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咯血的动脉栓塞治疗

陈家焱;张桂平;颜怀安;于江;钱建华;刘传芳;周明珠;姬广翠

关键词:咯血, 动脉栓塞术, 支气管动脉, 肋间动脉, 明胶海绵
摘要:目的 研究咯血的出血动脉裣塞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患者30例.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地将导管置出血血管的靶动脉,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碎屑或颗粒与造影剂的混悬液,进行出血动脉栓塞.结果 血管遣影发现咯血的出血动脉以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为主,可见造影剂外溢,出血血管动脉的分支扭曲、增粗、紊乱,经栓塞后的即刻止血率达100%,经6个月以上随访,患者仅有少量痰血或少量咳血及瘀血,临床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咯血高效、快捷、安全的治疗方法.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复饮、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脑病临床观察

    新生儿缺氧性脑病,多是由于宫内或产程中出现窒息,致使脑组织缺氧,脑细胞及间质水肿,代谢障碍,从而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全身脏器均可有不同程度受损,有的可合并颅内出血和吸入性肺炎,如治疗不当可引起死亡,或出现运动、感觉、听力及智力障碍、癫痫等后遗症[1-2].因此,对本病的早期综合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李殿品;李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胸痛385例病因分析

    我院2003年11月至2006年11月期间,以胸痛为主诉收入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389人,其中明确诊断385例,对其胸痛病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胸痛的鉴别诊断水平和对危险分层的认识.

    作者:刘严;王云丽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重症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

    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310例,其中重症高龄患者60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晓华;吕秀艳;杨妮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缬沙坦对高血压男性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首次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男性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首次诊断为高血压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5例患者使用缬沙坦治疗,80 mg,每日1次,共16周;45例患者使用洛汀新治疗,10mg,每日1次,共16周.于治疗前、服药4周、8周、12周及16周观察血压变化,统计每月性交频率.结果 两组均有明显降压作用(P>0.05);缬沙坦组每月平均性交次数明显高于洛汀新组(P<0.05).结论 缬沙坦降压同时能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作者:张玉宏;陈文成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脑出血病人恢复期的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一种急性病,其特点为起病急、变化快、致残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且出院后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该病住院期间除需要医生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护理外,出院后更需要病人遵从医疗方案,以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作者:张衍珍;孔令香;颜桂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骨质疏松症防治新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发病机制一直还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内分泌改变、钙摄入不足、缺乏锻炼和遗传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作者:林小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探讨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人群携带者形成的主要原因.慢性携带者有40%~50%是母婴传播造成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几乎均有HBV宫内感染,大部分发展成为慢性携带者.

    作者:张俊玲;王新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MDA-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MDA-7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其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手术切除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8例肺部良性疾病肺组织中MDA-7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应用ELISA法对上述两组患者的配对血清及同期收住呼吸内科的45例非小细胞肺癌、2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MDA-7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DA-7在非小细胞肺癌、肺部良性疾病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24.1%,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腺癌组织的MDA-7表达率高,为73.1%,鳞癌组织中MDA-7表达率低,为.21.4%,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在肺腺癌组织中,MDA-7阳性表达强度与腺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细胞分化程度越高、TNM分期越早,MDA-7蛋白阳性表达强度越强;反之则相反.MDA-7在非小细胞肺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7±21.35)pg/ml、(62.79±8.88)pg/ml、(68.36±9.53)pg/ml.非小细胞肺癌组与肺部良性疾病组、健康人组比较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而肺部良性疾病组与健康人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A-7的表达可能与肺腺癌发生、发展有关,肺组织及血清中MDA-7表达水平的检测可能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TNM分期.血清中MDA-7表达水平的检测具有相对无创、标本易得、可动态观察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邹慎春;李丰环;刘光华;谢广顺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高脂血症与并存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校在职副高及以上教授高脂血症与其并存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某高校2007年5月副高及以上教授体检结果中的高脂血症与并存疾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54名副高及以上教授检出高脂血症82例(32.28%)、脂肪肝68例(26.77%)、肝功能异常33例(12.99%)、高血糖19例(7.48%)、高尿酸血症39例(15.35%)、高血压58例(22.83%)、胆囊结石40例(15.75%)、胆囊炎27例(10.63%)、冠心病20例(7.87%)、肥胖症79例(31.10%).高脂血症组中并存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脂血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具有清除自由基、降低血浆OX-LDL水平的作用.

    作者:颜庆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效果欠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口服缬沙坦80 mg/d,治疗4-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后心率、心胸比、血压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好,副作用少,是比较理想的治疗药物.

    作者:王春霞;孙卫东;周发展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宣通法用于外感高热1例

    患者,男.受凉后出现高热,体温39~40℃,同时伴有恶寒、头痛、身痛、全身乏力、口渴欲饮等症.大便干,甚至数日不解,曾用抗生素静脉输液治疗,效果不显.病人有呼吸急促、憋闷等症状.

    作者:薛玲;薛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反复咳喘婴幼儿的诊断分析

    目的 正确诊断婴幼儿的反复咳喘.方法 对我院2004年3月至2006年2月明确诊断的78例反复咳喘的婴幼儿相关病史和特异性IgE进行统计.结果 以气喘为突出表现、运动诱发咳喘是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特点;哮喘患儿多有家族史和特异性素质.结论 反复咳喘婴幼儿的诊断以婴幼儿哮喘为多,但作出哮喘的诊断前应排除其他疾病;鼻窦炎在反复咳喘婴幼儿中不在少数,应引起注意.

    作者:严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盐城市1985~2005年中小学生贫血状况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盐城市1985-2005年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盐城市7、9、12、14、17岁不同年龄组的中小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 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女学生贫血患病率高于男生;小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中学生.结论 需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辛崇萍;周文君;戴寿桂;孙中友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子痫性脑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目的 探讨子痫性脑病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子痫性脑病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9例行磁共振成像检查,6例行CT检查,且都有CT或磁共振成像复查.结果 3例CT显示双侧额叶、顶叶及枕叶皮层及白质内对称性斑片状低密度影,3例未见异常.9例磁共振成像显示病灶基本上呈双侧对称性分布,多数病灶位于旁正中矢状位、顶枕叶脑实质内;病灶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早期多无明显占位效应.严重者表现为脑室、脑池受压、变小或闭塞;增强扫描多数病灶无明显异常强化;经对症处理后复查示所有病灶几乎完全吸收消失,临床症状也在2周至3个月内部分或完全改善.结论 子痫性脑病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正确认识这一疾病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磊;傅晓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8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西药,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经过4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差异有显著性;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不良反应出砚率为3.3%,对照组为2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具有较好的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

    作者:胡凌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泰莱地区幽门螺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 分析泰莱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多种常用抗幽门螺杆菌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药敏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克拉霉素的药敏和耐药性.结果 MIC 范围:甲硝唑0.64~>32μg/ml,阿莫西林0.032~2.4μg/ml,四环素<0.016~1.2μg/ml,克拉霉素<0.016~1.0μg/ml.耐药情况:耐药率(E-test法)分别为甲硝唑60.0%,阿莫西林11.7%,四环素0.0%,克拉霉素0.0%.结论 泰莱地区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有较高耐药性,对阿莫西林有一定耐药,而对四环素、克拉霉素未发现耐药菌株.

    作者:张志锋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发病率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雌激素滥用以及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有关.治疗上应规范化,但是有很多争议,比如手术范围、术后辅助治疗方式方法等,近几年这些方面的临床试验和探索很多.本文就近年子宫内膜癌治疗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高雪;温玉库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49例胎盘早剥的诊治体会

    胎盘早剥是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起病急而隐匿,病情进展迅速,早期发现及恰当的处理与母婴的预后有密切的关联.

    作者:韩宗芬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护理干预

    国际尿控协会提出的尿失禁系指尿液不自主流出所引发的一个普遍的社会和卫生的问题,在西方国家诊断与治疗尿失禁的花费与糖尿病相仿.它虽然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但难言之隐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社交活动、体育锻炼和性生活,是影响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所有年龄阶段妇女的一个全世界卫生问题[1].

    作者:朱爱菊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头位难产177例临床分析

    头位难产是产科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多且难诊断的情况,发病率较高.现分析我院177例头位难产的,临床资料,探讨头位难产的分娩方式.

    作者:刘春芝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