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梅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改变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并发感染组(34例)和非并发感染组(22例),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对两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并发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非并发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水平检测有助于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的诊断,评价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程度及预后效果,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魏世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行器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9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认真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CU病房病发VAP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意识昏迷、通气时间≥3d以及基础疾病因素。结论:结合VAP的发病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能够显著降低VAP的临床发病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多兰;张雯雯;张丽君;陆靖;刘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在交通事故损伤案件中,同一肢体再次损伤而进行法医学伤残评定的案例相对鲜见,其既往损伤与再次损伤所造成的后果而进行的伤残评定,我国尚未有统一的评定标准。笔者就鉴定实践中遇到的案例作分析讨论。
作者:陈燕嫦;罗斌;李丽清;陆东山;马伟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LISS钢板微创方法对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和实用意义。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158例胫骨平台坏死患者,并按照他们就诊的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并根据他们的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7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普通解剖钢板对患位进行固定,观察组采用LISS钢板微创进行固定,观察这两组患者的进行手术时间的长短,手术中出血量的多少,手术后愈合时间的长短,并发症的产生机率以及髋关节能否自由活动等,记录两组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1]。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的长短,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愈合时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为4.9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为20.49%,并且观察组髋关节的自由活动度大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效果为94.7%,对照组的临床效果为84.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结论:LISS钢板微创治疗的方法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产生几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国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肺间质改变为主的肺结核CT检查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38例经CT检查结果为肺间质改变为主,经病理确诊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前后给予CT检查,并对肺间质改变为主的肺结核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抗结核病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9个月以及12个月,所有患者CT征象检出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对肺间质改变为主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前后进行CT检查,能够将其临床特征和改变特点清晰显现,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志永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风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随着现代临床医学水平的提高,患者存活率大大提高,但后期仍可遗留严重功能障碍,这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1-2]。如何大限度提高中风病的康复疗效,提高生存质量,成为当前中风康复的研究热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在治疗中风病方面积累了诸多的经验,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本文仅列举一些中医康复疗法对中风病恢复期的帮助,以指导广大患者进行更合理的康复治疗。
作者:陈阿贞;兰岚;俞征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喉罩技术于1993年被英国列入困难气道管理规划以来喉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气道管理中可行且实用的技术。超声可视化技术已在困难气道处理,短小手术的气道保护方面取得了成功,但现在仍存在安放位置不确定,效果没有评价指标等问题。该综述针对超声可视化技术应用于直视下喉罩放置的引导作用,以及在喉罩定位中的潜在优势。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超声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麻醉相关技术中,且已有广大的麻醉工作者热衷于从事该技术的发展。现在利用超声技术的可视性与喉罩的简便性相结合,力求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超越。该综述重点介绍了超声的气道软组织成像原理和超声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引导喉罩放置的可行性。
作者:任应博;唐燕红;张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计生协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2016年5月20日在北京闭幕。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中国计生协新一届领导机构,王刚继续担任中国计生协会长,王培安担任中国计生协常务副会长。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多西紫杉醇对人宫颈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方法:将Hela细胞培养在不同浓度的多西紫杉醇溶液中,在不同的时间,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时候对Hela细胞进行0~8Gy的6MV X线照射,观察各组细胞在不同时间内的增敏效果。结果:没有进行预处理细胞的放射增敏比为0.99,3个小时的预处理细胞的放射增敏比为1.19,6个小时的预处理细胞的放射增敏比为1.29,12个小时的预处理细胞的放射增敏比为1.68,24个小时的预处理细胞的放射增敏比为1.72,从中可以看出时间在6小时到12小时的时间内放射增敏比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结论:多西紫杉醇对人宫颈癌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
作者:姜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胸腹水多参数检测在鉴别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胸腹水的100例患者,按照病变的良恶性进行分组:恶性组50例,良性组50例。对上述患者进行胸腹水检测。结果:良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参考范围或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而恶性组患者其各项指标均要高于良性组以及正常参考范围,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试验结果证明,CEA、CHOL与CA125、CA242、CA199、CA153等糖类抗原均可用于胸腹水良恶性的诊断,临床可通过多参数的联合检测来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于金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踝扭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踝扭伤患者40例,收治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期间,并将踝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踝扭伤患者采用经穴治疗,观察组踝扭伤患者采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结果:观察组踝扭伤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踝扭伤患者的总有效率60.00%,观察组踝扭伤患者治疗后的局部疼痛缓解时间、治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踝扭伤患者采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不仅能够增加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还能缩短患者局部疼痛缓解时间、治愈时间。
作者:蔡华治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西咪替丁与临床常用维生素及高危药品配伍稳定性。方法:按照临床上常规的用药配制相应药物溶液的浓度以及西咪替丁与各种药物的配伍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测量西咪替丁和维生素C、维生素B6、异丙嗪、酚妥拉明的含量。外部环境是在25℃左右,在0、2、4、6h这几个时间段内取样来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以及含量的变化等。结果:经过观察,在配伍液静置了6个小时后,这些配伍液都没有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且也没有产生气泡和沉淀;配伍液在静置的6小时内,pH值没有变化,各组药品的含量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说明西咪替丁与临床常用维生素及高危药品在室温下放置6小时,配伍液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不存在物理性配伍禁忌。
作者:黄微星;王露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本文将从《金匮要略》中治疗湿病的方剂入手,去探寻其八纲辨证分析治疗思想。“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而阴阳为八纲之首,为其总纲。本文着重从表里寒热虚实入手,以表里分部位,以寒热虚实别病性,阐释每一条文的病机所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湿病篇共谈到6首方剂,本文将从这6首方剂着手探求其治法思想,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作者:谭张奎;陶春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聚糖蛋白3在原发性肝癌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愿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与此同时,选取30名健康人作为研究的正常组。两组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素-链霉素和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聚糖蛋白3的含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聚糖蛋白3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与此同时,若根据阳性检测率标准,实验组患者的阳性检测率为83.33%,正常组健康者的检出率仅为3.33%。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中采用测定聚糖蛋白3的含量能够及时的对肝癌患者进行筛选,有利于肝癌早期的发现与治疗。
作者:张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安神类中药饮片(简称SNCM)出现的不良反应(简称ADR),并思考用药警戒。方法:收集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之间医疗机构服用SNCM出现ADR的80例案例作为实际研究对象,分析其中80例ADR临床表现以及转归状况。结果:出现ADR状况的SNCM主要建立在朱砂基础上,而ADR主要是以损害脏器官为主,而出现该种ADR状况与患者过量用药以及自行用药和机体因素等有着紧密关联性。结论:加强对SNCM的药材贮存以及用法用量和相应使用禁忌方面的控制能够减少ADR状况出现。因此提高用药警戒对于SNCM有效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作者:杨泰然;石亚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日前,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通过引入国际同行评价等形式改进人才评价考核方式;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消息一出,在医疗卫生界引起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医务人员作为事业单位人,其职称与薪酬待遇、单位福利、职务晋升等紧密相连。现行职称评聘存在哪些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对医疗事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困扰?医疗行业人才评价体系该如何重塑?
作者:闫龑;谭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方法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骨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老年性桡骨远骨端骨折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骨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平均疗程为(26.6±4.7)d,56例患者中,治愈49例,治愈率为87.50%,好转6例,畸形愈合1例。结论:临床上对老年性桡骨远骨端骨折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作者:彭鹏展;游国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观察瑞芬太尼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提供理论参考。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老年患者在全麻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表现以焦虑、精神错乱、记忆受损和人格改变等为主,是患者术后出现人格、社交和认知能及技巧的变化。瑞芬太尼作为一种新型阿片类镇痛药,其良好的可控性和镇痛效果,目前广泛应用于全麻诱导和全麻术中和术后维持镇痛中。目前,对于运用瑞芬太尼术中或术后镇痛对老年患者POCD影响的研究甚少,骨科手术的相关研究更是一片空白。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应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镇静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对老年人手术特别是骨科下肢手术术中及术后镇痛的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李永庆;肖光文;张岳农;曾建勋;刘平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术后使用永久起搏器后囊袋出现严重血肿问题的原因。方法:选取入院之间的100例患者采用临床回顾资料分析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0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囊袋血肿问题,发病率在8%。其中发生在7d内的患者有4人,7d至14d内的患者有4例。8里患者中有3例患者采用注射器进行局部性抽吸处理,1例患者采用抽吸后效果较好,切开囊袋止血。3例患者切开囊袋后,清创处理后,采用止血湿敷处理。2例患者采用芒硝外敷吹。无一例临床出现感染的问题。结论:老年患者使用清袋止血操作,提高药物的抗凝效果。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与患者的年龄、营养情况、抗药抗凝性有密切关系。高龄患者往往存在潜在的功能性障碍问题,囊袋血肿问题发生率较高,局部容易出现严重性囊肿问题。患者的皮肤出现瘀斑,出血速度、起膊袋张力大小因人不同。
作者:李艳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