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型肝炎检测的实验室指标

衣淑明;张建敏

关键词:乙型肝炎检测, 实验室,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肝炎, 感染者, 肝脏病变, 病毒复制, 携带者, 体内, 程度
摘要:全球约有3.5至4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尽管大多数感染者可能仅仅是病毒携带者,体内病毒复制程度很低,不会出现肝脏病变,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会发展成为慢性肝炎.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00例哺乳期妇女放置吉妮IUD效果观察

    为探讨吉妮IUD与哺乳期放置的手术安全性、副反应发生和临床避孕效果,我站自2004年1月~2005年1月,共为100例哺乳期妇女放置吉妮IUD,并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逯桂娟;张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长期应用抗生素引起白色念珠菌全身性感染1例

    患儿男,6岁.发育、营养一般.间断性发热1月余,体温波动在37℃~40℃,皮肤间断性起小脓泡,小豆大小,乡医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于2005年3月20日以间断性头痛、恶心、呕吐加重来我院治疗.

    作者:张善美;陈英;宋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分析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手术仍是治疗胬肉常用的方法,长期以来国内学者采用各种术式但术后仍有一些病例复发,普遍认为单纯手术切除复发率高,近来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胬肉降低复发率,从理论到实践已得到广泛认可.我院于2000年至2003年,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殷允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分娩前产妇阴道及新生儿体表菌群调查

    我院于2004年8~11月对本地区妇女在妊娠分娩期间阴道内的正常菌谱及对新生儿的污染移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便为优生优育及早期防治新生儿感染提供客观资料.

    作者:杨东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芬太尼复合乙咪酯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芬太尼复合乙咪酯用于人工流产术,不仅麻醉效果可靠,而且经济实惠,副作用少.本文探讨芬太尼不同给药方法对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张学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黄芪活血汤治疗脑血栓后遗症60例疗效观察

    脑血栓后遗症属中医类中风范畴,多以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和半身不遂为主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自2004年8月,我们用自拟黄芪活血汤治疗该病,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杨金和;刘淑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前列腺炎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前列腺炎菌谱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GYZ-15E编码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扩散法.结果革兰氏阳性球菌占65.3%,革兰氏阴性杆菌占34.7%.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达33.7%,是常见的致病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耐药率较低;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增加,不宜再作为临床一线用药.结论应加强细菌耐药检测,了解细菌耐药性变迁,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刘安保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X线摄影数字化--CR与DR

    近100多年来,X线摄影一直是用胶片记录X线影像,即屏/片系统成像,为临床提供了高品质的影像.这种方法产生的图像质量、剂量效率以及功能效用已成为医疗成像的标准.但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出现后,推动了X线摄影数字化成像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MR、DSA的成熟发展使X线摄影数字化成为趋势.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富士公司生产的CR问世,开创了X线摄影实现数字化的先河.

    作者:李学笃;李玉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眼外伤临床病例的分析

    眼外伤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单眼失明的主要原因.由于眼的位置暴露,眼外伤很常见.为研究眼外伤的发病情况,对泰安市中心医院眼科1999年12月至2003年12月间收治的眼外伤患者924例983只眼,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军;谷莺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精神科护理管理现状与改进措施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医学模式和人类健康新概念的到来,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精神科护理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院根据精神科护理特点,对护理管理现状进行了探讨,改进措施如下.

    作者:张梅欣;王培妮;杨国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AP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ATRA、As2O3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后给予联合化疗、ATRA及As2O3序贯治疗.结果ATRA组和As2O3组CR率分别为79%和90%(P>0.05).两组高白细胞综合症发生率分别为52.6%和40%(P>0.05).ATRA组6例DIC死亡4例,As2O3组6例DIC死亡1例.As2O3治疗4例复发APL达CR3例.结论ATRA、As2O3治疗APL的CR率及高白细胞综合症的发生率无差异,As2O3治疗复发APL及ATRA耐药的患者疗效好,可降低APL合并DIC患者的死亡率,以联合化疗、ATRA与As2O3序贯治疗作为APL达CR后的巩固强化治疗手段是可行的.

    作者:张欣;张春梅;孙兆刚;滕清良;李秀兰;黎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某纺织有限公司农民工对待自身健康行为的调查

    目的探讨农民工对自身健康行为的认识.方法编制调查表采用抽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自身不适主动到医院看病者占64.20%,其他占36%.结论农民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尚缺乏,看病意识尚不够强,需加强健康教育.

    作者:张少华;肖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痰热清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急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肺部感染的易感人群之一,而急性肺炎起病急,临床症状多为发热、咳嗽、咳黄白色或白色粘痰和胸痛等症状,因此临床选择具有清热、解毒、化痰多种药效为一体而对肝脏没有损害或基本没有损害的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科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急性肺炎,并设对照组加以比较,由此探讨痰热清的疗效及对肝脏的影响.我科自2004年6月~2005年4月共收治66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白留江;朱喜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肌电引导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痉挛性斜颈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在肌电图引导下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痉挛性斜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痉挛性斜颈病人,随机分为肌电引导组和非肌电引导注射组各18例,对受累肌肉进行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按Tsui量表评价疗效,对疗效及副作用门诊随访6个月.结果肌电引导组和非肌电引导组比较,治疗前后评分减少分别为12.17±3.21和8.46±2.96,P<0.05,有效率为94.4%和75%,肌电引导组副作用仅见1例颈肌无力;非肌电引导注射组4例颈肌无力,1例吞咽困难.结论肌电引导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比非肌电引导组有效安全,并可减少毒副作用.

    作者:刘炯宇;冯雪华;车峰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骶管注药治疗腰腿痛96例体会

    腰腿痛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较多,常难凑效,我们自1996年2月至2004年8月应用骶管注射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启平;张业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医院财务管理体系

    随着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药品流通体制、医疗卫生体制三改联动,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卫生系统将向世界开放医疗服务市场,行业间竞争将呈现多元化格局.面对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医院必须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低的消耗取得大的收益,才能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医院向企业转型,转向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下,应从实际工作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崔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诺维苯静脉化疗中的应用

    恶性肿瘤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近几年有发病增长的趋势,其中肺癌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临床化疗药物的应用仍然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并日趋广泛,我科对收治的肺癌行诺维苯静脉化疗的病人,实施循证护理,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秀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宫腔填塞纱条控制剖宫产出血的应用

    产后出血是剖宫产常见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威胁产妇生命.剖宫产如发生顽固性大出血而作子宫切除术,会给产妇带来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严重创伤,同时,因此也会容易造成医患纠纷,如能采取有效措施保留子宫,对患者愈后有重要意义.我院自1990年开始应用宫腔纱条填塞控制剖宫产术中严重子宫出血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脓肿切开后脓腔内填涂莫匹罗星软膏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体表浅部脓肿切开引流后,脓腔内填涂莫匹罗星软膏对脓腔创口愈合的疗效.方法对163例浅部脓肿切开引流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5例),应用2%莫匹罗星软膏脓腔内填涂.对照组(78例),应用0.02%呋喃西林湿布填塞脓腔.比较两组脓腔内细菌清除率和创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细菌清除率:82.8%,对照组:20.5%,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脓腔创口愈合时间为:(16.3±2.8)d,对照组为(25.7±5.2)d,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脓腔内填涂莫匹罗星软膏,能显著清除脓腔内致病菌,加速脓腔切开后创口的愈合.

    作者:刘广军;张民;宁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超大剂量维脑路通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自1996年以来我们用超大剂量维脑路通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72例,并与丹参静滴的疗效相比,观察到超大剂量维脑路通的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进明;陈桂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