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质疏松症防治新进展

林小芹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内分泌改变, 发病机制, 代谢障碍, 钙摄入, 遗传, 疾病, 锻炼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发病机制一直还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内分泌改变、钙摄入不足、缺乏锻炼和遗传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咯血的动脉栓塞治疗

    目的 研究咯血的出血动脉裣塞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患者30例.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地将导管置出血血管的靶动脉,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碎屑或颗粒与造影剂的混悬液,进行出血动脉栓塞.结果 血管遣影发现咯血的出血动脉以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为主,可见造影剂外溢,出血血管动脉的分支扭曲、增粗、紊乱,经栓塞后的即刻止血率达100%,经6个月以上随访,患者仅有少量痰血或少量咳血及瘀血,临床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咯血高效、快捷、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家焱;张桂平;颜怀安;于江;钱建华;刘传芳;周明珠;姬广翠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反复咳喘婴幼儿的诊断分析

    目的 正确诊断婴幼儿的反复咳喘.方法 对我院2004年3月至2006年2月明确诊断的78例反复咳喘的婴幼儿相关病史和特异性IgE进行统计.结果 以气喘为突出表现、运动诱发咳喘是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特点;哮喘患儿多有家族史和特异性素质.结论 反复咳喘婴幼儿的诊断以婴幼儿哮喘为多,但作出哮喘的诊断前应排除其他疾病;鼻窦炎在反复咳喘婴幼儿中不在少数,应引起注意.

    作者:严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卒中单元实施综合健康教育的效果

    目的 探讨对卒中单元住院病人实施综合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卒中单元与普通神经内科病房的脑卒中患者各136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按传统方法给予药物治疗及一般健康宣教,观察组同时进行由多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综合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患者对脑卒中知识掌握情况、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及坚持参加康复治疗的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在脑卒中预防和促进康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高荣慧;范维玲;庞素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阴囊鞘膜腔结石的超声诊断

    阴囊鞘膜腔结石在临床上相对少见,而且容易误诊及漏诊.该病主要临床症状:阴囊局部触及硬结,无感染一般无明显不适,合并感染或鞘膜积液时,出现阴囊坠胀不适,反复感染可形成窦道.目前影像学方法检测该病的报道甚少,国内尚未见到超声评价该病的专题报道.

    作者:穆柯晓;陈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牙再植术失败原因分析

    本文34例牙再植术发生在牙外伤脱位患者.牙再植术后对病人均作5年追踪观察.经临床和X线摄片检查判断疗效,对活髓牙均作电活力测试证实.本文对如何提高牙齿再植的成功率探讨如下.

    作者:薛传鹏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骨质疏松症防治新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发病机制一直还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内分泌改变、钙摄入不足、缺乏锻炼和遗传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作者:林小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为了做好某单位职工的健康体检工作,防治各种疾病.为广大职工提供更有效的预防保健服务,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职业科中毒科于2006年对某单位308名在职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闫玲;陈景秋;杨玉平;张庆;柏地努尔;李理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老年高血压并发鼻出血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高血压病人由于血管的顺应性下降,动脉弹性减退,静脉压增高,动脉硬化,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大,从而容易引起血管破裂,破裂的血管不易收缩,导致出血量大、不易止血,而且一旦出血,极易反复.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8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西药,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经过4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差异有显著性;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不良反应出砚率为3.3%,对照组为2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具有较好的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

    作者:胡凌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缬沙坦对高血压男性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首次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男性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首次诊断为高血压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5例患者使用缬沙坦治疗,80 mg,每日1次,共16周;45例患者使用洛汀新治疗,10mg,每日1次,共16周.于治疗前、服药4周、8周、12周及16周观察血压变化,统计每月性交频率.结果 两组均有明显降压作用(P>0.05);缬沙坦组每月平均性交次数明显高于洛汀新组(P<0.05).结论 缬沙坦降压同时能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作者:张玉宏;陈文成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2005年我校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要求的提高,高校教职工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所增高.近几年,为了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我校也加大了广大教职工一年一度的全面健康体检的力度.本文根据2005年我校教职工健康体检的结果,对各种常见疾病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统计学数据和资料.

    作者:叶裕;王爱武;黄天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和人们的健康观发生了变化.健康已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活动的完好状态.医学模式已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多维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作者:张文汉;刘一心;静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以及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不同时期中外周血中IL-8、TNF-α及ICAM-1的分子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TNF-α、IL-8及ICAM-1的表达较对照组和缓解期组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缓解组患者TNF-α、IL-8及ICAM-1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NF-α、IL-8及ICAM-1的水平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重度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8、TNF-α、ICAM-1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痰病活动性增高而增高,提示炎症免疫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珺;赵清喜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效果欠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口服缬沙坦80 mg/d,治疗4-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后心率、心胸比、血压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好,副作用少,是比较理想的治疗药物.

    作者:王春霞;孙卫东;周发展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MDA-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MDA-7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其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手术切除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8例肺部良性疾病肺组织中MDA-7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应用ELISA法对上述两组患者的配对血清及同期收住呼吸内科的45例非小细胞肺癌、2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MDA-7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DA-7在非小细胞肺癌、肺部良性疾病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24.1%,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腺癌组织的MDA-7表达率高,为73.1%,鳞癌组织中MDA-7表达率低,为.21.4%,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在肺腺癌组织中,MDA-7阳性表达强度与腺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细胞分化程度越高、TNM分期越早,MDA-7蛋白阳性表达强度越强;反之则相反.MDA-7在非小细胞肺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7±21.35)pg/ml、(62.79±8.88)pg/ml、(68.36±9.53)pg/ml.非小细胞肺癌组与肺部良性疾病组、健康人组比较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而肺部良性疾病组与健康人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A-7的表达可能与肺腺癌发生、发展有关,肺组织及血清中MDA-7表达水平的检测可能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TNM分期.血清中MDA-7表达水平的检测具有相对无创、标本易得、可动态观察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邹慎春;李丰环;刘光华;谢广顺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引起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因其发病时间属于急性胆碱能危象和迟发性周围神经病之间,Senanyalce和Karallicdde将其命名为中间综合征(IMS).

    作者:卢红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受体或受体后缺陷)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可分为型和Ⅱ型糖尿病,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终生需要胰岛素治疗,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1].

    作者:侯续伟;任甫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宫内宫外复合妊娠2例

    例1、患者29岁,因药物流产不全清宫术后8天,下腹痛3小时于2005年7月10日入院.患者于8天前因停经46天,B超示宫内早孕于院外行药物流产术.

    作者:马文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脑复饮、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脑病临床观察

    新生儿缺氧性脑病,多是由于宫内或产程中出现窒息,致使脑组织缺氧,脑细胞及间质水肿,代谢障碍,从而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全身脏器均可有不同程度受损,有的可合并颅内出血和吸入性肺炎,如治疗不当可引起死亡,或出现运动、感觉、听力及智力障碍、癫痫等后遗症[1-2].因此,对本病的早期综合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李殿品;李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损害及其对策

    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ycemia,IFG)和糖耐量损害(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都是指患者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之间的一种中问糖代谢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同属于糖尿病前期.众所周知,近年来2型糖尿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大约有70%的IFG和IGT患者终会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

    作者:荣文;蔡凌霜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