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文
人工流产术是妇科常见的短小手术,以往常在清醒无麻醉镇痛状态下进行,给患者带来痛苦与不适.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主动要求做无痛人工流产术已成为趋势.异丙酚作为一新型的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由于其镇痛作用较弱[1],常需要配伍一些镇痛药,为此我们探讨了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比较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建荣;姜淑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先进重症监护仪器的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正确治疗,绝大多数都能平稳地度过危险期进入恢复期.据医学统计学资料表明,恢复期对病人的主要威胁是心肌梗塞的再发,因而对心肌梗塞病人及其家属必须加强健康宣教,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方可消除生活中诱发心肌梗塞的因素.
作者:赵惠英;张漪源;刘霞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糖尿病、妊娠、高蛋白及高盐饮食可加重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有资料说明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病率仍在增高,终末期肾衰竭对病人的预后、存活和生活质量均有负性作用[1].因此预防终末期肾衰竭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目标.此种治疗基于一种策略,即肾损害的初期预防和减轻或停止肾衰竭发展的二期预防.为了达到这些治疗目标,通常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本文综述抗高血压药物肾保护作用的机制和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肾病肾保护作用的临床试验证据.
作者:聂秀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子宫破裂是指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于分娩期或妊娠末期发生裂伤,为产科严重并发症,威及母婴安全.主要死于出血、感染、休克.随着产科要求的提高和城乡妇幼保健网的建立,其发生率越来越低,但在农村及边远山区仍时有发生,现将我院1997年~2005年发生的5例及笔者在2003年~2004年在天津某医院学习期间所见的2例共7例子宫破裂者报道如下,以引起重视.
作者:孙继芳;马秋芹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创伤性骨折病人均因意外事故而受伤入院,因其身体致伤变化突然而剧烈,因而会产生很强的生理应激,给机体带来不利影响,使机体的抗病能力降低,使诊疗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如何对创伤性骨折病人进行全面细致的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要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了解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们通过对各种创伤性骨折病人的心理活动特征分析,其心理活动可分8期,然后有针对性的实施各期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罗霞 刊期: 2006年第24期
人体因疾病或其他因素导致体内脂肪储量减少、肌肉消耗增加而体重下降.当体重低于正常人标准体重的10%以下时,称为消瘦(ematiation).
作者:刘广文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动痉挛持续性缺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侯群,包括无症状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的肌痛型、猝死型等,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964年,WT0正式提出应积极进行心脏病康复治疗.然而,部分病人在确诊有冠心病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或者仅在医院作短期应急治疗,加之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差,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及存在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等使其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威胁,因此做好冠心病病人的社区康复护理很重要.但社区护理需求量大,服务质量高,具有连续、综合、个体化和预防保健为主的特点,所以,做好冠心病病人康复期的社区护理需要严密的程序及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作者:秦呈燕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米非司酮用于终止宫内早孕,已经广泛用于临床,但用于终止异位妊娠仍较少见.本院自1997年以来应用米非司酮与宫外孕2号方相结合治疗未破损型输卵管妊娠5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红;陈永英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笔者1999年3月~2006年3月自拟胃炎1号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3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焦基洪;焦慧珍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对结核性胸膜炎与非结核性胸膜炎不易鉴别,2004年1月~2006年8月对在我院住院的95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ADA(腺苷脱氢酶)测定,探讨ADA测定对诊断结核性胸膜炎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作者:张茂青 刊期: 2006年第24期
为了解目前中学生吸烟状况,探索中学生吸烟行为干预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学生控烟策略,笔者开展了菏泽市中学生吸烟行为干预模式研究,并于2002年10月份,对菏泽市3所中学的初一学生进行了基线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孙为朴;侯家祥 刊期: 2006年第24期
从众效应(conformity)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在认知上或行动上以多数人或权威人物的行为为准则,进而在行为上努力与之趋向一致的现象[1].从众效应既包括思想上的从众,又包括行为上的从众.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效应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其作用取决于在什么问题及场合上产生从众行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从众正效应,二是具有消极作用的从众负效应.积极的从众效应可以互相激励情绪,做出勇敢之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反之亦然.在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工作中,我们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充分发挥从众正效应是扩大献血者队伍的有效手段,在无偿献血招募工作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林妍;裴恒;张宇虹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儿童的发疹性疾病相对较多,如不及时鉴别药疹,停用致敏药物而延误患儿的治疗,可产生严重后果,现抽取2000年以来住院患儿药疹87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邓霖;李雪珍 刊期: 2006年第24期
胰腺癌发病逐年增多,具有黄疸、腹痛及体重减轻典型表现者已为大家所熟知,不典型及特殊表现者亦并非少见.现回顾39例不典型胰腺癌做如下分析:
作者:杨建中 刊期: 2006年第24期
老年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人群之一,在进行医疗服务的同时,心理卫生服务也不可忽视.做好心理保健,不仅可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有助于身体的康复,还有利于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现将几年来对社区425名离退休老年人的观察随访、调查了解的心理特征及心理保健浅述如下.
作者:杜金陵;张瑞颖 刊期: 2006年第24期
静脉输液是护士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它以疗效快、刺激小、给药剂量准确、可连贯或联合给药等优势成为治疗的基本手段.近几年,由输液反应引发的护患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80%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反应.护士作为静脉输液的具体实施者,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大限度减少发热反应的发生.本文从配药环境、配药手法、穿刺操作、输液中的速度与温度、药物与输液用具等因素与发热反应的关系分析,同时提出防范措施.
作者:张琪;陈桂英 刊期: 2006年第24期
为做好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掌握学生常见病现状,提高防治学生常见病的科学性,根据县疾控中心2005年对学生预防性健康体检资料的分析,总结出发病特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蒋新权;王泽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压迫或刺激神经、脊髓、血管所表现的症状与体征.多数颈椎病远端症状较颈部症状明显,医师对此认识不够深入,诊断思维较局限,临床上易造成漏诊、误诊、延迟诊断.虽说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老年易见,但医疗机构重视差.目前乡、镇医院对颈椎病的业务开展几乎为零,县级医院多归之为针炙或疼痛科,象征性的配置1~2名医师负责.现社区医院已出现颈、肩、腰、腿痛专科,就诊人数多,可均处于原始保守治疗阶段.笔者参考颈椎病[1]标准,结合自身体会,浅议颈椎病.
作者:谢昀强;罗继琼;尤俊刚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患者,男,67岁,因胸闷、憋喘、头晕十余年以铸工尘肺,高血压病Ⅰ期入院治疗,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予抗炎止咳降压及活血化淤等治疗,均未发现不良反应,首次应用藻酸双脂钠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其中含藻酸双脂钠100 mg,葡萄糖12.5 g,以60滴/min静滴,输液结束后30 min,患者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胸闷、烦躁、大汗寒战并全身瘙痒,满布红色丘疹,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四肢厥泠,脉细速,140次/min,血压骤降至60/40 mmHg.疑藻酸双脂钠所致的过敏性休克,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予以高流量吸氧,静脉推注多巴胺、654-2、地塞米松,半小时后患者意识清醒,面色红润,呼吸平稳,四肢温暖,P 89次/分,律规整有力,血压120/80mmHg,皮疹消失.
作者:戚静 刊期: 2006年第24期
丙泊酚常用于人工流产手术.近年来宫腔镜下输卵管再通手术日益增多,手术时间是人工流产术的4~6倍,单纯应用丙泊酚用药量偏大,反复给药苏醒时间也延长,我院自2003年以来采取合用芬太尼的办法,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洪猛;张壮;司小萌 刊期: 200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