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晶;张立新
脾脏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参与全身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且脾脏血流丰富使细菌不易定植故脾脓肿临床上很少见,首先由Grand和Mousel于1885年报告,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诊断困难,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现结合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李磊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基底细胞腺瘤并不多见,是一种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涎腺良性上皮性肿瘤.基底细胞腺瘤恶变为基底细胞腺癌已得到确认,而基底细胞腺瘤是否可以恶变为腺样囊性癌则认识不一.我院遇见2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恶变为腺样囊性癌的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钟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脏结构慢性、弥漫性病变,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有再生小节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常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乙醇和化学性药物中毒、营养不良、代谢障碍等,肝硬化晚期肝功能失去代偿,引起许多系统的功能紊乱.
作者:崔爱华;尹乐;徐育娥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持续被动运动是国内外学者在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的基础上,继间歇主动运动之后提出的治疗运动系统病损的一个全新概念.早由Salter在上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并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但到目前为止该理论在国内应用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报道极少.近十多年来我们将这一原理用于膝关节伸位强直的康复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赵伟林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近年来,免疫因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用于再障治疗已取得良好效果,但存在价格昂贵、产生血清病的副作用,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我院应用CD3和CD8单抗(由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研究室提供),治疗再障1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立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我院2003年至2005年来治疗小儿肺炎60例,应用双黄连粉针配合抗生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并在同期肺炎病儿中60例,采用抗生素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作者:傅丽苹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方法 本院选择40位经常服用地西泮催眠的患者,年龄26~72岁.其中女性28人,男性12人,均无其他疾病.
作者:费文民;翟秀玲;赵金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2003年~2005年我院采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智勤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孕育生命对每一个准妈妈来说是一件令人紧张而兴奋的事情.如何能让胎儿吸收全面、足够的营养是每一个孕妇关心的问题,但在笔者的社区健康咨询调查中发现,约有70%的孕妇及其家人未能认识到怀孕期间补铁的重要性.
作者:苏俭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外伤性睾丸脱位是指睾丸在外力作用下被挤压到阴囊以外的部位.临床少见,也常因漏诊而延误治疗.我院自1996年~2006年,收治5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震海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小儿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随着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早产儿死亡率下降,脑性瘫痪(CP)已成为儿童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和经济损失.我科自2003年6月1日成立小儿脑瘫康复科以来,对30例CP患儿连续跟踪实施康复运动训练,定期有计划地进行指导,短期按疗效住院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凤云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感染性疾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类致病原因[1],抗菌药物在我国应用非常普遍,医院用药中占首位[2].尽管多数抗菌药物常规剂量使用是安全的,但某些药物仍存在危及生命的危险.由于临床存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在各类药物中占首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儿童比成人更为明显,且种类较成人多[1],因此,儿科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当今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振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自2000年以来,笔者对86例脑梗塞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国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出血倾向(bleeding tendency)是指皮肤粘膜自发性或损伤后的出血现象.皮肤粘膜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点、紫癜、瘀斑、血肿,也可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或月经过多,少数可表现为内脏出血.引起出血倾向的原因很多,但就其发病机制而言,主要包括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缺乏或血中有抗凝血物质)三大主要因素.它们可以单独存在或合并发生,其出血特点大多是多部位、多器官的出血.局部病变引起的反复出血,如肺结核咯血、溃疡病引起的呕血等则不属于出血倾向.
作者:李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青霉素早由英国FLEMING于1929年发明的,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从而开创了抗生素的新纪元.由于其抗菌作用强、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价格便宜,至今仍为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自1951年LEPPER等首先采用大剂量青霉素疗法之后,其用量越来越大,随着剂量的逐步增大,青霉素的毒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毒性反应.为了更合理应用青霉素,防止其毒性反应,现就大剂量青霉素G致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宋伯松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自拟清热养阴安神汤,其主要组成为:柴胡(6克)枳壳(6克)百合(10克)竹茹(10克)沙参(10克)白芍(6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其功用为清心除烦,养阴安神,主治肝气郁结、伤阴化火所致心烦易怒,不寐多梦等症.近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失眠者众多,作者使用此方治疗不寐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刚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健康成人每24小时排尿量在1000~2000 ml之间(日尿量与夜尿量之比为2:1至3:2),大约相当于每分钟排尿1 ml.若24小时内尿量少于400 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 ml者,称为少尿(oliguria);24小时内尿量少于100 ml,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者,称为无尿(anuria)或尿闭.持续少尿或无尿的患者随之出现体内氮质潴留、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升高、水与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等现象,临床上称为肾功能衰竭.尿量通常通过询问排尿次数、间隔时间及每次尿量多少进行估计,也可用量筒收集尿液进行精确测量.
作者:时晶;张立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2005年1月至12月笔者对5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在使用传统诱排尿无效后,利用排便时对膀胱括约肌同时松驰的机理,以开塞露塞肛引起排便而排尿,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桂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糖尿病足群体也在逐渐扩大,提高广大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正确认识引起足够的重视已迫在眉睫.社区医院贴近百姓生活,费用成本相对较低,应在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张俊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小儿先天性斜颈是以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而引起患儿头颈向一侧偏斜,又称肌性斜颈,原发性斜颈.
作者:张昕 刊期: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