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丁咯地尔和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成本分析

李欣

关键词:丁咯地尔, 尼莫地平, 药物治疗, 脑血管痉挛, 药物经济学, 经济性, 分析法, 功能紊乱, 有效性, 合理用, 安全性, CVS, 药方, 临床, 成本
摘要:近年来,药物经济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临床合理用药方面,要求不但要安全性、有效性,还要有经济性,而成本一效果分析法是药物济学中广泛的分析之一.丁咯地尔和尼莫地平都能有效治疗脑血管功能紊乱所致的脑血管痉挛(CVS)[1],笔者对两种药物治疗不同原因CVS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鼻饲乳果糖干预便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胃管注入乳果糖干预便秘的疗效.方法 80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胃管鼻饲乳果糖通便;对照组40例,给予胃管注入清水、腹部按摩.两组观察期间均未用其他通便药物,观察7 d后统计比较两组排便情况.结果 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治疗组显效率87.5%,有效率100.0%;对照组显效率60.0%,有效率72.5%.两组间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管鼻饲乳果糖能有效干预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便秘的发生.

    作者:陈雪林;李季林;肖建;盛罗平;陈仁辉;陆林其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盐酸坦索罗辛配合超声碎石治疗输尿下段管结石疗效观察

    输尿管结石常并发肾绞痛和血尿,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目前在基层医院多采用排石和碎石的微创综合治疗.本院2006年~2008年间对4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采用超声碎石、术后配合使用盐酸坦索罗辛口服、效果明显、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作者:程开军;刘紫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对胃癌诊断的意义分析

    目的 研究与胃癌相关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72-4(CA72-4)3种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6例胃癌患者、28例健康人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EA值,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A19-9、CA72-4值.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中CEA、CA19-9、CA72-4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CA19-9、CA72-4单独检测时敏感性分别为59.2%、44.7%、46.1%.联合检测CA19-9及CA72-4特异性为63.15%,3项联合检测的特异性达71.1%.结论 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诊断的特异性和有效性.

    作者:杨洪云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子宫全切术病人应用整体护理效果观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推广,对手术室护士的业务要求从简单的器械传递发展至对病人术前访视、术中配合、术后评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作者:刘晓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ILD)的治疗效果.方法 筛选了临床确诊的ILD患者40例,分组使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及激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观察不同组间的症状缓解率、肺部病灶面积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各为20例,3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两组间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不良反应8例,Ⅱ组不良反应3例.结论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肺间质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口服治疗使用方便而且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肺间质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

    作者:李彩霞;田应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6例护理分析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胎盘和脐静脉由母体侵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近年来孕妇患梅毒者不断增多,导致先天性梅毒发病率逐步增高[2].笔者对自2006年2月~2009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梅毒患儿26例进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翠凤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潜伏期硬膜外腔给药分娩镇痛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低浓度布比卡因和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 采用硬膜外腔(EA)给药方法,为60例观察组孕产妇进行分娩镇痛.结果 两组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A给药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作者:杨立明;王晓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长期以来,胆红素作为肝胆疾病的一个检测指标,但一般只有高胆红素才有意义,低浓度的胆红素往往不被重视或认为无病理意义.但近来文献报道[1]血清胆红素含量是冠心病的新危险因子.为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笔者观察60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并与健康者作了对照,具体报道如下.

    作者:张希芹;胡作林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合并糖尿病46例临床分析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rs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常见病因,约占全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80%~85%.Gravers病合并糖尿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与遗传、免疫调节异常相关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笔者对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6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富元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为了解门诊处方规范化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笔者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综合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莉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不同健康教育形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处于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治疗效果欠佳的状态[1].虽然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现在的治疗方法 比较明确,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了糖尿病现代治疗的五个要点: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其中健康教育被公认为是其他治疗成败的关键[2].目前针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集中在内容上,笔者尝试采取不同的形式看能否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作者:张建芳;王鹏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50例住院肺结核患者状况分析

    为全面了解结核病专科医院住院肺结核患者的就诊、报告、转诊、药物使用等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查找不足,改进工作,为下一步实施省级专科医院项目,实现结核患者的规范管理,提高治愈率提供借鉴.从而达到控制结核病的目的 .笔者对50例住院肺结核患者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杜静;盛卫东;朱琳;李建之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降低社区门诊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分析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由多因素引起,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笔者对社区门诊2007年1月~2008年12月外科门诊手术切口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社区门诊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莫少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腰硬联合麻醉套件针内针在脊麻中的应用

    在临床麻醉工作中,脊麻操作简单,麻醉效果确切,适用于下肢及下腹部手术,但由于传统的脊麻方法 引起术后头痛发生率较高,从而限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脊麻引起的术后头痛发生率与脊麻穿刺所用的穿刺针粗细、类型有直接关系[1].我科自2006年起用腰硬联合麻醉套件的针内针(25 G)实行腰穿,对预防术后头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团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护理分析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乳腺癌根治术对病人患侧上肢的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常常导致患肢功能活动受限,肩部偶硬,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早期规范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促进肢体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笔者自2007年6月起对乳腺癌手术后病人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燕;孟宪青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无创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无创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疗效.方法 1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无创持续正压通气组,无创持续正压通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气分析(pH、PaO2、SaO2、PaCO2)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无创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生命体征很快稳定,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转.结论 对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无创持续正压通气能及时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低氧血症,是抢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杜秀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脑炎患儿492例临床分析

    脑炎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常见病,芬兰的多中心研究显示儿童脑炎的发病率为每年10.5/105[1].笔者对收治的492例脑炎患儿进行同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桂英;王淑珍;韩灿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膀胱冲洗频率对预防尿路感染效果分析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解决排尿异常和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是各临床科室普通且经常应用的一项基本操作,也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尿路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20.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1].为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临床多采用膀胱冲洗来作为预防和控制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措施,以达到清洁膀胱、稀释尿液、清除沉淀物、防止导尿管堵塞、维持尿液引流通畅的目的 [2].为了寻求膀胱冲洗频率与预防尿路感染的相关性,笔者对160例留置导尿患者进行了.膀胱冲洗,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秀艳;吴医学;张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26例误诊分析

    自发性气胸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起病隐匿、进展快,由于这种患者肺部存在基础疾病,掩盖了气胸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漏诊,延误治疗.为了提高认识,吸取教训,现将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26例就其发病诱因、气胸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高明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肺下积液X射线的诊断价值分析

    肺下积液是肺底和横膈之间胸膜腔内的一层积液,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又容易被忽略,造成误诊.笔者分析了50例肺下积液的临床特点,着重提出X线的诊断方法 和鉴别诊断,报道如下.

    作者:马连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