门诊采用醋酸强的松龙局部封闭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12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永祥;况成辉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bF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bFGF是子宫内膜癌组织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其表达与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长林;项锋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康莱特治疗肺癌23例疗效观察

    肺癌晚期患者,需要进行综合的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而同时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大,患者难以耐受,我院同时加用康莱特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跃进;乔致芬;张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根尖周病空管药物疗法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根尖周病空管药物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根尖周病患者322例412个患牙,随机分成3组:拔髓扩锉组,拔髓不扩锉组和不拔髓不扩锉组,分别采用甲硝唑螺旋霉素糊剂对根尖周病的患者进行空管疗法,进行3年的临床观察,评价疗效.结果 拔髓扩锉组与拔髓不扩锉组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拔髓不扩锉组的治愈率明显低于拔髓扩锉组与拔髓不扩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硝唑螺旋霉素糊剂空管药物疗法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靳松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颈椎前路、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骨折脱位高位截瘫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前路、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骨折脱位高位截瘫一直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自1998年至今我科对收治的颈椎病、颈椎骨折脱位、或合并高位截瘫患者中的69例采取了早期实施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治疗及护理,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精神科护士与内科护士焦虑和抑郁的调查分析

    焦虑和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是对压力的一种常见的异常心理反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和竞争压力增加,人们对健康要求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作者:邹灵芳;张锦萍;李玲;吴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床边血液灌流抢救重度药物中毒的监护

    急性药物中毒是急诊内科的常见病,重症中毒可危及患者生命.血液灌流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入装有树脂的灌流器,树脂对血液中的毒物有较好的吸附清除作用[1].服毒后尽早行血液灌流,并加强对血液灌流的监护,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防并发症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2].我院自2005年至2008年采用床边血液灌流术对300例重度药物中毒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翠凤;刘庆芝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院外护理

    恶性血液病是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的总称,是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发病后患者及其家属均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长期维持治疗给患者带来机体上的痛苦及严重的经济负担,有的患者可能会因此放弃治疗.因此,除重症及化疗期患者必须住院治疗外,化疗间期、缓解期的患者均可在院外进行观察治疗.因此,院外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张翠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缺血性脑损伤

    近年来关于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发现是对公认生物学概念的挑战.首先是在描述来自骨髓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殊化学剂诱导下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诸多学者开始研究运用这一发现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作者:姚玲;汤永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老年患者鼻内窥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现对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完成的78例老年患者鼻内窥镜手术围术期给予积极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萍;李国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脊心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与手法矫治

    颈椎病继发胸闷、胸痛(常出现在心前区或胸骨后),可突发也可缓慢发生,多在颈部运动或体位改变时诱发,有时伴呼吸困难、心慌、烦躁不安、眩晕或下枕部痛等,疼痛多持续30 min以上,称之为脊心综合征[1],又叫功能性或假性心脏病.为探讨颈胸椎解剖形态学改变与脊心综合征的关系,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随机选取50例脊心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颈胸椎形态学的研究及手法矫治.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勇;谷茉莉;于红;邓金田;张慧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