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轶伦;段大航;刘红;刘立民
祖国医学认为面瘫多由脉络空虚、风邪入中,侵袭面部筋脉,面部气血运行不畅,肌肉纵缓不收而致.若失治迁延日久,形成顽固性面瘫,临床不易治愈.自1999年笔者运用浅刺加艾灸对160例周围性面瘫进行早期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世伟;李红霞 刊期: 2006年第21期
近年来随着铸造技术的成熟以及原材料质量的提高,铸造义齿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但仍有种种原因会造成铸件的失败.现回顾近几年以来铸造义齿的临床记录,随机抽取失败铸件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出经验教训,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作者:朱明珍;韩晶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囊性肾癌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991年12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囊性肾癌84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诊断以B超、CT为主,结合MRI、DSA.行根治性肾切除76例,部分切除8例.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76例,颗粒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嗜色细胞癌各1例,混合型癌2例.61例获得随访,5年生存率81.9%(50/61).结论 囊性肾癌是肾癌的特珠类型,早期发现、早期根治性肾切除是提高囊性肾癌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李朝争;赵金媛;李妤蓉;关伟;王华玖;白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术中胆道造影术在降低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56例患者的病史、术前B超和术中胆管造影结果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4例,占25%.对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没有任何并发症.结论 术中胆道造影术能发现胆总管结石,有效减少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刘加金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 病人均行X线平片、CT、MRI检查,病灶累及股骨下段、胫骨上段、胫骨下段、股骨颈和胫骨粗隆.结果 早期骨梗死,X线平片无明显异常;中期,CT表现为髓腔不均匀钙化;晚期,MRI显示为典型的地图样表现.结论 MRI是检查诊断早期骨梗死为有效的方法,X线平片对中晚期病变有帮助,CT较平片敏感.
作者:郭建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机采血小板也称单一供者血小板,是指用血细胞分离机从1名健康献血者血循环中1次采集1位患者1次治疗量的血小板[1].在献血过程中,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我站2004~2005年两年间共发生机采献血不良反应32人次,现就其反应情况、预防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萍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子宫内膜癌,中老年妇女、肥胖者.辅助诊断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为佳.治疗采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中老年、肥胖的肿瘤患者,是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手术前后应采取预防措施,抗凝治疗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疗效.
作者:韩绍辉;赵苗淼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导致胎儿畸形的因素极多,自60年代妊娠期服反应停致海豚肢畸形事件发生后,药物的致畸作用备受重视.统计结果表明,2%的新生儿重要器官和次要器官的畸形与孕妇长期滥用药物有一定关系,尤其在妊娠早期3个月内更为重要.药物的致畸作用与药物的种类、用药时期的孕(胎)龄、药物的剂量及用药时间长短,药物的毒性、物理化学特性及孕妇吸收药物的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孕期禁用药物和临床常用的抗微生物类药物对孕产妇的安全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聂秀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1,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7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1,6-二磷酸果糖,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5.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88.9%.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6-二磷酸果糖还能明显降低血清CK、CKMB、HBDH的浓度.结论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效率高,能起到加快脑损伤恢复及减少心肌损害的双重作用,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作者:冯小月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医疗服务是一个整体的产品概念,医疗服务从后台、前台一直延伸到顾客,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到服务的整体效果.对医疗服务而言,核心利益是疾病诊治能力,这是患者就医的根本所在,是医疗服务核心的内容.医疗消费是一个服务过程,同时,让患者满意也是一个全员营销过程,在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引起患者不满意,所以,医疗服务流程的再造,成为医院管理者竞相探讨的问题.
作者:张振菊;李磊锋;李蕊;胡代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鼻咽癌患者唾液中亚硝酸根含量.方法 选择成人鼻咽癌患者26例为实验组,健康人27例为对照组,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人员唾液中亚硝酸根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唾液中亚硝酸根含量为(37.16±2.55)μmol/L,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唾液中亚硝酸根含量为(61.36±7.2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鼻咽癌患者唾液中亚硝酸根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
作者:陈常兴;马春霞;娄耀君;郑卫东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的增加,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在泌尿外科中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以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多见,国际上治疗该病的方法很多,但主要是药物和手术两大类,其中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在上世纪60年代成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金标准,但主要有两大并发症:出血和TURS(电切综合征)[1].目前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在临床实践与之相比较,具有独特的优点,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易管理,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尤其适合农村基层泌尿外科的推广和应用.本院从2003年5月~2006年8月采用T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34例,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建国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参附注射液采方于参附汤,是红参与黑附子的提取物,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与乌头类生物碱,两者对心血管系统都有较大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玉才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耐量受损(IGT)者的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正常糖耐量(NGT)、IFG、IGT、2型糖尿病(T2DM)病人共52例,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结果 与NGT组相比、IGT组、IFG组、T2DM组的IR显著升高.且IFG组存在胰岛素功能减低及IR其程度较IGT明显.结论 由NGT向IGT、IFG的演变过程中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共同起作用.
作者:张桂红;纪广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原为病毒,我科采用更昔洛韦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雪娟;张艺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妊娠6~12周要求人工流产的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前顿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对照组直接行人工流产术,观察术中宫颈软化扩张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毕宫缩情况及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宫颈充分软化,可直接手术无需扩宫,受术者痛苦小,人工流综合征发生率低,操作时间短,术后子宫收缩好,出血少.结论 米索前列醇应用于早孕人工流产术前,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宋怀敏;高丽梅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血府逐瘀丸对正常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大鼠血府逐瘀丸灌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 血府逐瘀丸可明显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减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结论 血府逐瘀丸对血流变学改变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蓉杰;段大航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随着社会进步,人民保健意识的增强,纯净水以其纯净方便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但是纯净水的卫生状况如何,应用安全与否,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为了保障能够饮用安全卫生的纯净水,我们对2005年泰安市售20个品牌41份桶装和瓶装的纯净水进行了微生物指标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伟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锌及其他微量元素对儿童智商、认知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试验分为三组:单纯补锌组(Z),补锌+微量营养素组(Z+M),补微量营养素组(M).比较三组发锌、智商和认知功能.结果 试验前发锌平均含量为(2.28±0.74)μmol/g,低于正常值下限共24人,占受试总人数的22.22%.发锌含量与智商呈显著正相关(r=0.229,P<0.05,n=108).补充试验后三个组发锌变化无显著性差别.Z+M组和M组智商、认知功能的改善好于Z组,Z+M组和M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受试儿童中锌缺乏并不占主要的地位,其他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更应受到重视.同时补充锌和微量营养素可以改善儿童的智能发育.
作者:万辉琴;肖芝秀;刘晖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中药保和丸对大白鼠胃液酸度的影响.方法 中药保和丸大白鼠灌胃保和丸组(给药组)与不灌胃组(空白组)比较中和胃液用去的NaOH量,中和胃液用去的NaOH量多说明胃液酸度大.结果 中药保和丸大白鼠灌胃(给药组)比不灌胃组(空白组)中和胃液用去的NaOH量多.结论 中药保和丸灌胃后使大白鼠胃液酸度增大.
作者:张轶伦;段大航;刘红;刘立民 刊期: 200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