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立富
2002年~2005年间,我们采用生脉散抢救心源性休克38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智勤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感染性疾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类致病原因[1],抗菌药物在我国应用非常普遍,医院用药中占首位[2].尽管多数抗菌药物常规剂量使用是安全的,但某些药物仍存在危及生命的危险.由于临床存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在各类药物中占首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儿童比成人更为明显,且种类较成人多[1],因此,儿科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当今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振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称为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以往多发生于40岁以上经产妇,近几年来,由于过早性生活和多次人工流产的增加,以及子宫内膜炎发病率的增高,使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并因此而造成不孕症的发病率增高,这样给治疗子宫腺肌病带来很大困难,一般止痛药效果不佳,甚至无效,更不能解决患者不孕的问题.
作者:刘英光;崔银洁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常规使用阿托品,在救治的过程中,由于对阿托品使用的间隔时间及剂量等掌握不准确,容易导致阿托品中毒现象的发生,严重中毒时易发生呼吸肌麻痹及中间综合征.阿托品中毒以中枢兴奋为主要表现者:病人高热、四肢阵发性抽搐、尿潴留、狂燥、谵妄、幻觉,临床往往误认为是阿托品化;亦有抑制表现者:病人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临床易误诊为阿托品不足,而继续加大阿托品用量.本院自1988年至今共接收乡镇卫生院转送中毒病人97例,本院9例,现探讨如下:
作者:冯学花;于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社区医生应用药物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除需要掌握药物的药效学外,还必须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化过程及规律,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剂型、给药方法,可减少和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指导病人在用药期间的生产、生活,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特点,确保病人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安守礼;刘福伶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紫癜性肾炎大多见于7~14岁儿童,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感染和变态反应有关.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免疫复合物性疾病,IgA在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本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现代医学对于重症患者,多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予以治疗,但疗效难于确切评价.我们试用补阳还五汤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同时设单用雷公藤多甙治疗组对照,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凤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小儿鼻腔、外耳道异物较为常见,多因玩耍时将异物误人鼻腔或外耳道.如不及时治疗可并发下鼻甲坏死、鼻中隔穿孔、外耳道炎、中耳炎等,鼻腔异物如处理不当,轻者鼻腔出血,重者将异物推向深部,坠入下呼吸道,危急小儿生命.外耳异物处理不好,也可能造成外耳粘膜损伤、出血,甚至鼓膜穿孔及中耳炎的发生.
作者:刘运祥;颜景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生殖健康是近年来关于人口发展、妇女问题及卫生等国际活动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妊娠是人类性生活的结果,怀孕与生育是影响妇女健康的重要因素.对人类而言,并非每次妊娠都是意愿性妊娠,非意愿性妊娠对妇女身心健康的影响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作者:王俊松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外伤性睾丸脱位是指睾丸在外力作用下被挤压到阴囊以外的部位.临床少见,也常因漏诊而延误治疗.我院自1996年~2006年,收治5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震海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的一项补救措施.方法简单、安全,受术者痛苦小,身体恢复快,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广泛开展,人们不断地关注人工流产的并发症、后遗症以及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的损害[1,2].宫颈粘连虽属偶发,但不能忽视.笔者从1998年至2005年共收治人工流产术后并发子宫颈粘连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敬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青霉素早由英国FLEMING于1929年发明的,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从而开创了抗生素的新纪元.由于其抗菌作用强、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价格便宜,至今仍为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自1951年LEPPER等首先采用大剂量青霉素疗法之后,其用量越来越大,随着剂量的逐步增大,青霉素的毒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毒性反应.为了更合理应用青霉素,防止其毒性反应,现就大剂量青霉素G致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宋伯松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在我国已属于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多发的常见病[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需切实实施综合的治疗护理措施.对高校教师糖尿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护理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
作者:林新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月共住院分娩2432例,其中早产161例,分娩早产儿166例(双胎5例).发生早产儿死亡20例,病死率为12%.现将死亡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继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有效的心肺复苏术(CPR)是心搏呼吸骤停抢救的成功保证,而通气是关键.及早行气管插管对提高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减少复苏后神经后遗症有重要意义.总结100例心脏停搏后紧急气管插管患者,配合心脏按压、除颤等复苏措施,临床效果好,报告如下.
作者:张光发;陈慧琴;危丽华;沈丽祯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患者,女,58岁,左侧颈部无痛性肿块2年,于2006年7月9号就诊.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常规消毒,一次性5 ml注射器(7号针头)穿刺抽取少许血性液体标本,瑞士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菱形、多边形;细胞核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形,多数细胞核较大,可见较大的嗜酸性核仁瘤细胞散在排列.
作者:段旭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孢子丝菌病是一种由申克孢子丝菌(sporotrichosis)所引起的皮肤、皮下及附近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病.在2002年3月下旬在门诊值班中偶见一典型孢子丝菌病例,现将报导如下:
作者:徐洪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新华网北京9月7日电(记者朱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卫生部近日修订了2003年11月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我院2003年至2005年来治疗小儿肺炎60例,应用双黄连粉针配合抗生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并在同期肺炎病儿中60例,采用抗生素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作者:傅丽苹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基底细胞腺瘤并不多见,是一种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涎腺良性上皮性肿瘤.基底细胞腺瘤恶变为基底细胞腺癌已得到确认,而基底细胞腺瘤是否可以恶变为腺样囊性癌则认识不一.我院遇见2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恶变为腺样囊性癌的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钟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本人在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进修期间,曾对该院1999,9~2003,8 502例下消化道出血的纤维结肠镜检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活动性出血灶者391例,占下消化道出血总数77.7%.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龙森 刊期: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