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戴磁性胸牌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尚无明确的结论,但磁场对健康的影响已受到广泛的关注,一些组织和国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接触限值,以避免磁场对人体产生危害.为了解磁性胸牌的磁场强度,我们对某单位使用的磁性胸牌进行测定,同时对磁性胸牌磁场的屏蔽方法进行了探索.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1990~2004年金山区伤害死亡特点及发展趋势. [方法] 对卫生和公安部门提供的死亡资料用Access建立数据库,描述伤害的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并计算伤害的死亡率、YPLL率及WYPLL率等指标. [结果] 1990~2004年金山区伤害标化死亡率为44.00/10万,位居全死因顺位的第4位;伤害的标化YPLL率和标化WYPLL率为12.84‰和9.46‰,分别占全死因YPLL和WYPL的35.04%和43.14%,按YPLL和WYPLL计,伤害位居全死因的第1位;金山区伤害死亡男性高于女性.15~59岁是伤害死亡的高发年龄组.伤害死亡常见的发生地点是道路及家庭.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和溺死是金山区主要的4类伤害死因.自1990年起,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呈现急剧上升的态势,已成为金山区第1位的伤害死因. [结论] 伤害所带来的疾病负担十分巨大,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伤害和不同人群特点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急性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病和流行,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浦东新区急性肝炎发病率在1997年前一直位居甲、乙类传染病的首位,1990年发病率高达240.49/10万[1].目前处于第2位,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和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卫生问题.自1993年浦东新区成立以来,各级政府重视卫生防病的大环境整治,并通过在易感人群中大规模接种甲、乙肝疫苗,逐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使急性肝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为了给预防急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分析2001~2004年浦东新区急性肝炎疫情资料,以发现一些新的动向和特点.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当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更成为城市居民的头号杀手,也是危害老年人群生命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调查本院老年住院病人恶性肿瘤的死亡原因以及年龄、性别在恶性肿瘤谱中构成的特点,旨在为今后老年人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男性6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31±9)岁.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每次300万单位,肌肉注射,隔日一次,疗程4个月.对照组32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为(35±12)岁,给予一般保肝药物治疗,疗程4个月. [结果] 干扰素α1b治疗组的HBeAg和HBV DNA阳转率(分别为51.5%和49.3%)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和8%). [结论] 干扰素α1b是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抗病素药物.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患者,男,42岁,江苏省常州市人,2002年赴非洲尼日利亚工作.2005年1月13日归国后自觉身体不适,乏力、口渴、肌肉酸痛,继而畏寒后开始发热,体温超过38℃,持续1~2h后出汗体温降至正常.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梅毒常通过性交相互传播,或通过母婴传播.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性传播疾病[1].新中国成立后,梅毒已基本绝迹几十年.一些年青医生往往对之比较陌生,加之早期梅毒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故一些不典型的梅毒皮肤损害,极易造成误诊、漏诊.鉴于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为提高皮肤科门诊对梅毒的临床诊断率,特将我院近11年来诊治的梅毒患者的临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医院感染的控制,尤其是外源性医院感染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人群(医务人员和住院患者)所掌握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健康保健知识及其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要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必须重视医院感染知识教育,把医院感染管理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普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提高医院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外源性医院感染的发生,使医院感染管理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提高我市死因报告工作质量,确保死因监测资料信息的正确性,我们通过对全市26家医疗卫生单位的死因报告进行漏报调查和死因诊断准确性的评价,并对死因漏报和误报的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药物进入人体后,一般多在肝脏进行代谢.当今,疾病治疗所使用的药物在品种上越来越多,使用频率有升高的趋势,给肝脏带来的损害也日益增多,给病人招致麻烦,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人对临床上发现并证实的97例药物性肝脏损害病例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易实现,病原体常变异导致难以有效控制.甲型流感病毒有多种亚型,已证实有15种血凝素(H1~H15)和9种神经氨酸酶(N1~N9).目前人群中流行主要为H1和H3型,其中H3型居多;而在禽类特别是水禽中各个亚型的血凝素均已被发现[1~3].1997年香港的H5N1、2003年底至2004年初亚洲地区H5N1以及1998年至1999年我国内地和香港H9N2禽流感病毒人间感染事件的发生,都昭示了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高度可能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颈动脉硬化是多种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受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多种危险因素影响[1].何小俊等[2]报道了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颈动脉是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窗口[3].因此,本研究进一步观察血尿酸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以期更好地防治动脉硬化.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火锅店空气卫生质量及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知晓程度现状,探讨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知晓程度的干预措施,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 从闵行区经营面积在100m2以上的火锅店中随机抽取36家,进行火锅店空气卫生质量干预及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比较干预前后店内空气卫生质量及从业人员对室内环境卫生知识的认知水平,以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前后从业人员卫生知识问卷的答题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火锅店空气卫生质量:干预前大堂风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合格率分别为27.8%、5.6%、8.3%,干预后分别为86.1%、66.7%、90.3%,干预前后差别均有显著性(P<0.01);干预前包房风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合格率分别为33.3%、11.1%、16.7%,干预后为80.6%、58.3%、75.0%,干预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结论] 卫生知识培训和一系列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认知程度,改善火锅店内空气质量.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长期吸入含有一定量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矽肺,这是一种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2].我省西部某乡农民近年来在海南某金矿打工,回乡后相继出现胸闷、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对部分返乡民工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职业性健康检查,并进行了集体诊断,并对50例金矿民工矽肺病人的肺功能损伤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金矿开采民工的职业病危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上海市近10年资料,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第4位[1].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致癌高危因素的增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此,我们对普陀区2002~2004年大肠癌发病率、死亡率进行分析,为今后的科学防制提供依据.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早餐是一天中重要的一餐,但也是易忽视的一餐.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在全天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吃早餐是引起全天营养素和能量摄入不足的重要原因.为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常住和外来小学生早餐行为及影响因素,我们于2004年11月对1 059名3~5年级小学生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基础性改革,也是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调整服务功能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基层疾病控制机构要承担好区域性疾病预防控制的重任,必须适应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松江区1997~2004年伤寒、副伤寒历史疫情资料,建立外推预测模型对其疫情进行定量预测. [方法] 对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时间序列(1997~2003)采用指数曲线拟合,并对2004年伤寒、副伤寒疫情作出预测. [结果] 指数曲线预测方程为y=e2.110600-0.300914X;|t|>t0.05, P<0.05,预测方程有意义;R2(判定系数)接近于1,表明预测误差较小;经拟合优度检验∑χ2<χ20.95(6), P>0.95,表明伤寒、副伤寒实际发病率与预测发病率间差异无显著性(包括对2004年发病率预测值检验). [结论] 对发病率时间序例呈单调下降且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保持稳定的一类传染病,采用指数曲线拟合进行疫情预测,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值得应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在学校这一人群集中的群体中实施预防接种、预防性服药等防疫工作时,个别学生会出现一些接种反应、服药反应及心因性反应,稍作处理或不需处理就会自行缓解、痊愈,这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对个别反应的处理稍有不当,尤其是对学生进行不恰当的提示,或现场工作人员精神出现紧张、恐慌,就会对其他学生形成暗示,诱发大批学生出现症状相似的反应,导致感应性群体性癔病的发生.下面就群体性癔病发生的原因作一阐述[1~3].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上海市闵行区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几年,随着闵行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流入,区内外来民工子女学校的建立初具规模.目前闵行区内常住学生学校和外来民工子女学校,学生在校用午餐的比例相当高,尤其常住学生.学生午餐提供学生一日营养素供给的40.00%,为学生学习生活,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保障.所以学校膳食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学习质量.为了解闵行区部分常住小学生与外来民工子女学校小学生的午餐营养状况,探索其各自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并为有针对性地采取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我们选择闵行区内2所常住学生学校和2所外来民工子女学校,于2004年11月16日~19日开展营养状况调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