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省宁海县城区6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分析

黄敏辉;葛海静

关键词:浙江省, 宁海县, 县城区, 婴儿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 县妇幼保健院, 铁缺乏, 患病率, 预防, 营养缺乏, 严重危害, 学习能力, 行为发育, 生长发育, 神经系统, 健康体检, 健康水平, 患病情况, 儿童时期
摘要:缺铁和缺铁性贫血是目前全球四大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我国婴幼儿缺铁和缺铁性贫血总体患病率接近50.00%,严重危害儿童的生长发育与健康水平。有研究报道[1]贫血和铁缺乏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认知、学习能力和行为发育,给予补铁后,即使贫血和铁缺乏纠正后恢复正常,其对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危害仍会持续10年以上,甚至不可逆转。所以预防缺铁性贫血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特别是6个月~1岁的婴儿容易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2]。我们通过对宁海县2009-2012年度在宁海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健康体检的6个月婴儿缺铁性贫血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6个月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为降低此病的患病率,预防贫血提供切实有效的保健依据。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FPSA、TPSA及比值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探讨

    资料显示,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前列腺癌( PCA)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TPSA)作为早期发现PCA的特异性指标,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TPSA在4.0~10.0 ng/mL时PCA检出率仅为25.4%,10.0~20.0 ng/mL时检出率为37.7%[1],所以寻找辅助手段提高TP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减少不必要的活检成为近年研究热点。我们通过对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FPSA)、TPSA 检测,旨在探讨血清 FPSA、TPSA 及FPSA/TPSA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顾大磊;周方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预防

    异位妊娠是早孕期间威胁孕妇生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多见,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随着高灵敏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β-hCG及阴道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更多的输卵管妊娠在破裂前被诊断,为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进行保守性手术提供了有利条件。但随之而来的持续性异位妊娠(PEP)[1]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它是导致再次治疗甚至剖腹手术的原因,及时预防及诊断PEP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我院于2007年9月-2012年8月,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中病灶部位注射甲氨蝶呤( MTX)以预防PEP的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蔚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抗疲劳中药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抗疲劳中药复方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影响。[方法]以不同剂量(1.35、0.90、0.45 g/kg)抗疲劳中药复方给小鼠连续灌胃30 d,测定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并检测小鼠肝糖原含量及运动疲劳小鼠血清尿素氮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抗疲劳中药复方能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增加小鼠肝糖原含量,减少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含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疲劳中药复方对小鼠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

    作者:麻懿馨;范文今;赵翠霞;王晓丹;谢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压疮愈合计分法在老年压疮清创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压疮愈合计分( PUSH)法在老年压疮病人的不同清创方法效果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5月-2012年8月,60例(82处) II~IV期压疮并有清创指征的压疮伤口,随机分为自溶性清创组30例(42处);联合清创组30例(40处)。2组均按流程分别评估伤口与全身情况后,再进行冲洗、清创。2组伤口在清创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进行观察和评价,按照PUSH计分表内容动态计分,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清创组与自溶性清创组的PUSH分值比较,在清创后第7天(P>0.05)、第14天(P<0.05)、第21天( P<0.01),联合清创组伤口PUSH分值下降快于自溶性清创组。[结论]联合清创是老年病人压疮的较好的清创方法,可缩短清创期,促进伤口的愈合。用PUSH计分法评价清创效果,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信有效。

    作者:吴玉琴;金磊磊;卢姝姝;彭丽洁;陈爱华;缪心军;姚晓秋;陈慧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上海市金山区农村非规范治疗高血压患者社区干预效果评价

    金山区地处上海郊区,随着该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日益老龄化,高血压患病率较高,2007年15~70岁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3.2%[1]。目前农村地区不规范治疗情况较为严重,2010年上海市非中心城区15~69岁居民高血压治疗率为56.98%,按医嘱服药率56.97%,血压控制率25.25%[2]。2011年本区开展农村非规范治疗高血压患者社区干预的类试验研究,探索农村地区非规范性治疗高血压患者干预办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杰;高霞;李轶群;陈磊;谢春花;朱惠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上海市长宁区非公立医院运行情况研究

    坚持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有利于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扩大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有利于建立竞争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1],是设置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初衷。由于投资规模较大,经营状况参差不齐,非公立医院的运行情况也良莠不齐。基于如此情况,需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尤其是非公立医院的运行情况进行深入地调查。

    作者:胡申一;程德广;王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上海市宝山区2011年手足口病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手足口病( HFMD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本市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上海市宝山区不同类型(门诊、普通住院、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疾病经济负担现状,为制定相关的疾病防治策略和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依据,我们于2011年在本区开展了手足口病疾病经济负担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袁国平;李明珠;向伦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浙江省宁海县城区6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分析

    缺铁和缺铁性贫血是目前全球四大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我国婴幼儿缺铁和缺铁性贫血总体患病率接近50.00%,严重危害儿童的生长发育与健康水平。有研究报道[1]贫血和铁缺乏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认知、学习能力和行为发育,给予补铁后,即使贫血和铁缺乏纠正后恢复正常,其对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危害仍会持续10年以上,甚至不可逆转。所以预防缺铁性贫血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特别是6个月~1岁的婴儿容易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2]。我们通过对宁海县2009-2012年度在宁海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健康体检的6个月婴儿缺铁性贫血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6个月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为降低此病的患病率,预防贫血提供切实有效的保健依据。

    作者:黄敏辉;葛海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前用药的效果观察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手术患者日益增加。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和血管弹性降低等病理因素,导致循环功能不全。且老年患者麻醉前焦虑、紧张的情绪,可引起心率增快、氧耗增加,诱发心肌缺血。所以理想的麻醉前用药,在老年手术患者中应用十分重要。盐酸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镇静、抗交感神经作用[1]。我科将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前用药,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孟秀峰;陈汉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海门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手足口病是由科萨奇病毒A16( Cox A16)、肠道病毒71( EV 71)等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为了解手足口病在海门市的流行病学特征,给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我们对海门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

    作者:陆新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012年如皋市如城街道幼儿园儿童体检结果分析

    为了解如城地区集体儿童的健康状况,指导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如城街道卫生所于2012年4-5月对辖区内11家公办幼儿园6069名儿童进行体检。在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本地幼儿保健的重点卫生问题,确定干预重点。

    作者:殷宏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上海市青浦区2007-2012年监测点医院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被列入国家法定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出于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从而进一步达到降低和控制病毒性肝炎目的,上海市在每个区设置了监测点医院,开展了对病毒性肝炎的监测、分型工作。为了解近年我区监测点医院病毒性肝炎分型情况和所诊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我们对2007-2012年我区监测点---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诊断报告的所有急性病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邵杏芳;田建国;黎桂福;戴燕丽;李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上海市18~69岁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内容的知晓现状

    [目的]了解本市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内容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推进本市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18个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8458人,被抽取者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完成问题答卷。[结果]在本市18~69岁调查对象中,知晓健康生活方式5项内容的比例为67.7%;知晓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不吸烟、不酗酒和保持心理平衡的比例分别为94.6%、92.3%、80.7%、77.3%和81.7%。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居住地和文化程度是相关信息知晓的影响因素。[结论]上海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对国家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信息进行了有效地传播,同时提示,针对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传播特定的信息将有助于健康知识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李新建;李光耀;吕宁;姜综敏;姚海宏;严青华;徐继英;仲伟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学龄期儿童术前疼痛认知现状调查

    学龄期儿童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容易对预期潜在负性结果的事物感到害怕,对血、受伤引起疼痛的敏感性增加,常常导致术前不配合,不能及时向医师报告疼痛或拒绝使用镇痛药,影响了术后疼痛的治疗[1-2]。疼痛是伴随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复杂结合的主观感受[3],可严重危害患儿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甚至造成功能障碍。因此,我们针对术前学龄期儿童及家长关于疼痛认知情况进行了一项专门的调查,现将结果作报道如下。

    作者:高丽娟;王传光;雷李培;吴炜;张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羟考酮缓释片在缓解晚期肺癌疼痛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羟考酮缓释片在多西他赛二线治疗伴随疼痛的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2月-2011年7月收治的40例中、重度肿瘤疼痛者采用羟考酮缓释片止痛,同时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1 h,第1天,每3周重复。观察治疗前后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有效率27.5%,疾病控制率60%,中位生存期9.35个月,1年生存率37.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疼痛程度有较大的缓解,疼痛缓解率为97.5%,数字模拟评分法(NRS)评分明显降低,KP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是血液学毒性和便秘,治疗后可以缓解。[结论]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中重度疼痛的肺癌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凤;李勇;陈石伟;施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江苏省如东县34所幼儿园儿童膳食状况调查分析

    学龄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合理的营养不仅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也为成年后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解如东县辖区内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摄入情况,我们于2013年1月对如东县辖区内34所幼儿园1101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膳食状况调查。

    作者:汤新梅;李宗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上海市嘉定区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障妇女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对2003-2012年嘉定区的已婚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现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海鸣;毛红芳;曹敏;荣荷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瑞安市食源性疾病社区人群主动监测结果分析

    食源性疾病是当今世界备受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给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危害。据WHO报告,食源性疾病的报告发病率不到实际发病率的10%[1]。食源性疾病常规监测主要由临床病例报告、实验室监测报告和爆发事件调查报告3者互为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监测系统组成,其主要取决于患者是否就诊、医师或实验室是否及时出诊治报告等因素,通常仅能发现部分患者[2]。因此常规监测有其被动性,而对食源性疾病进行主动监测能够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3]。食源性疾病社区人群主动监测是方法之一。为进一步了解瑞安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水平、就诊特点、危险因素及疾病负担等情况,我们于2011-2012年开展了食源性疾病社区人群主动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姜惠颖;陈端秀;林学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膀胱占位性病变60例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0例膀胱病变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膀胱结石29例,膀胱异物2例,膀胱结核1例,膀胱肿瘤28例,其中乳头状瘤3例,膀胱癌24例。超声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阳性诊断符合率为98.3%。[结论]超声检查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极为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普查膀胱疾病的重要方法。

    作者:王晶晶;王宇;沈惠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疗责任保险和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融合模式研究

    医疗行为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必然造成医疗职业具有其他职业所没有的高风险性。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升级,需要完善和创新调处医患矛盾的机制。对因医疗过失行为导致医疗损害的患者进行合理充分赔偿、补偿,分散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是建立医疗责任保险的初衷,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环,也是维护医院医疗秩序的关键环节。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59.63%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扰乱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2011年全国发生10起砍杀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1]。完善医患纠纷的处理解决机制,维护和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是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完善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充分发挥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的优势,建立一种新型的纠纷处理、赔偿机制作一些探索。

    作者:顾桂国;唐敏;王卫国;王枫华;饶文华;奚冬梅;吴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