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辉;郭静芹
头位难产是产科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多且难诊断的情况,发病率较高.现分析我院177例头位难产的,临床资料,探讨头位难产的分娩方式.
作者:刘春芝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困扰老年朋友的一种常见病,几乎占所有老年外科疾病的1/3.选择良好的麻醉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汽化术,是体现医者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关爱老年人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医疗实践.然而老年人的机体老化,功能衰退,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麻醉难度大,围术期风险高.
作者:章丽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小儿头皮静脉血管丰富,无静脉瓣,相互沟通,交错成网,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头皮静脉浅表易见,不易滑动,而且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既不影响患儿保暖,也不影响肢体活动,利于观察和护理,是3岁以内患儿首选的穿刺部位.
作者:张惠芳;杨拴娥;刘晓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盆腔炎分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是较为严重的妇科疾病,多在产后、手术后、流产后由病菌感染或经期不注意卫生,以及邻近器官疾病如阑尾炎等蔓延所致.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者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如沙眼衣眼体感染所致输卵管炎[1].
作者:王秀玲;李青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高校在职副高及以上教授高脂血症与其并存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某高校2007年5月副高及以上教授体检结果中的高脂血症与并存疾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54名副高及以上教授检出高脂血症82例(32.28%)、脂肪肝68例(26.77%)、肝功能异常33例(12.99%)、高血糖19例(7.48%)、高尿酸血症39例(15.35%)、高血压58例(22.83%)、胆囊结石40例(15.75%)、胆囊炎27例(10.63%)、冠心病20例(7.87%)、肥胖症79例(31.10%).高脂血症组中并存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脂血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具有清除自由基、降低血浆OX-LDL水平的作用.
作者:颜庆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为了做好某单位职工的健康体检工作,防治各种疾病.为广大职工提供更有效的预防保健服务,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职业科中毒科于2006年对某单位308名在职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闫玲;陈景秋;杨玉平;张庆;柏地努尔;李理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多巴胺硫酸镁联用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2001年2月~2006年2月收治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以解痉平喘、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多巴胺与硫酸镬.7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100%,对照组77%(P<0.01).结论 多巴胺、硫酸镁联用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燚;张富强;韩宝强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糖尿病的各类并发症也随之升高.近年来,我院内分泌科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彩萍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西药,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经过4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差异有显著性;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不良反应出砚率为3.3%,对照组为2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具有较好的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
作者:胡凌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以及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不同时期中外周血中IL-8、TNF-α及ICAM-1的分子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TNF-α、IL-8及ICAM-1的表达较对照组和缓解期组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缓解组患者TNF-α、IL-8及ICAM-1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NF-α、IL-8及ICAM-1的水平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重度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8、TNF-α、ICAM-1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痰病活动性增高而增高,提示炎症免疫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珺;赵清喜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咯血的出血动脉裣塞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患者30例.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地将导管置出血血管的靶动脉,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碎屑或颗粒与造影剂的混悬液,进行出血动脉栓塞.结果 血管遣影发现咯血的出血动脉以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为主,可见造影剂外溢,出血血管动脉的分支扭曲、增粗、紊乱,经栓塞后的即刻止血率达100%,经6个月以上随访,患者仅有少量痰血或少量咳血及瘀血,临床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咯血高效、快捷、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家焱;张桂平;颜怀安;于江;钱建华;刘传芳;周明珠;姬广翠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阴囊鞘膜腔结石在临床上相对少见,而且容易误诊及漏诊.该病主要临床症状:阴囊局部触及硬结,无感染一般无明显不适,合并感染或鞘膜积液时,出现阴囊坠胀不适,反复感染可形成窦道.目前影像学方法检测该病的报道甚少,国内尚未见到超声评价该病的专题报道.
作者:穆柯晓;陈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在医疗中的广泛应用,有很多的传染病患者特别是肝炎和HBsAg(+)携带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病毒性肝炎又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此类患者透析时,应采取专门的消毒隔离措施,以便有效地防止透析中交叉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惠芳;王俊燕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例)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38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血糖等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5%,对照组总有效率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疗效,有明显降低尿蛋白的排泄和恢复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陈刚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患者28岁.因停经41天,下腹剧痛伴肛门坠胀感6小时而入院.查体:宫颈举痛(+);宫体增大如孕6周大小、质软、无压痛.双侧附件均未扪及明显包块,右侧附件区压痛明显,左侧轻压痛.尿.
作者:邝孟诗;李文珊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发病机制一直还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内分泌改变、钙摄入不足、缺乏锻炼和遗传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作者:林小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情况、治疗效果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36例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基础疾病、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药物敏感性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占医院感染的35.3%,住院时间超过30天者多,占47.2%(17/36).基础疾病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死亡率30.6%(11/36).结论 老年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治疗效果差,住院时间长、免疫功能差、原有基础疾病是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彭林强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受体或受体后缺陷)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可分为型和Ⅱ型糖尿病,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终生需要胰岛素治疗,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1].
作者:侯续伟;任甫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高血压病人由于血管的顺应性下降,动脉弹性减退,静脉压增高,动脉硬化,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大,从而容易引起血管破裂,破裂的血管不易收缩,导致出血量大、不易止血,而且一旦出血,极易反复.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下丘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摄食和能量代谢的主要部位.其多种神经核团内神经元细胞表达或分泌的神经递质、神经多肽等物质相互作用或直接下行作用到其外周靶点,与外周器官、组织产生的上行信号共同完成对摄食、代谢行为的调控,终的整体效应表现在体重这一表型上.
作者:黄勇 刊期: 200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