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伤寒杂病论》水类煎药溶媒浅述

唐一丹;黄庆;田理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 煎药溶媒, 五行, 升降, 功效
摘要:目的 总结整理不同之水的性用、材料及备置方法等,供临证时灵活选取,以提高方药疗效.方法 参照历代医家的论述及现代研究的成果,归纳其中水类溶媒的性用,以五行理论为中心,阐述其功效和升降之性.并对其现状和发展提出见解.结果 诸水的五行及升降之性对应为:清水(水;沉),甘澜水(木;升而泄肾邪),清浆水(金、土;敛降火气而养中),潦水(土;降而化湿邪),泉水(金;降而安神),井花水(金;降而熄风),东流水(金;降而荡上焦水饮),麻沸汤(火;浮而上行且可通络).结论 仲景《伤寒杂病论》对方药煎煮溶媒有特定的选择.不同煎药用水具有不同的性用,临证时根据病症的不同择取相应的煎药用水方可更好的发挥临床疗效.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以整体观系统观辨证论治糖尿病

    目的 证明辨证论治之应用延伸——以整体性系统性观念来治疗糖尿病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方法 融汇古今消渴、糖尿病文献资料及自身临床体会,在病因病机演化发展、辨证分型及方药治疗上以整体观和系统观进行辨证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始终体现整体性系统性思维.结果 整体观系统观在辨治糖尿病上是合理的和有效的.结论 整体观系统观是辨证论治糖尿病方面的应用延伸,这是一个哲学范畴,不单适用于糖尿病,对其他疾病辨证施治同样适用.

    作者:董凯;董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加减小柴胡汤治疗神经性厌食1例

    目的 观察使用加减小柴胡汤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伤寒论》中述“但见一症”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 陈伟刚教授在临床中积极探索,认为少阳病中可有神志、行为和消化道异常症状,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加减治疗以表里失和、营卫不谐、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病机为主的神经性厌食症.结果 加减小柴胡汤治疗神经性厌食症,其临床疗效显著.结论 小柴胡汤但见一症,不必息具,临床用方重在灵活化裁,临床用加减小柴胡汤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疗效显著.

    作者:安云;陈伟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痛经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院内制剂痛经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妇科门诊符合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10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3例,治疗组在关元穴贴痛经贴,对照组内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两组均在经期前2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疗效,痛经症状评分,以及6个月、9个月、12个月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痛经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6个月、9个月、12个月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痛经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疗效确切,临床使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群;林辉;王南苏;陈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的认识及治疗体会

    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病论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对1000例患者的治疗,得出在辨证论治这一治病求本的基础上,针对上感高热可采取辨病施治,辅以审因论治、对症治疗.

    作者:薛明;达春水;王永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伤寒杂病论》水类煎药溶媒浅述

    目的 总结整理不同之水的性用、材料及备置方法等,供临证时灵活选取,以提高方药疗效.方法 参照历代医家的论述及现代研究的成果,归纳其中水类溶媒的性用,以五行理论为中心,阐述其功效和升降之性.并对其现状和发展提出见解.结果 诸水的五行及升降之性对应为:清水(水;沉),甘澜水(木;升而泄肾邪),清浆水(金、土;敛降火气而养中),潦水(土;降而化湿邪),泉水(金;降而安神),井花水(金;降而熄风),东流水(金;降而荡上焦水饮),麻沸汤(火;浮而上行且可通络).结论 仲景《伤寒杂病论》对方药煎煮溶媒有特定的选择.不同煎药用水具有不同的性用,临证时根据病症的不同择取相应的煎药用水方可更好的发挥临床疗效.

    作者:唐一丹;黄庆;田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系统思维对脾藏象内涵的认识

    目的 基于系统思维对脾藏象内涵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系统思维的四个基本原理: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有序性原理、自组织原理,对脾藏象及其内涵做系统性探讨.结果 脾藏象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古代医家应用了系统思维的方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结论 系统思维可以作为中医研究脾藏象的思维方式,进而解决复杂性问题,以期对当代中医基本理论的思维研究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作者:亓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穴位按摩配合五行音乐疗法在普通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配合五行音乐疗法应用于普通胃镜检查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00例接受普通胃镜检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在胃镜检查中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穴位按摩配合五行音乐干预.结果 观察组在胃镜检查过程中生命体征较对照组稳定,患者主观感受更好.结论 穴位按摩配合五行音乐疗法有利于减轻普通胃镜检查中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胡乃毅;张江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香菊胶囊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为了探讨香菊胶囊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资料共计76例.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者29例,有效者8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症状评分结果方面,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鼻塞症状得分为(90.1±3.2)分,嗅觉症状得分为(83.1±6.1)分、流涕症状得分为(95.3±2.7)分、头痛症状得分为(98.1±2.9)分,明显优干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相应数据统计结果(P<0.05).结论 在常规用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香菊胶囊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具有更优秀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静;朱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仲景方剂的五味配伍方法初探

    目的 探究仲景方剂中几种常见的方剂配伍方法以及所治疗的病症,加以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 对经典的仲景方剂加以归纳分析、加以总结.结果 通过分析归纳得出常见的五种配伍方法(辛苦甘除痞法、咸辛苦泄下法、甘咸苦除燥法、酸甘苦除烦法、酸苦甘除挛法)及治疗病症.结论 从五种配伍方法中得到了启示,药物的五味配伍十分重要,需要医者探索更好的配伍方法.

    作者:吴美玉;尹立智;徐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论辛开苦降法治疗实证呕吐

    呕吐病为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所至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症,分虚实二证.实证呕吐根本病机为多种原因引起脾胃升降失常、气机逆乱,辛开苦降法为调整脾胃气机,恢复中焦升降的有效方法.临床治疗实证呕吐之组方用药,以辛开苦降为法,常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论述辛开苦降法在治疗实证呕吐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王旭光;杨大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从临床浅谈血供对骨不连治疗的影响

    目的 通过改善血供促进骨折愈合.方法 笔者抽取我院自2009年-2014年23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分析之前采用的植骨加内固定疗法对血运的影响,和终采用自体骨髓血介入加补肾活血类中药汤剂口服的疗效.结果 排除感染性骨不连等其他因素.此23例患者之前或进行钢板内固定破坏了骨膜,或骨损伤的位置没有血管供应造成骨不连.经过系统的对症治疗、随访,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不断总结以往经验教训,把改善血运作为突破点,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如介入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在骨不连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葛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环境的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并成为其中利用率高的信息资源之一.特别是高校校园网络,拓展了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和知识领域,便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促进个性化发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针对目前河南中医学院学生对校园网的利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在获取利用网络资源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切合实际、易于实施的解决对策,进而有的放矢地促进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其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合理评价信息、深入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未来更好地为信息化社会服务.

    作者:史占江;刘丹丹;刘文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李宝玲运用补阳还五汤辨治老年性气虚血瘀型眩晕经验

    李宝玲,山西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全国著名脑病专家、首届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亲传弟子,从事临床教学工作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遣方用药巧妙,擅长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眩晕、头痛、脑梗塞、脑出血等.笔者有幸聆听导师教诲,受益匪浅,现将李宝玲老师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性气虚血瘀型眩晕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方庆;李宝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知机道之者,不可挂以发”的指导意义

    目的 探究《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的具体内涵以及指导意义、实践途径.方法 主要通过检索历代注家相关注释、古汉语字义,并结合《黄帝内经》原文中的相关内容来探讨经文原意.结果 前人从“间不容发”角度对该经文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确实阐明其本义,并且令之难以践行.《黄帝内经》原文实际是以使用弩机为喻,指出了用针重视机宜的重要性.结论 依据《黄帝内经》的启示,把握用针机宜是正确施用针刺补泻手法的重要基础,脉诊以及押手的运用或许是准确判断针刺时机的有效手段.

    作者:林文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 探究近10年针灸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慢性湿疹提供较好的针灸治疗方法和临床依据.方法 以“慢性湿疹,针灸”为检索词,查阅2004至2014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将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毫针剌、火针、自血疗法、梅花针、针药结合等不同的针灸方法,在治疗慢性湿疹上取得了较大进展.结论 针灸治疗慢性湿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目前临床运用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

    作者:张贵涛;何新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辨证施护

    目的 探讨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辨证施护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3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3例,除常规治疗外,给予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心电图指标改善明显,优干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能有效缓解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徐青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以下法为主治疗新产腹痛运用1例

    妇人产后腹痛多因气血骤虚,胞宫失养,不荣则痛,临床多以产后多伤气血,气血不足为常立法,治疗则以扶正以养荣血为主,然产后腹痛首当分清虚实,若以邪实为主,不可胶柱鼓瑟,扶正则壅滞气机,邪无出路,必腹痛加剧,又不可一味攻邪为主,临床上以下法中之和解法大柴胡汤为代表治之则可兼顾扶正与祛邪.

    作者:龚鹏;胡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臧力学主任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

    目的 探讨临床上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 臧力学主任医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的总结,拟方治疗临床上常见的乳腺增生类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结果 臧主任拟方功效见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辅以软坚散结,使本病的疼痛和肿块逐渐减轻甚至消失.结论 以本方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疾病,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作者:佟佳音;臧力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甚至剧痛晕厥者,并随月经周期持续发作,甚至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类病证,称为痛经,有称“经行腹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妇科疾病.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和继发性痛经(Acquired Dysmenorrhea,AD).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以青少年女性居多.继发性痛经通常是由于盆腔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多见于育龄期妇女.在我国,痛经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张儒荣[1]对重庆市璧山县中学校的1189名在校女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痛经发生率高达78%.

    作者:渠艳芳;王金平;张晋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皮牵引配合五苓散加味膏剂口服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皮牵引配合五苓散加味膏剂口服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的住院病人确诊为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患者55例.入院后予以皮牵引配合五苓散加味膏剂口服,评估治疗1周后髋关节功能以评价近期治疗效果,跟踪随访三月评估髋关节积液吸收情况,评测一年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结果 治疗1周后的髋关节功能改善率(治愈+好转)为90.9%;跟踪随访三月评估髋关节积液吸收率87.2%;随访一年后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8例复发,复发率14.5%.结论 皮牵引配合五苓散加味膏剂口服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无论是近期效果还是远期效果疗效都非常显著,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才德;黄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