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红
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一种急性病,其特点为起病急、变化快、致残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且出院后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该病住院期间除需要医生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护理外,出院后更需要病人遵从医疗方案,以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作者:张衍珍;孔令香;颜桂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MDA-7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其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手术切除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8例肺部良性疾病肺组织中MDA-7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应用ELISA法对上述两组患者的配对血清及同期收住呼吸内科的45例非小细胞肺癌、2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MDA-7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DA-7在非小细胞肺癌、肺部良性疾病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24.1%,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腺癌组织的MDA-7表达率高,为73.1%,鳞癌组织中MDA-7表达率低,为.21.4%,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在肺腺癌组织中,MDA-7阳性表达强度与腺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细胞分化程度越高、TNM分期越早,MDA-7蛋白阳性表达强度越强;反之则相反.MDA-7在非小细胞肺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7±21.35)pg/ml、(62.79±8.88)pg/ml、(68.36±9.53)pg/ml.非小细胞肺癌组与肺部良性疾病组、健康人组比较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而肺部良性疾病组与健康人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A-7的表达可能与肺腺癌发生、发展有关,肺组织及血清中MDA-7表达水平的检测可能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TNM分期.血清中MDA-7表达水平的检测具有相对无创、标本易得、可动态观察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邹慎春;李丰环;刘光华;谢广顺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咯血的出血动脉裣塞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患者30例.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地将导管置出血血管的靶动脉,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碎屑或颗粒与造影剂的混悬液,进行出血动脉栓塞.结果 血管遣影发现咯血的出血动脉以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为主,可见造影剂外溢,出血血管动脉的分支扭曲、增粗、紊乱,经栓塞后的即刻止血率达100%,经6个月以上随访,患者仅有少量痰血或少量咳血及瘀血,临床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咯血高效、快捷、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家焱;张桂平;颜怀安;于江;钱建华;刘传芳;周明珠;姬广翠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新生儿缺氧性脑病,多是由于宫内或产程中出现窒息,致使脑组织缺氧,脑细胞及间质水肿,代谢障碍,从而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全身脏器均可有不同程度受损,有的可合并颅内出血和吸入性肺炎,如治疗不当可引起死亡,或出现运动、感觉、听力及智力障碍、癫痫等后遗症[1-2].因此,对本病的早期综合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李殿品;李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例1、患者29岁,因药物流产不全清宫术后8天,下腹痛3小时于2005年7月10日入院.患者于8天前因停经46天,B超示宫内早孕于院外行药物流产术.
作者:马文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子痫性脑病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子痫性脑病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9例行磁共振成像检查,6例行CT检查,且都有CT或磁共振成像复查.结果 3例CT显示双侧额叶、顶叶及枕叶皮层及白质内对称性斑片状低密度影,3例未见异常.9例磁共振成像显示病灶基本上呈双侧对称性分布,多数病灶位于旁正中矢状位、顶枕叶脑实质内;病灶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早期多无明显占位效应.严重者表现为脑室、脑池受压、变小或闭塞;增强扫描多数病灶无明显异常强化;经对症处理后复查示所有病灶几乎完全吸收消失,临床症状也在2周至3个月内部分或完全改善.结论 子痫性脑病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正确认识这一疾病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磊;傅晓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经标准化测量测得的血压,至少有3次的测量值都》140/90mm Hg才可确定高血压的诊断.
作者:鞠端芬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下丘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摄食和能量代谢的主要部位.其多种神经核团内神经元细胞表达或分泌的神经递质、神经多肽等物质相互作用或直接下行作用到其外周靶点,与外周器官、组织产生的上行信号共同完成对摄食、代谢行为的调控,终的整体效应表现在体重这一表型上.
作者:黄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糖尿病的各类并发症也随之升高.近年来,我院内分泌科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彩萍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首次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男性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首次诊断为高血压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5例患者使用缬沙坦治疗,80 mg,每日1次,共16周;45例患者使用洛汀新治疗,10mg,每日1次,共16周.于治疗前、服药4周、8周、12周及16周观察血压变化,统计每月性交频率.结果 两组均有明显降压作用(P>0.05);缬沙坦组每月平均性交次数明显高于洛汀新组(P<0.05).结论 缬沙坦降压同时能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作者:张玉宏;陈文成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发病机制一直还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内分泌改变、钙摄入不足、缺乏锻炼和遗传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作者:林小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高血压病人由于血管的顺应性下降,动脉弹性减退,静脉压增高,动脉硬化,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大,从而容易引起血管破裂,破裂的血管不易收缩,导致出血量大、不易止血,而且一旦出血,极易反复.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自控镇痛在骨科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120例骨科术后患者分为两组.临床观察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研究组术后即接受自控镇痛的治疗,对照组术后接受盐酸哌替啶间断肌肉注射止痛,48小时后,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对疼痛的感受及病人对止痛药物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疼痛的强度、持续时间、病人的满意度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疼痛减轻,甚至无痛的感觉.结论 骨科术后采用自控镇痛.止痛效果好,病人满意度高.
作者:李秀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310例,其中重症高龄患者60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晓华;吕秀艳;杨妮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急性胰腺炎可并发心血管功能紊乱和心脏电生理异常,称之为胰心综合征,临床上往往易误诊为心血管疾病.现将我院1997-2005年收治的26例胰心综合征患者误诊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丁振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引起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因其发病时间属于急性胆碱能危象和迟发性周围神经病之间,Senanyalce和Karallicdde将其命名为中间综合征(IMS).
作者:卢红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患者,男.受凉后出现高热,体温39~40℃,同时伴有恶寒、头痛、身痛、全身乏力、口渴欲饮等症.大便干,甚至数日不解,曾用抗生素静脉输液治疗,效果不显.病人有呼吸急促、憋闷等症状.
作者:薛玲;薛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指1岁以内婴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以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重症者病程较长,可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作者:薛月玲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原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P)是机体自然衰退、老化过程的组成部分,是系统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即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度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
作者:常辉;郭静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头位难产是产科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多且难诊断的情况,发病率较高.现分析我院177例头位难产的,临床资料,探讨头位难产的分娩方式.
作者:刘春芝 刊期: 200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