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

杨艳红;周玲;赵春景

关键词:肺结核患者, 结核病, 健康教育, 综合防治措施, 慢性传染病, 遵医行为, 预防疾病, 控制疫情, 危险因素, 生活质量, 高治愈率, 传染源, 知识, 政府, 养成, 程度, 成绩
摘要:结核病是一个慢性传染病,近年来全球疫情明显上升,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政府为控制结核病,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国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之一.如何提高治愈率,减少传染源,控制疫情乃是当务之急.患者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结核病的流行密切相关,而健康教育就是以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及预防疾病为目的的.因此开展健康教育让患者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是彻底根治肺结核的重要措施之一.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出血病人临床护理体会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脑实质的出血.多发生在老年或中年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患者,以内囊出血多见,临床上表现为突然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是常见的临床急症.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抢救治疗及恢复功能是治疗脑出血的关键,而护理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徐勤;陈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小儿鼻腔、外耳道异物的治疗

    小儿鼻腔、外耳道异物较为常见,多因玩耍时将异物误人鼻腔或外耳道.如不及时治疗可并发下鼻甲坏死、鼻中隔穿孔、外耳道炎、中耳炎等,鼻腔异物如处理不当,轻者鼻腔出血,重者将异物推向深部,坠入下呼吸道,危急小儿生命.外耳异物处理不好,也可能造成外耳粘膜损伤、出血,甚至鼓膜穿孔及中耳炎的发生.

    作者:刘运祥;颜景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大剂量青霉素G可致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青霉素早由英国FLEMING于1929年发明的,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从而开创了抗生素的新纪元.由于其抗菌作用强、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价格便宜,至今仍为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自1951年LEPPER等首先采用大剂量青霉素疗法之后,其用量越来越大,随着剂量的逐步增大,青霉素的毒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毒性反应.为了更合理应用青霉素,防止其毒性反应,现就大剂量青霉素G致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宋伯松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孢子丝菌病1例报告

    孢子丝菌病是一种由申克孢子丝菌(sporotrichosis)所引起的皮肤、皮下及附近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病.在2002年3月下旬在门诊值班中偶见一典型孢子丝菌病例,现将报导如下:

    作者:徐洪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以护士为主导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开展

    我院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决定》、《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精神,在香港文化交流服务中心的帮助下,通过培训社区护士,于2001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了以社区家居探访、家居康复、家居健康教育,以及幼儿保健服务为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黎仙群;潘桂琼;张雪茹;温燕萍;苏敬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高校教师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模式浅探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在我国已属于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多发的常见病[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需切实实施综合的治疗护理措施.对高校教师糖尿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护理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

    作者:林新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早产儿死亡20例分析

    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月共住院分娩2432例,其中早产161例,分娩早产儿166例(双胎5例).发生早产儿死亡20例,病死率为12%.现将死亡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继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健康体检部分疾病分析

    健康体检是人们在无不适症状的情况下,运用妹常规的体格检查、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检查等手段,对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从而发现一些潜在的疾病,起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目的.提高生命质量,增强人们预防保健认识.

    作者:刘秀丽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脾脓肿诊断与治疗

    脾脏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参与全身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且脾脏血流丰富使细菌不易定植故脾脓肿临床上很少见,首先由Grand和Mousel于1885年报告,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诊断困难,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现结合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李磊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糖尿病足群体也在逐渐扩大,提高广大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正确认识引起足够的重视已迫在眉睫.社区医院贴近百姓生活,费用成本相对较低,应在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张俊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自拟清热养阴安神汤治疗不寐30例

    自拟清热养阴安神汤,其主要组成为:柴胡(6克)枳壳(6克)百合(10克)竹茹(10克)沙参(10克)白芍(6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其功用为清心除烦,养阴安神,主治肝气郁结、伤阴化火所致心烦易怒,不寐多梦等症.近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失眠者众多,作者使用此方治疗不寐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刚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腹泻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内服药物治疗婴幼儿腹泻36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镜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紧急气管插管影响心肺复苏预后的探讨

    有效的心肺复苏术(CPR)是心搏呼吸骤停抢救的成功保证,而通气是关键.及早行气管插管对提高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减少复苏后神经后遗症有重要意义.总结100例心脏停搏后紧急气管插管患者,配合心脏按压、除颤等复苏措施,临床效果好,报告如下.

    作者:张光发;陈慧琴;危丽华;沈丽祯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常用药物与生活关系

    社区医生应用药物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除需要掌握药物的药效学外,还必须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化过程及规律,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剂型、给药方法,可减少和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指导病人在用药期间的生产、生活,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特点,确保病人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安守礼;刘福伶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恶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恶性高血压(MHPT)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预后不良,其临床表现为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130 mmHg)及心、肾功能不全,自觉症状中头痛的发生率高,头痛虽是高血压的共同症状,但头痛剧烈,或当头痛的性质发生变化时,则提示病情加重.

    作者:赵民生;曹秀虹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人工流产术后并发子宫颈粘连12例临床分析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的一项补救措施.方法简单、安全,受术者痛苦小,身体恢复快,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广泛开展,人们不断地关注人工流产的并发症、后遗症以及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的损害[1,2].宫颈粘连虽属偶发,但不能忽视.笔者从1998年至2005年共收治人工流产术后并发子宫颈粘连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敬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恶变为腺样囊性癌2例报道

    基底细胞腺瘤并不多见,是一种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涎腺良性上皮性肿瘤.基底细胞腺瘤恶变为基底细胞腺癌已得到确认,而基底细胞腺瘤是否可以恶变为腺样囊性癌则认识不一.我院遇见2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恶变为腺样囊性癌的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钟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左氧氟沙星对复发性结脑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对常规四联H3R3E3Z3或SHRE强化后再巩固治疗三个月以上失败或病情加重的23例复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在SHRZ或C(卷曲霉素)HRZ方案上加用左氧氟沙星强化抗痨后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作者:李业明;潘燕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中国修订疫情报告办法个体医生有责报疫情

    新华网北京9月7日电(记者朱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卫生部近日修订了2003年11月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15例无自主呼吸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体会

    1996年1月~2006年4月我们共收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伴自主呼吸停止的病人15例.全部抢救存活.现将我们抢救成功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西勇;阴琳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