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扬州市1998~2003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诊断结果分析

徐勤;巢国祥;朱炳炎;马锋

关键词:扬州市, 细菌性食物中毒, 实验室诊断, 流行病学调查, 食物中毒事件, 病人, 中毒样品, 中毒表现, 症状分析, 现场, 事故发生, 实验诊断, 身体健康, 人员, 呕吐物, 结果分析, 有价值, 易发性, 潜伏期, 普遍性
摘要:细菌性食物中毒[1]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具易发性和普遍性,常常造成群发性的腹泻、呕吐等伤害,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危害.判断是否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依据主要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以及实验室诊断,而实验室诊断是为确定中毒病因而进行.自1998年起到2003年底6年间,扬州市共发生41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每起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后,实验室人员及时赶往现场,尽可能地采集到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疑似中毒样品(如食剩食品)、病人的呕吐物及排泄物以及相关的用具、相关人员的肛拭,并结合现场的流行病学及病人症状分析,确定可疑病原菌,为实验室快速、准确的诊断提供了基础.现将实验诊断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市虹口区流动人口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及对策

    随着当今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人口流动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上海作为一个朝着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城市,涌入的流动人口规模在不断壮大,他们分布在全市各个区县,虹口区目前估计的流动人口数约15万左右.流动人口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在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地区的疾病防治带来较大压力,他们的生活、居住、工作条件与常住人口相比较差,而这些因素对传染病流行的速度、广度、强度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我们对虹口区2000~2003年外来流动人口甲、乙类传染病及在流动人口中发生的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爆发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为进一步探讨流动人口传染病预防控制重点,防止传染病爆发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蒋松云;杨芸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舟山市2003年五苗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价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是计划免疫的基本工作,同时也是进行监测和评价的基础.为及时找出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巩固并提高计划免疫工作质量,根据<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对舟山市2003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进行监测评价,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军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一起三氧化硫泄漏引起的中毒事件调查

    1 事发经过2004年4月6日晚19时左右,本市某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废品收购站)内空地上存放的废旧钢瓶发生泄漏事件,当时首先有6位过路人(男1人,女5人)闻及强烈刺激性气味,并出现急性呼吸道中毒症状立即被送至当地卫生院救治.至当晚23时,共有56人入院救治(男37人,女19人),年龄大的为58岁,小为6岁.其中该废品收购站工人35人,路人及附近居民21人.

    作者:张耘;范晓晔;张毅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预防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夏秋即将过去,冬春很快到来.预防医学讲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预防为主.那末我们必须把预防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提前放到日程上来.

    作者:俞顺章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上海市江湾街道中小学生及幼儿视力情况分析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已经成为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影响社会就业的主要疾病之一[1].为了解江湾街道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的视力不良情况,我们对1995~2002年江湾街道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的视力普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发现视力不良患病规律,为今后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作者:张永召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上海市闵行区2002~2003年居民主要死因及减寿年数分析

    为了解闵行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变化动态,为制订疾病预防干预措施、评价其效果提供依据,我们应用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和减寿率(YPLLR)等指标对2002~2003年闵行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并对1994~1995年新建的闵行区的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林利;汤军克;孙彦文;田季红;李慧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2004年5月5日,我区某酒家在经营中,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污染了食品,造成多名就餐人员出现呕吐、发热、腹泻等临床症状.当即进行了卫生学、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亚光;徐维纲;张静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上海市虹口区2003年凭预防接种证入托入园入学情况分析

    为切实做好本区凭预防接种证入托入园入学工作,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于2003年10月21~23日对本区凭证入托入园入学工作情况进行抽查,现将抽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敏玲;钱晓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扬州市1998~2003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诊断结果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1]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具易发性和普遍性,常常造成群发性的腹泻、呕吐等伤害,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危害.判断是否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依据主要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以及实验室诊断,而实验室诊断是为确定中毒病因而进行.自1998年起到2003年底6年间,扬州市共发生41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每起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后,实验室人员及时赶往现场,尽可能地采集到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疑似中毒样品(如食剩食品)、病人的呕吐物及排泄物以及相关的用具、相关人员的肛拭,并结合现场的流行病学及病人症状分析,确定可疑病原菌,为实验室快速、准确的诊断提供了基础.现将实验诊断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徐勤;巢国祥;朱炳炎;马锋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常州市碘缺乏病防治效果评价

    我国生活在缺碘地区的人口达7.27亿[1],几乎占全世界缺碘地区人口的一半.常州市于1982~1985年对本地区开展了碘缺乏病防治摸底工作,初步查清常武地区为碘缺乏病轻流行区,金坛市、溧阳市为重流行区,该两市被江苏省列为10个重点病区之一.1985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重点人群服用碘油丸,同时,在金坛、溧阳开始供应碘盐防治碘缺乏病的试点工作.1988年则在全市范围内较全面地启动了碘缺乏病防治工作.1994年,市政府围绕国家的总体<规划纲要>,制定了<常州市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行动规划>.1995年起,由于政府及各部门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重视,以全民食用加碘盐为主的碘缺乏病防治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历经十余年努力,已取得显著效果,以下根据我市有关调查和监测资料,对碘缺乏病防治效果作一回顾性评价.

    作者:冷瑞珍;吴民义;邹永根;杨明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上海市虹口区幼托机构消毒质量调查

    为了解虹口区幼托机构消毒状况,提高幼托机构环境卫生质量,确保儿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2000~2003年对全区60所不同规模的幼托单位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中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珏磊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上海市虹口区1991~2001年居民脑卒中死亡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环境的变化,死因谱已由以传染性疾病为主向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方向发展.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常见的慢性病,其中脑卒中又是多见的.资料显示,我国城市脑卒中居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农村居第三位,它的发生、发展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脑卒中的防治是当前卫生防病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掌握上海市虹口区脑卒中的死亡规律和特点,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虹口区1991~2001年脑卒中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徐芳;姚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仪征市浴室业卫生状况调查

    随着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洗浴业需求也日益增加,对浴室业卫生状况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全面了解我市浴室业卫生状况,便于今后有针对性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其卫生管理水平,我们于2003年11月对我市浴室业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张文彪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疾病共存研究

    疾病共存(comorbidity)是指对于一个个体,伴随某种指示性疾病同时发生1种以上疾病状况的现象.如糖尿病作为指示性疾病,伴随出现高血压和眼部疾病等.这里的疾病状况有时包括精神失常及认知残疾[1].

    作者:周峰;宋桂香;许慧慧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空调冷却塔水军团菌检测中的应用

    军团菌是军团病--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菌,主要存在于各种水源中,通过空气吸入传播,因此在疾病预防领域中,对环境中军团菌污染状况的监测工作尤为重要.但传统的军团菌检测方法敏感性较低且耗时冗长,不能满足于军团菌的检测要求[1].为此我们尝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上海市各大公共场所空调冷却塔水进行了军团菌的检测.

    作者:倪佳琳;陈悦;沈健民;王刚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上海市虹口区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和卫生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传染病的发病率在逐渐下降,尤其是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更为突出.我们对虹口区1952~2003年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的发病趋势进行了分析,旨在掌握其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鲁金玉;严珏颖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上海市卢湾区2001~2003年儿童结核菌素试验结果

    卡介苗是全球应用广泛的疫苗之一,在结核感染危险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为防止儿童结核病的发生及减少结核病的死亡,早期卡介苗接种可起到很大的作用[1].为了解在本中心做结核菌素试验(结素试验)的儿童卡介苗接种情况,利用 2001~2003年的调查资料,分析比较本市户口和临时户口儿童卡介苗的接种和结素试验阳性情况,对制定今后儿童的免疫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章朝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幼儿园儿童单纯肥胖症的群体干预措施探讨

    近年来,上海城区学龄前儿童的肥胖流行趋势严峻[1],为了有效控制幼儿园儿童肥胖的目的,我们于1999~2001年期间在城区8个幼儿园实施干预措施,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袁丽娟;张晶;魏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食品卫生监督影响初探

    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并已于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是我国第一部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的法律.它集中体现了现代行政法的法治、公正、公开、效率等基本原则.对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推进依法行政进程,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建设法治政府,都具有重要意义[1].卫生监督部门担负着社会公共卫生领域行政许可、监督职能,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与实施将对卫生监督部门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就上海市的食品卫生许可的设定、实施主体、实施程序以及监督检查等为主要方向展开探讨.

    作者:吴呈;张忠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是当务之急

    在我国急性脑卒中的死亡率远高于心肌梗死,估计全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数在150万人以上,因脑卒中死亡每年在130万人左右[1].国际上至今没有一种被公认的药物对急性脑卒中具有确切疗效.我国每年为此所花费的医药费用曾高达上百亿元,但对此病病死率的控制、残疾后的康复以及生活能力的恢复仍然不尽人意.那么,什么是卒中有效的治疗手段?按循征医学的研究结果,目前只有4种方法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它们分别是:卒中单元(OR值为0.71)、溶栓治疗(OR值为0.83)、抗血小板治疗(OR值为0.95)和抗凝治疗(OR值为0.99)[2].卒中单元概念的提出和完善为卒中病人的管理和治疗提供了全新模式,建立卒中单元是卒中治疗的必然趋势和方向,许多国家卒中治疗指南都把病人是否进入卒中单元治疗作为评价卒中病人是否接受了佳治疗的指标之一.

    作者:郑超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