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红
羊水栓塞是产科的一种极其严重的分娩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羊水栓塞导致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达70%~80%,即使果断切除子宫,术后盆腹腔创面广泛渗血仍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我院近2年来羊水栓塞合并DIC10例盆腹腔纱条填塞术止血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寻克娟;宋庆恩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在新生儿临床工作中,洗胃目的是清除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吞入羊水过多或吞入被胎粪或已被感染的母血羊水,以减少其刺激胃粘膜导致胃酸分泌亢进而引起的呕吐、溢奶.我院对收治的新生儿呕吐、溢奶采用温生理盐水加碳酸氢钠洗胃法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拴娥;刘晓娟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在医学行为中,营养不仅是预防的手段而且是治疗的手段.寻求一种增加早产儿喂养耐受性的方法极其重要[1].本研究通过口服四磨汤联合妈咪爱,探讨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的方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作者:李娟;赵桥珍;周艳;谢梅;宋莉莉;周小清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医疗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的关键,也是医院管理的难点.本文结合我院实际,分析了医疗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以确保达到医疗安全的目的.
作者:刘丽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近,为更好地宣传乡村医生扎根农村、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先进事迹,卫生部决定开展2008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评选活动.此次评选旨在通过表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树立一批乡村医生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励全国广大乡村医生爱岗敬业、立足农村、服务农民,促进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作者:潘维华 刊期: 2008年第14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基础操作技术,也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静脉穿刺引起的疼痛常常使患者恐惧而不能配合治疗,尤其对于病程长的住院患者更是难以接受.我院于2005年7月~2007年8月,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在原有静脉穿刺法(简称一般法)基础上总结出一种快速静脉穿刺法(简称快速法),对减轻患者静脉穿刺疼痛有很好的功效,穿刺成功率达99%,患者反映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慧娥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医院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院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发生了很大改变.随着人民群众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医院感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曹美珠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我院康复区的截瘫患者是常年住院休养的康复期伤残军人,患者迫切需要哪方面的健康知识,责任护士应采取哪种教育方式,什么时间进行好等问题,都需要作进一步探讨,为此,我院对82例住院截瘫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戚爱美;朱春芝;聂玉红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据统计由同种免疫反应引起的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临床发生率高达10.20%~41.00%,其发生率高低与输入的白细胞含量相关[1].为减少以上输血反应,我国已逐渐推广应用去除白细胞技术,滤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的方法,保证了输血疗效和输血安全[2].因此,我站比较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普通红细胞悬液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以达减少输血反应、降低非溶血性发生率之目的.
作者:陈平;焦安秀;王复字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笔者自1997年2月~2008年1月用自拟胃炎1号治疗慢性表浅性胃炎1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基洪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皮肤是人体大的器官,具有抵御外界微生物入侵、排泄及防止水分蒸发、调节体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等重要作用.几十年来,各国学者都在致力于通过各种疗法积极促进创面修复,随着对创面愈合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使用敷料的目的远远不只是为了单纯的覆盖创面,敷料还必须能帮助创面愈合.近40年来,大量关于创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了敷料对创面的影响、新型敷料对创面的愈合作用.
作者:杨丽丽;汤苏阳;田建广;夏照帆 刊期: 2008年第14期
高血压病易合并心、肾、脑等靶器官的损害,而高血压肾病是高血压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高血压病的进展,肾脏损害几乎不可避免,文献报道28%的终末期肾病与高血压有关,约18%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终生出现肾功能不全.许多高血压肾病患者早期并无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因此未能引起高度重视,一旦出现临床表现或常规检测发现异常时,肾脏病变已达相当程度.
作者:王远英;孙承美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感冒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其特征.感冒有轻重的不同,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一般通称为伤风或冒风、冒寒.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如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1].
作者:刘均强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药物性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据报道:磺脲类药物导致低血糖症发生率为5%~10%,胰岛素所致的发生率为10%,药物性低血糖症病死率约10%[1].部分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在出现神经性低血糖症状之前,不出现相应的自主神经兴奋症状,使患者不能认识到低血糖发作[2],极易造成误诊误治,导致致命性危险或遗留不同程度的脑损害.现将我院近10年所遇到的18例误诊报告如下.
作者:马爱珍;孙崇岭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肠梗阻是胃肠外科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一旦发生梗阻或肠内容物运行障碍就可造成患者生理紊乱和肠管本身解剖和机能上的变化,严重者往往危及生命.我院用复方大承气汤加减胃管灌注及灌肠联合治疗肠梗阻64例,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钟丽娜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据报道,我国1%人口抽样调查新统计结果显示[1],截至2005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7%,这意味着我国人口正处在急剧老年化时期.期望寿命的延长及生物医学的进步,使众多老年人的带病生存成为可能,这大大增加了对基础医疗服务的需求[2],居家护理已成为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促进居家护理的发展,本文对我国老年人居家护理的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王有娟;宋丽淑;杜丽英;薛雅卓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感染性休克抢救不及时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来势凶猛,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达50%.现对我院急诊科2000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参麦注射液并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在感染性休克的抢救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预后等因素进行探讨,旨在为今后临床更好的救治感染性休克、降低死亡率提供依据.
作者:苏晓;范骞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后遗神经痛.其疼痛持续时间短则1~2年,长者超过10年,一般病史均长达3~5年.近年来我院用神经妥乐平(日本脏器制药株式会社研制生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玉锁 刊期: 2008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围绝经前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在临床上常见,治疗顽固复杂,治疗方法多.我院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前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5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雪贤;张燕 刊期: 200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