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外伤临床病例的分析

刘永军;谷莺歌

关键词:眼外伤, 中心医院, 外伤患者, 视力损害, 发病情况, 泰安市, 眼科, 位置, 失明, 报告
摘要:眼外伤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单眼失明的主要原因.由于眼的位置暴露,眼外伤很常见.为研究眼外伤的发病情况,对泰安市中心医院眼科1999年12月至2003年12月间收治的眼外伤患者924例983只眼,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4年东营市东城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调查

    为了解东营市东城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管理,2004年10~11月对东营市城区公共场所进行了抽样调查.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4年10-11月对东营市东城78家公共场所进行了微生物状况调查,其中随即抽取宾馆和旅店业24家,抽样检测客房,空气细菌总数,检测床单、被罩、浴盆、洗手盆、马桶坐垫、拖鞋(非一次性),检测项目有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样随即抽取洗浴、足浴业22家,检测房间空气细菌总数,检测毛巾、浴巾、浴盆、拖鞋(非一次性),检测项目有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随即抽取32家美容、理发业,抽样检测空气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

    作者:梅立荣;尚金花;张安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浅谈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

    高血压的发病与心理矛盾、焦虑、应激以及愤怒等情绪变化密切相关,解决以上发病因素仅靠药物治疗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对其加强心理护理,则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庆;王淑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碘伏在褥疮护理中的应用

    为探讨褥疮护理,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采用0.5%碘伏湿敷褥疮创面,配合电磁波治疗仪(TDP)局部照射治疗褥疮35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吕旭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所谓难治性溃疡是指经一般内科治疗无效的消化性溃疡,其诊断尚无统一标准,包括下列情况:在住院条件下,慢性治疗频繁反复发作多年,且对内科治疗的反应愈来愈差.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和防治并发症.

    作者:何修玲;李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超大剂量维脑路通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自1996年以来我们用超大剂量维脑路通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72例,并与丹参静滴的疗效相比,观察到超大剂量维脑路通的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进明;陈桂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黄芪活血汤治疗脑血栓后遗症60例疗效观察

    脑血栓后遗症属中医类中风范畴,多以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和半身不遂为主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自2004年8月,我们用自拟黄芪活血汤治疗该病,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杨金和;刘淑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云南白药加乙醇外敷防治静脉炎的观察

    静脉炎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多是由于长期注射一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因静脉内长期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导管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1],或由于个体差异对外来异物的抵抗能力较差,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人员操作不规范引起局部静脉的损伤感染.

    作者:吕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某矿区1999~2004年流动人口中儿童计划免疫状况与对策探讨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面广,流速加快,流量增大,给计划免疫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制定和完善计划免疫管理制度,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我们于2005年1月进行了流动人口中儿童计划免疫状况调查.

    作者:钱玉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综合治疗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14例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病因及防治原则.方法选择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14例,根据伴随疾病总结出其发病诱因.并对所有患者给予不同的处理,根据疗效和发病诱因,得出防治原则.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治愈.结论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病与妊娠期产妇的生理变化及某些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和手术损伤有关.通过及时治疗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减少手术损伤可以预防.抗感染、抗凝、溶栓加以支持疗法、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钦文;李仲凯;冉令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超高倍显微镜应用于细菌性阴道病检测的评价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鉴于BV对妇女及其妊娠的危害,在妇科、产科以及施行外科流产术前进行BV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适合常规使用的检测BV的方法,我们试用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进行直接检测,并与传统的直接涂片G染色法以及目前常用的特异性胺试验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武静;贾爱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我院非手术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院非手术科室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4年1~12月非手术科室出院病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情况.结果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84.88%,治疗感染3034例,占74.22%;预防感染1054例,占25.78%;联合用药以二联为主;其有33个品种,居前3位的依次为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34%.结论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尤为重要,关健在于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的认识水平,严格掌握适应证和选药依据,严格执行有关抗生素使用的各种规范、制度、原则等.

    作者:沈少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肾移植病人的健康教育

    肾移植能给病人带来许多益处,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移植肾的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带来的副作用,这些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帮助肾移植病人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培养健康的态度,养成健康的行为,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使病人达到佳的健康状态.

    作者:张衍珍;孙启英;王春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54例白血病患者口腔感染的护理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口腔感染护理的方法.方法针对不同的住院治疗白血病患者,实施不同的预防及护理口腔感染的措施.结果54例口腔感染病人总治愈率89.8%,好转7.40%,无效1.85%.结论护理在治疗白血病合并口腔感染病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将健康宣教及合理的药物治疗相结合,可减轻患者的病痛.

    作者:陈宝雯;容雪瑶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精神病人自杀事件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自杀行为与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中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1].由于精神病人的自杀行为往往具有突发性、冲动性、隐蔽性及难以预测和防范等特点,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通过对我院1985年1月~2005年1月18例精神病人的自杀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自杀的原因、方法及规律等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以保证住院病人的安全.

    作者:徐青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心律平治疗频发室性早搏34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心律平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有效剂量及副作用.方法选择34例口服心律平(pr)的频发室性早搏的病人,进行治疗效果、有效治疗剂量和副作用的观察分析.结果pr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总有效率为91.1%,平均有效治疗剂量为502±227.6mg/日,副作用发生率14.7%.结论pr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有较好效果,并与用药剂量有关.

    作者:高凌宇;李朝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100例咯血病人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咯血病人的临床表现,指导对咯血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所治疗的100例咯血病人分析致病原因、年龄分布、不同致病原因与咯血量的关系、治疗与预后.结果引起咯血的主要病因是肺结核(48%),其次是肺癌(19%);年龄分布:因肺结核咯血大多在60岁以下(83.3%),而肺癌多在60岁以上(57.8%),肺炎多见于30岁以下青年人(70.0%);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咯血量多在100m1以上,肺癌和肺炎多在100ml以下.结论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肺炎是引起咯血的常见病因,要强调综合性治疗,对大量咯血一周内仍不能止血者不宜再采用保守治疗.

    作者:薛荣年;李龙梅;李建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AP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ATRA、As2O3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后给予联合化疗、ATRA及As2O3序贯治疗.结果ATRA组和As2O3组CR率分别为79%和90%(P>0.05).两组高白细胞综合症发生率分别为52.6%和40%(P>0.05).ATRA组6例DIC死亡4例,As2O3组6例DIC死亡1例.As2O3治疗4例复发APL达CR3例.结论ATRA、As2O3治疗APL的CR率及高白细胞综合症的发生率无差异,As2O3治疗复发APL及ATRA耐药的患者疗效好,可降低APL合并DIC患者的死亡率,以联合化疗、ATRA与As2O3序贯治疗作为APL达CR后的巩固强化治疗手段是可行的.

    作者:张欣;张春梅;孙兆刚;滕清良;李秀兰;黎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创伤性脾脓肿6例报告

    自1994~2004年我院共收治创伤性脾脓肿6例,现就其诊疗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例,女性2例.小11岁,大70岁,平均39岁.6例患者均有脾外伤史,其中有一例患者脾外伤时间较长,为1年零2个月.临床表现:均有左上腹痛,呈持续性剧痛,伴持续性发热,脾脏肿大,白细胞升高,其中4例有高热寒战.其中1例为慢性脾脓肿,1例脾挫裂伤行介入栓塞治疗并发脾脓肿,2例脾挫裂伤行保脾手术治疗后并发脾脓肿(1例合并十二指肠破裂伤,另1例合并胰腺损伤),2例脾挫裂伤保守治疗后形成脾脓肿.

    作者:谭旭;赵洪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期患侧肢体肿胀42例临床观察

    中风后期瘫痪肢体远端肿胀,常影响患者正常的活动功能,给患者带来不便.且常较顽固,治疗效果不佳,容易反复.我科自2000年用温针灸治疗该病4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庆学;李彩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素分泌(IS)功能的作用.方法100例采取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治疗的同时,每日坚持有氧运动1~l.5小时,历时10个月,观察运动前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并与未进行有氧运动治疗的40例患者对照比较.结果A组的BMI、FBG、HbA1C1、Fins、HOMA-m均有明显降低(P均<0.05),HOMA-IS无明显变化;B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氧运动能明显降低T2DM患者的BMI,减轻IR,降低FBG、HbA1C1、Fins,恢复胰岛素敏感性.

    作者:王生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