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红;纪广山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子宫内膜癌,中老年妇女、肥胖者.辅助诊断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为佳.治疗采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中老年、肥胖的肿瘤患者,是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手术前后应采取预防措施,抗凝治疗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疗效.
作者:韩绍辉;赵苗淼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儿童心脏神经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门诊2004年10月~2006年8月心脏门诊就诊的102例心脏神经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脏神经症患儿以心血管症状为主,多无异常体征,心血管相关检查及化验无异常,预后良好.结论 对心脏神经症患儿无需特殊治疗,应多给予患儿心理调理及关爱,必要时可请儿科心理医生来指导治疗.
作者:李斌;肖曙芳;杨云凤;吴建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县级市专科医院精神疾病患者求医途径的偏差状况.方法 对到本院精神心理科就诊的836例初诊患者的首诊情况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 首诊于综合医院内科的占32.7%,中医中药的有18.8%,首选迷信活动的有18.1%.结论 许多精神疾病患者求医途径有偏差,患者对精神心理专科仍有偏见及忌讳.
作者:沈逸明;史萍;杜中良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祖国医学认为面瘫多由脉络空虚、风邪入中,侵袭面部筋脉,面部气血运行不畅,肌肉纵缓不收而致.若失治迁延日久,形成顽固性面瘫,临床不易治愈.自1999年笔者运用浅刺加艾灸对160例周围性面瘫进行早期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世伟;李红霞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吞噬细胞是一类重要的白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粒细胞,活化的巨噬细胞能产生一些细胞因子和体液介质防御炎症,产生活性氧和活性氮杀伤微生物.HIV-1病毒蛋白gp120、p24、Nef能降低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活性,使吞噬功能缺陷,细胞凋亡.尤其在AIDS晚期,CD4+T细胞持续减少,易引起合并感染和重复感染(如呼吸道、肠道感染和HIV-1痴呆).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构成一个主要的非特异免疫效应因子,吞噬机会致病微生物并递呈抗原给T淋巴细胞,诱导特异免疫功能.某些非感染情况如创伤、代谢障碍和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继发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吞噬活性紊乱,易引起微生物和病毒感染.单核/巨噬细胞是HⅣ和其它病毒感染一个重要的存贮器[1-2],如麻疹、丙肝病毒能在细胞内复制并播散到其它的靶细胞.中性粒细胞能结合HIV-1并转移给淋巴细胞[1],伴随其它病毒感染,如腺病毒感染.
作者:李妤蓉;高秀俊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检测血浆GMP-140、LPA含量变化,观察血小板活化状态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病情变化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为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缺损,14天后再次评估,观察组内各个病例病情变化及发病后1、3、14天血浆GMP-140、LPA含量变化,对照组为50例健康体检者,抽取静脉血检测二者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LPA含量高于对照组,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LPA含量高于轻度及中度脑梗死患者,预后差患者血浆CMP-140、LPA含量持续处于高水平,有脑梗死病史患者二者含量高于无脑梗死病史患者.结论 血小板的活化状态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病情及复发密切相关,可据血浆GMP-140、LPA含量不同采取不同的抗血小板活化治疗.
作者:洪丽;卢红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状况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动期与稳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CD19+、CD23+/CD19+及HLA-DR+/CD19+细胞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中ds-DNA与ANA水平.结果 活动期患者CD19+、CD23+/CD19+及HLA-DR+/CD19+细胞表达率均高于稳定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稳定期患者CD23+/CD19+表达很低,而HLA-DR+/CD19+双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且CD23+/CD19+双阳性细胞表达率与病情积分、ds-DNA及ANA均成正相关(P<0.01),而HLA-DR+/CD19+双阳性细胞与三者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活动期与稳定期患者均存在B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增生与异常活化,B细胞的异常活化是病情活动的直接原因,晚期B细胞的异常活化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难彻底治愈与病情反复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毅;杨宪勇;陈东育;罗兵 刊期: 2006年第21期
脑血管病变所致脑梗死常见,而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及弥漫性脑损伤等所致的缺血性脑梗死却少见,本文搜集了31例这种脑梗死,具有一定的临床和CT特征,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保平;郭辉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 对第二产程剖宫产83例的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等各种病因作回顾性分析,并与头位急症剖宫产100例进行对照.结果 第二产程剖宫产合并羊水污染、术时并发症、新生儿低阿普加评分、术后并发症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与第二产程延长有关(P<0.01).结论 把握时机,尽量减少宫口开全后剖宫产,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毓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在基层医院内科急诊中极为常见,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急救不及时或急救不当,短时间内死亡率很高,正确使用阿托品及胆碱酯酶(ChE)复活剂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科近8年来,对17例重度AOPP患者依据具体情况实施急救方案,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而焕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工作压力是职业要求与个体的不平衡知觉所引起的从事人员的身心压力状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职业风险的增大,临床护士压力明显增大,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会诱发心身疾病,导致护士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工作疲劳感和焦虑等.因此,如何帮助护士分析压力的来源,采取良好的应对措施,减轻工作压力,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对全院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压力来源及应对策略,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茂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晕厥是内科常见急病症,大学生发生晕厥的情况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我院自1997~2005年共诊治大学生晕厥病例85例,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吴庆波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总结自凝刀射频消融术治疗月经过多的手术指证、手术方法、预后及体会.方法 在B超导视下应用自凝刀射频消融术治疗月经过多,对80例手术指证为保守治疗无效的月经过多、无生育要求、合并粘膜下或肌壁间肌瘤、直径≤5cm的病人进行自凝刀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及肌瘤术.80例中,9例同时治疗子宫肌瘤,3例有宫内膜息肉,3例肌腺病.术后随访.结果 3例因自凝刀消融治疗后又异常出血,行子宫全切术,其余77例月经均有所改善,手术成功率96.2%.术后29例(37.6%)无月经,26例(33.7%)月经为点滴状,22例(28.5%)经血明显减少.原有痛经者66.7%痛经消失或减轻.术后远期合并症宫腔积血1例.结论 自凝刀射频消融术可减少或停止月经,同时消融肌瘤,疗效较满意.
作者:朱向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与粘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和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1].这种疾病与免疫、遗传、食物失调、感染、劳累以及精神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治疗比较棘手.我科自2004年将柳氮磺胺吡啶、锡类散、地塞米松合用,采用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此病,效果满意.现将灌肠方法与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储红梅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参附注射液采方于参附汤,是红参与黑附子的提取物,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与乌头类生物碱,两者对心血管系统都有较大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玉才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血府逐瘀丸对正常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大鼠血府逐瘀丸灌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 血府逐瘀丸可明显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减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结论 血府逐瘀丸对血流变学改变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蓉杰;段大航 刊期: 2006年第21期
2001年1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采用丹参注射液配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3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惠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妊娠6~12周要求人工流产的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前顿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对照组直接行人工流产术,观察术中宫颈软化扩张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毕宫缩情况及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宫颈充分软化,可直接手术无需扩宫,受术者痛苦小,人工流综合征发生率低,操作时间短,术后子宫收缩好,出血少.结论 米索前列醇应用于早孕人工流产术前,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宋怀敏;高丽梅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术中胆道造影术在降低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56例患者的病史、术前B超和术中胆管造影结果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4例,占25%.对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没有任何并发症.结论 术中胆道造影术能发现胆总管结石,有效减少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刘加金 刊期: 2006年第21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的化疗效果及副作用受给药时间的影响.并且目前已经证明,草酸铂在每日16时用药疗效高于其它时刻,而5-氟尿嘧啶的高血液浓度出现在每日的4:00,阿霉素(ADM),顺铂(PDD)以及干扰素也适用于时辰用药,据报道,时辰用药可使剂量强度由13%提高到45%[1].我们自2003年3月至2005年10月,选择6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分别给于CAP方案的时辰化疗及常规化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郝鲁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