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护理体会

吴方云;张娟

关键词:血液透析患者, 动静脉内瘘, 尿毒症患者, 血管内瘘, 血管穿刺, 吻合, 透析质量, 穿刺部位, 与并行, 永久性, 血流量, 头静脉, 桡动脉, 位置, 手术, 口径, 距离
摘要:为了保证尿毒症患者透析时血管穿刺快速、成功及充足的血流量,提高透析质量,必须为患者建立永久性的血管内瘘.动静脉内瘘多采用桡动脉与并行头静脉直接吻合,其优点为穿刺部位多、动静脉距离近、位置表浅、口径接近、手术显露方便易于吻合,且便于内瘘再建[1].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冲洗与泌尿系感染的研究现状

    医院感染(HAI)目前成为医学领域的突出问题,其中泌尿系感染约占医院感染的20.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1,2].膀胱冲洗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是一项无菌操作技术,也是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方法之一.

    作者:王燕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520例中老年人视力损害病因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520例中老年人视力损害的病例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探讨中老年人视力损害的病因及社区医生应关注的问题.方法 对45岁以上、以视力下降为主诉的门诊患者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镜、眼压、检影验光等检查.结果 520例患者中视力损害主因是屈光不正,次因是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结论 中老年视力损害患者及时进行屈光矫正可极大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曾文君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嗅鞘细胞移植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及处理

    目的 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手术后脑脊液漏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132例嗅鞘细胞移植手术均需要打开硬膜,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8例(占13.6%),治疗方法采用单纯加压包扎、漏口加强缝合及手术修补.结果 18例脑脊液漏在4~18天停止,无脑炎及局部感染发生,随访2个月无复发.结论 手术中尽力减少组织的创伤,特别是保留硬脊膜的完整及严密的缝合技术是预防脑脊液漏发生的关键,脑脊液漏采用加压包扎、漏口加强缝合,必要时行手术修补术,可以有效治愈脑脊液漏.

    作者:刘超;郑遵成;张林;高瑞;张磊;张坤;魏树刚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颌面部皮损局部皮瓣整复术的探讨

    局部自由皮瓣亦称随意皮瓣,属近位带蒂皮瓣,因其设计灵活,成活率高,与皮损周围组织色泽接近而倍受颌面整复手术青睬,本科自1990年对颌面部外伤及肿瘤切除后皮肤均采用本法修复,全部成功,整复效果满意,特此报道.

    作者:胡永寿;梁振博;谭卫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腹腔镜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腹腔镜下胆囊、阑尾、卵巢囊肿切除术以其损伤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住院周期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普及.为了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手术,确保手术成功,我院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对510例于腹腔镜切除术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林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浅谈再度肆虐的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c)(下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全身性传染病.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好发,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之一.我国的布病现状与结核病相似,均被列为再度肆虐的传染病.

    作者:德恩金;乌兰格日乐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活血醒脑汤治疗脑震荡8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活血醒脑汤配合治疗脑震荡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活血醒脑汤治疗40例,观察组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滴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40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观察组总有效率72.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本方治疗脑震荡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丁宁;侯可强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急性胰腺炎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1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情况,提高胰腺炎的诊断水平和治愈率.方法 对1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 14例患者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急性胰腺炎一种相当严重的疾病,应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综合各种治疗措施,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青春;李勇;陈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模式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健康的躯体和健全的人格.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果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不仅会影响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而且会阻碍将来的发展.

    作者:刘秀菊;常俊兰;朱玉峡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子宫捆绑术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科急症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产科急症子宫出血是严重威胁产妇生命的疾病,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子宫捆绑术联合米索前列醇是治疗产科大出血,抢救孕产妇生命的一项措施和手段.我院自1999年2月至今,应用该方法成功抢救产科大出血患者4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凤;宋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CaM及其抑制剂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研究进展

    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多功能调节酶,作为Ca2+的受体蛋白,对生物体内多种Ca2+依赖的细胞功能和酶体系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洪凤;董秀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原发性脑干损伤23例诊治体会

    我科1994年1月~2007年4月共收治23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均采取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薄克燚;国泉;姜宗臣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扩张性心肌病62例临床分析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1,2].

    作者:朱丽;杜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老年胃癌患者术前术后护理

    近20年来,老年胃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胃癌患者手术率也日益提高,研究老年胃癌患者的手术风险,围手术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外科自2003年4月~2005年1月手术治疗胃癌患者460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200例占43.5%,现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王桂芬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B超引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价值

    人工流产是计划生育常规手术之一,在我国每年几乎有1000万人次人工流产.任何形式的人工流产都有潜在的危害,通常手术医师在无超声引导下完成,然而,人工流产普遍采用的负压吸刮术,毕竟是在非直视情况下进行,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吸刮时发生的子宫穿孔、出血,脏器损伤以及漏吸,空吸等病例屡见不鲜[1].

    作者:付丽;邓志鹏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老年人大肠癌误诊原因探讨

    目的 了解老年人大肠癌误诊原因,探讨早期诊断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至2005年误诊的54例老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院同期共收治老年大肠癌95例,误诊54例,误诊率56.84%.误诊原因多是:患者自误;由于忽视病史的采集,被老年人一身多病所掩盖,忽视癌肿多中心性等.结论 普及大肠癌知识,提高医务人员警惕性和仔细的相关检查可减少大肠癌的误诊.

    作者:杨会平;胡玉涵;孙安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诊刮结合中药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目的 分析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结合中药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0例绝经过渡期功血的患者采取诊刮后服用中药调理,观察半年内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行经天数缩短,复发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不良反应.结果结论 诊刮结合中药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马玉玲;徐毓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护理体会

    为了保证尿毒症患者透析时血管穿刺快速、成功及充足的血流量,提高透析质量,必须为患者建立永久性的血管内瘘.动静脉内瘘多采用桡动脉与并行头静脉直接吻合,其优点为穿刺部位多、动静脉距离近、位置表浅、口径接近、手术显露方便易于吻合,且便于内瘘再建[1].

    作者:吴方云;张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腹膜透析病人家庭护理的探讨

    腹膜透析是将配置好的透析液灌入腹腔,利用腹膜的弥散和超滤作用将体内蓄积的代谢废物排出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疗法,与血液透析比较操作简单,勿需特殊设备,且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治疗费用低,易于家庭开展.

    作者:范文芳;金风;张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深圳市福田区2005~2006年动物伤人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动物伤人情况及影响因素,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疫情.方法 对2005~2006年动物伤人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显示我区动物伤人情况较严重,年均致伤率为552.9/10万,伤人动物主要是犬,夏秋季是致伤高峰,致伤者中多为青壮年,占65.25%,男女比例为1∶1.09,患者均及时进行了狂犬疫苗接种,少部分患者未及时处理伤口.结论 加强宣传力度,及时、正确、规范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理,以及进一步加强对犬只的管理是防制狂犬病有效的措施.

    作者:方琼;张雪;邓凯杰;庄厚雄;钟剑明;蔡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