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华;刘洪;周晓瑜;季力;林吉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指出,要加强儿童疾病防治,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儿童身体素质,积极开展0~3岁儿童科学育儿指导。本研究旨在了解家长科学育儿的现状,更好地为儿童健康服务。
作者:王芳;黄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宫内暴露对亲代孕鼠及F1代子鼠生殖毒性的影响。[方法]染毒组通过灌胃方式给母鼠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20 mg/(kg· d)、100 mg/(kg· d)和500 mg/(kg· d)。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 E2)、黄体生成素( LH )、促卵泡刺激素( FSH )及睾酮( T )的水平。[结果]本实验剂量的DBP对母鼠各脏器无明显毒作用,但对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影响显著,与溶剂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100、500 mg/(kg· d))母鼠的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而高剂量组的母鼠血清中FSH含量增加(P<0.001);随着DBP染毒剂量增加,母鼠妊娠期体重增长明显下降(P<0.05);雌性子鼠血清中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显示:分娩后第7天(PND7),雌性子鼠的 LH、T 水平随 DBP 染毒剂量增加而下降,各处理组间均存在差异( P <0.05);至第26天(PND26),雌性子鼠的E2水平随染毒剂量的增加下降明显,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中、高剂量组的雌性子鼠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的T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母鼠妊娠后期DBP暴露对子代有明显的毒性效应,较低剂量的DBP也可改变子代血清中性激素水平。
作者:孙静;李荔群;吴岷;王力强;厉曙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儿童比较常见的多发性呼吸系统疾病,起病急骤或迟缓,多数发病前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急促,胸闷等。肺部可听见细湿啰音,严重者唇部发绀,鼻翼翕动。由于小儿的气管、支气管相对比较狭窄,黏液细胞分泌少,肺泡发育尚不成熟,对进入气管的病原菌清除力比较弱,痰液排出困难,为病毒、细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所以小儿成为支气管肺炎的高发人群。相关研究表明,盐酸氨溴索与布地奈德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1]鉴于雾化吸入技术的普及使用及使用中的有效、安全、起效迅速等优点,我院儿科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疗法,进一步探讨该疗法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疗效,为更好地判断病情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作者:朱永洁;周晓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布鲁菌病(布病)是我国北方牧区常见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近年来该病在南方各地时有报道,疫情已有向南方蔓延之势。2012年平湖市首次出现该病疫情,并引起本地跨年度暴发。为摸清平湖市布病疫情流行特征,探索现阶段布病防控重点,我们对2012—2013年本起布病暴发疫情展开调查。
作者:马青青;蒋雪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抗生素应用于临床,耐药菌株的种类和感染疾病的数量相应增加,而感染性疾病对人类所造成的伤害也日益严重[1-2]。致病性微生物是导致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及时快捷检出致病微生物的种类是防止病情加重的重要手段[3]。
作者:章美英;王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在从上海飞往西北的飞机上很容易看到,有河流的地方才有绿色植被,有绿色植被的地方才有房屋、村庄和城市。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必需元素,水占地球表面积的71%,人类因为生活的需要和交通运输的便利,往往临水而居,导致世界上大型经济发达城市均处于沿海地区。由于气象因素、人类对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人为灾难等,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可造成巨大灾难。纵观近百年来人类经历的灾害史,水系相关性灾难或灾害占人类社会灾难的第一位。水系灾害的流行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不可估量。东南亚各国是遭受水系灾难的重灾区,且大部分国家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人群脆弱性高,应对灾难能力差,受灾严重。我国虽然西北地区普遍缺水,但是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河流就有5000多条,全国大小河川总长度超过42万 km,我国水利资源丰富,同时又是一个水系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如1998年的洪灾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00亿元,并且对洪灾波及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发生在2015年6月1日的“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夺去了442条生命,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2015年6月16日深夜,上海市遭遇橙色预警级暴雨,持续降水致使道路积水严重,极大影响了居民工作出行,造成了各种损失。既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水系灾害造成的破坏仍然是具有重创性的。2005年“Katrina”飓风重创美国新奥尔良市,导致海堤崩塌、海水倒灌,整个城市被淹,紧急救援工作进行的不顺利,若不是灾后各方努力重建,新奥尔良可能已成空城。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技术、装备尚无法完全抗拒水系灾害的发生,但是水系灾难,尤其是气象因素造成的水系灾难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建立水系灾害的早期预警技术及应急救援程序,对灾后疾病的防治、研究和制定相关策略,可以将损失降低到小。水系灾害的预防是灾难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作者:曹广文;傅忠星;杜琰;张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布鲁菌病(布病)是由布鲁菌属细菌侵犯机体后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也是自然疫源性疾病[1]。象山县历史上无布病病例报道,2013年报道了首例病例。为了解和分析象山县布病疫情动态及布病对高危职业人群的影响,2013、2014年我们对全县18个镇乡(街道)牲畜养殖、屠宰、贩运、兽医等布病高危职业人群进行了血清学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郑广勇;夏来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妇女40岁后任何时期开始出现临床上月经不规则,血液中生殖激素浓度出现相应的改变,直至月经停止后1年内,这段时间称为围绝经期[1]。围绝经期部分妇女可出现情感异常、失眠、潮热盗汗等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症状,同时慢性疾病与妇科疾病的发生概率也增加。因此,围绝经期妇女是社区的重点服务人群。我们从2013年2月开始成立“妇女关爱家园”,组织家园活动、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秀华;江长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眼病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黄浦区社区糖尿病管理系统中抽取516名T2 DM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采集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T2DM患者眼病患病率为28.1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糖尿病并发眼部疾变相关因素为年龄、饮食控制、血压水平、性别和病程,OR值分别为2.47、0.583、1.60、1.58和1.24(P<0.05)。[结论]社区T2 DM患者眼病患病率较高,年龄、饮食控制、血压水平、性别和病程是糖尿病眼部病变的主要相关因素。
作者:张艳;倪一宏;杜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有效的手段之一。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疫苗种类和接种剂次不断增加,接种人群范围不断扩大,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EFI )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AEFI越来越受到公众和社会的关注。为了加强疫苗使用安全性监测,需要不断完善 AEFI 监测系统,分析AEEI发生情况和原因,客观评价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以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保障免疫规划工作健康发展。为给预防接种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现将拱墅区2009—2013年AEFI监测数据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芳;方涛;祝绯飞;厉志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观念的改变,我国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发生率显著增加,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率也急剧上升,对青少年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非意愿妊娠的发生与不安全的性行为有关。研究表明,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可以避免非意愿妊娠的发生,但避孕行为的实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青少年流产女性避孕行为实施中的应用,可为降低青少年女性人工流产率,促进女性生殖健康寻找有效的途径。
作者:朱静芬;施榕;陶怡;杨永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问题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应用沟通教育的方式让人们采取健康的行为方式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比较好的途径。所以,从政府到社会各界均对健康教育给予较大的关注,并相应地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推进健康教育。比如,在社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制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时,就把“健康教育”作为早的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之一,要求为辖区的所有居民:①提供健康教育资料;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③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服务;④举办健康知识讲座;⑤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但是,时至今日,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对健康教育的指责,核心问题是抱怨健康教育没有效果;而从事健康教育的人员也时常抱怨政府和大众对他们的工作不重视、投入少。这样的相互埋怨加剧了投入少-效果差的恶性循环。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开展的健康教育仍以宣讲和卫生宣传为主,受众多数为社区老年人,且来听讲座的往往都是一些老面孔。
作者:傅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乳腺癌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1]。多种乳腺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乳房肿块,所以准确鉴别乳腺肿块的性质,可有助于及时发现乳腺癌,提高临床疗效[2]。目前乳腺疾病的诊断方式有钼靶X线、核磁共振、CT、高频超声、血氧成像等检查[3]。由于乳腺位置较浅,高频超声易于检查,所以临床上常用超声对肿块性质进行筛查[4]。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乳腺肿块诊断的准确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我们对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乳腺肿块患者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和误诊率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江海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为了解文成县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及缺陷种类,寻找致畸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有效干预措施,我们对文成县2009—2013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周云燕;赵燕燕;吴跃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卡介苗( BCG)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EFI)的发病流行特征,评价本院新生儿BCG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3年报告的接种BCG后AEFI个案数据,对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3年本院新生儿BCG接种率为94.54%~95.36%,新生儿 BCG 合计接种率为95.19%。4年间,共监测到21例,报告发生率为430.86/100万剂。 BCG AEFI中,以BCG淋巴结炎为主,占95.24%,报告发生率为410.34/100万剂。[结论]本院新生儿BCG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新生儿接种BCG后发生AEFI以BCG淋巴结炎为主,报告发生率相对较高,在WHO估算发生率范围之内,BCG安全性尚可。
作者:周青;吴强松;周祺;李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中国2014年新报告艾滋病毒(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 AIDS)病人10.4万例,较前年增加14.8%。 AIDS传播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城乡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而流动人口中较大比例涌入建筑工地。流动人口以青壮年居多,生活压力大,受教育水平低,缺乏必要的AIDS的预防知识,处于性活跃期的他们容易导致高危行为。因此,研究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泽洲;张展;蔡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健康愈来愈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1]。健康水平不仅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更体现一个地区的政治稳定程度。政府卫生工作重心开始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倾斜,“健康教育先行”理念也越来越取得共识[2],政府对健康教育投入和关注不断加大。同时人们自身对健康的追求也不断增强,食品卫生、健康保健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基本的构成。专业部门和公共卫生服务部门也在不断研究、开拓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服务。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将我国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具体行动”。这就要求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中充分发挥社会动员的优势,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中去。民的兴趣、利益所在,缺少重要的主体[6-7]。
作者:顾沈兵;魏晓敏;刘惠琳;宋迪文;丁园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导读语: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列为21世纪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三大措施之一和全世界减轻疾病负担的重要策略。健康教育学是一门融预防医学、行为学、教育学和传播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本期出版时恰逢“健康生活方式大会”召开,故本专栏邀请几位专家、学者就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傅华教授的“努力实现社区健康教育从量到质的转变”一文,深入分析了当前上海市社区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系统阐述了如何做好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社会动员和社会资本是当前健康促进领域中的两个热点问题,顾沈兵从社会动员的基本概念、上海实践现状和实现途径进行全面论述;而王继伟等则从社会资本与健康老龄化的本质联系以及社会资本在健康促进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健康教育相关理论模型在实践中应用也是本专栏的重点内容,王泽州等对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现状及影响进行了综述,该文还从知信行模式理论、社会认知理论、IMB模型(信息-动机-行为模型)在该领域的应用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朱静芬等就健康信念模式在青少年流产女性避孕行为中应用作了详细的介绍。此外,本专栏的2篇论文:《上海市企业职工健康素养综合干预评价》、《2014年宁海县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和感染情况监测分析》,分别从不同角度和领域介绍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相信上述精彩纷呈的专题述评、综述和论文对广大读者,尤其是健康教育领域工作者会有所启迪和帮助。
作者:王继伟;余金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毒蕈又称毒蘑菇,由于毒蕈与食用蕈在外表上不易区分,所以毒蕈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多样,但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病例报告不多。我们回顾性收集了我院以横纹肌溶解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毒蕈中毒病例9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晋鹏;黄新文;郑保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国皮肤黑色素瘤死亡率状况,为皮肤黑色素瘤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oisson回归方法对2008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死亡数据及WHO癌症国际研究中心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我国41个肿瘤登记地区的皮肤黑色素瘤死亡率差异较大,不同性别间的粗死亡率无显著差异,西南地区的皮肤黑色素瘤粗死亡率显著低于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随着年龄上升粗死亡率升高。与其他东亚国家相比,我国皮肤黑色素瘤低于日本和韩国。[结论]尽管我国皮肤黑色素瘤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对于危险因素(如性别和地域)和疾病治疗方案仍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石建伟;蔡美玉;唐智柳;薛迪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