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液泵输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探讨

江俊霞;闫晓云;张谦

关键词:输液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
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输液泵控制输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治疗效果.方法 将102例住院的DK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试验组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和单位时间内胰岛素用量;对照组用手工调节输液速度(1 ml=15滴)和单位时间内胰岛素用量;比较两组患者血糖下降速度,尿酮体、血酮体转阴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输液速度与设计的输液速度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酮体、尿酮体转阴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低血糖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输液泵能有效的控制输液速度从而使胰岛素均匀滴入,输液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更安全有效,值得在DKA救治中广泛应用.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孕期管理分析

    目的 开展妊娠糖尿病的筛查,提供必要可行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调查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及加强孕期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6月,对在妇幼保健院建档的孕妇,在孕24~28周进行妊娠糖尿病的筛查,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孕期管理方法.并追踪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组(A组)与正常对照组(B组)孕产妇母儿结局的影响,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妊娠糖尿病患病率为2.64%,A组的胎儿宫内窘迫、感染、妊高征、早产儿等的发病率较B组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围产儿并发症的比较两组的高胆红素血症及病理性黄疸发病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加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孕期管理,用饮食疗法控制血糖,适时终止妊娠,可减少孕产妇的合并症,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杨龙秀;朱银亭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目的 探讨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产房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我院制定产房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标准预防原则,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评价、反馈并督促改进.结果 2006年1月-9月份我院产妇科出院人数3240人,医院感染发生率1.19%,无漏报病例.结论 产房医院感染与医务人员有着密切关系,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自我防护意识,规范产房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工作,保证各项制度与措施落实到位,是降低产房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作者:黄丰绿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肾上腺素治疗止血敏过敏性休克致心绞痛1例

    患者,男,23岁,未婚,工人,因双侧鼻腔反复流血,再发2天于2006年4月6日晚上9点46分就诊于我院某社康中心.

    作者:郭洪波;罗玉梅;李峭峰;康尚英;米艳玲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现况调查

    目的 分析2004~2005年吉林市部分社区60~74岁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有关特点.方法 以4个社区60~74岁1258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结果为研究样本,对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血压的类型、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该地区60~74岁人群患病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2.7%、55.8%和20.9%;(2)随着年龄增长,男女两性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与60~65岁组相比70~74岁组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增加28.7%,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增加22.4%;(3)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27.0%,占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43.1%;(4)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合并至少一个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比例为81%.结论 高血压是吉林市部分社区60~74岁老年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高血压的常见类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绝大多数合并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作者:陈彤宇;庄玉红;梁立军;黄丽英;咸红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B超诊断中孕头胸腹联体双胎1例

    孕妇,女,19岁,孕1产0,2006年4月2日孕5月,剧烈腹痛来我院就诊,之前未做过B超检查.

    作者:吴希娣;樊建凤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34例产后子宫出血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 ml者.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以产后1~2周发病者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周发病者.本文对34例产后出血的病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露曦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某市社区育龄妇女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调查

    为了解社区育龄妇女对艾滋病知晓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行为态度和希望从何种渠道获取艾滋病预防知识,探求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和传播方式,对育龄妇女进行艾滋病预防的行为干预.笔者于2004年5~6月对某市社区参加乳腺疾病普查的育龄妇女进行调查.

    作者:黄学荣;刘沛红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孤独症患儿家长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 为了了解孤独症患儿家长的个性及心理状况,从而更好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治疗.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例孤独症患儿家长的个性及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与正常儿童家长进行比较.结果 孤独症患儿家长EPQ中,N、L、E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孤独症患儿家长SCL-90评定结果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孤独症患儿家长具有内向、神经质个性倾向,在心理上都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敌对等方面的症状,给家长适当的心理支持治疗,能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的进行康复训练.

    作者:郭海燕;李智永;刘淑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儿童肺炎的常见病原菌.支原体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小儿支原体肺炎,症状往往不太典型,容易引起误诊.其主要表现为:起病较为缓慢,开始时病儿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有低度或中度发热,可持续1~2周,伴有头痛、咽痛和胸痛.支原体肺炎具有传染性,易复发的特点,应及早治疗.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共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78例,针对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应的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桂菊;李霞;孟庆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及安全可靠性.方法 将120例经检查证实的消化性溃疡、生物芯片试验检查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雷贝拉唑组62例和奥美拉唑组58例,雷贝拉唑组第一周给予雷贝拉唑10 mg加阿莫西林1 g,口服bid,以后每次服雷贝拉唑10 mg.奥美拉唑组第一周给予奥美拉唑20 mg加阿莫西林1 g,口服bid,以后每次服奥美拉唑20 mg.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后雷贝拉唑组疼痛消失时间与奥美拉唑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末与4周末两组的症状消失率、溃疡愈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雷贝拉唑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奥美拉唑为7%.结论 雷贝拉唑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疗效与奥美拉唑基本相当,用药后患者临床症状腹部疼痛消失时间早于奥美拉唑.

    作者:王旭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整合素在骨改建中的研究进展

    整合素(Gintegrin)是近年来各学科研究的一种细胞粘附因子,由于它的结构功能复杂多样,导致其参与了机体中众多的生理与病理过程,本文将整合素的研究现状及其在骨改建中的作用和意义概述如下.

    作者:田璐鸣;王稚英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呕吐50例临床分析

    呕吐是一种复杂的协调反射动作,这种复杂而协调的反射动作是通过在延髓的呕吐中枢来完成的,可以分为中枢性呕吐及反射性呕吐[1].由中枢神经系统化学感受器触发区的刺激引起呕吐中枢兴奋而发生的呕吐称中枢性呕吐,由内脏末梢神经传来的冲动刺激呕吐中枢引起的呕吐称反射性呕吐.现对主诉呕吐伴或不伴有其他症状收入消化科的50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加深对呕吐病理生理过程及病因地认识.

    作者:刘海霞;马医安;李继昌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姜黄素抗癌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姜黄(Curcum a longa)是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作为中药早记载于公元659年(唐代)苏敬等撰写的<新修本草>.其性味辛、苦、温,入心、肝、脾经.可行气破瘀,通经止痛.其行气破瘀作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癌症.姜黄在印度作为香料用于食品咖哩中,近年国外通过流行学调查发现姜黄可能有预防和治疗结肠癌的作用,因而兴起了姜黄研究热[1].

    作者:肖红艳;温玉库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糖尿病社区干预进展

    由于糖尿病(DM)发病率与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且DM作为慢性疾病,在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办法,需要很长乃至终生的时间防治.通过对社区居民生活习惯的正确引导和干预,对DM的防治可以起到独特而积极的作用.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1].目前各社区医疗机构对DM采取了多种教育干预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成意伟;林红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110例临床观察

    变应性鼻炎是五官科门诊为常见的发生在鼻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2003年3月~2005年3月,我科采用ZW-100F微波治疗仪,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110例,并与口服药加滴鼻剂60例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琦;王国勤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关怀伦理学对护理教育的启示

    关怀伦理学是伴随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发展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建构于女性主义视角之上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情感、关系以及相互关怀的一种伦理理论[1].

    作者:苏爱华;薛雅卓;武江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心肌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检测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和生化分析方法对55例临床确诊AMI的病人入院后2~48小时进行cTnI、Mb、CK-MB动态检测.结果 cTnI阳性率100%,Mb阳性率100%,CK-MB阳性率93%.结论 cTnI、Mb、CK-MB联合检测对AMI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张茂青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医疗保险与非医疗保险脑梗死患者住院医疗费用比较

    目的 对医疗保险与非医疗保险住院脑梗死病例医疗费用进行比较,分析医保病例的费用特点及相适应的费用控制办法.方法 分析患者住院信息数据,对医保患者的社会学特征、病情特征及费用特征进行统计描述,同时对相同病种病情条件下的医保病例和非医保病例进行了配对费用比较分析.结果 医保脑梗死住院患者费用偏高,但与其病情有关.其他各项指标之间比较无差异.结论 控制医保患者的医疗费用,特别是药费,是医院占有医保市场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茹;孙希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青少年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现状及分析

    目的 了解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意外伤害的现状、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原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5年10月整群抽取济南市某高等职业学院学生,以不记名方式进行近一年内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736名学生,伤害发生率为40.73%,男生高于女生.伤害类型按发生率大小前六位依次是中毒(54.15%)、锐器伤(37.44%)、骨头卡喉(35.43%)、跌伤(34.91%)、交通伤(31.57%)、碰伤(31.16%).主要受伤部位是手指和下肢,发生率分别为16.01%和15.44%.受伤地点主要在校内,发生率为19.35%,其次是在家中,发生率为17.68%.结论 该学校学生的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家庭的配合和指导、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是减少和有效预防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关键.

    作者:张远;李华锋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城乡育龄妇女乳腺病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乳腺病患病情况,以便科学地指导乳房保健工作,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方法 2005年3月~6月应用HH161-5B型红外乳腺诊断仪,对城乡6450例育龄妇女进行乳房透查.结果 乳腺增生发病率高占29.13%,40岁左右妇女乳腺增生发病明显增多.城区妇女乳腺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加强对育龄妇女乳房保健知识宣教与技术指导,提高育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孙宏琴;韩晓静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