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腔静脉留置管用于恶性胸腔积液引流的护理

卢爱霞;赵秀荣;路敏;周亚群

关键词:静脉留置管, 胸腔积液引流, 恶性胸腔积液, 胸腔置管引流, 深静脉置管, 治疗过程, 压迫症状, 局部化疗, 化疗药物, 护理体会, 闭式引流, 输液, 灌注, 病人
摘要:单腔静脉留置管是深静脉置管输液用的,也可以用于胸腔置管引流恶性胸腔积液,以减轻压迫症状,并能经留置管灌注化疗药物进行治疗.我科自2002年4月~2004年12月将单腔静脉留置管用于恶性胸腔积液病人的闭式引流结合局部化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或口插入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有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分泌物,避免误吸,并能进行辅助性或控制性机械通气的特点,但是由于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机械性防御机制,增加了呼吸道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一般是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现将在临床上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桂英;赵经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糖尿病躁郁症并安定中毒1例的护理体会

    2004年9月我院收治1例糖尿病躁郁症并安定中毒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31岁,糖尿病史8年,入院前6小时被人发现神志不清,于2004年9月21日23时急症入院.入院后查体示:T 35.6℃,P 112次/分,R 24次/分,BP 120/65mmHg.中度昏迷,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1.5mm,对光反射存在,颈部无抵抗感,呼气中可闻及酮味,心、肺、腹无异常,四肢肌张力低,肌力测不出,双侧病理征(-),心电图大致正常.血糖13.3mmol/L,酮体++,Na+ 147.0mmol/L Cl-110.0 mmol/L,Ca2+ 1.90mmol/L,Mg2+ 1.27mmol/L,CO2-CP 21.0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昏迷原因待查.即静脉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入,入院3小时后给予氟吗西尼0.5mg静脉推注,10分钟后,患者神志转清随即又转入嗜睡状态,给予纳洛酮治疗3天,患者神志清,精神好转,自述发病当日晚口服安定100片;此时患者心理测试提示为:高级神经活动弱型,SDS示:重度抑制(76分),SCL-90示:抑郁因子分达重度(4分).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住院9天后血糖降到较好水平,自动出院.2周后复查SDS:65分(中度抑郁),5周后复查SDS:54分(轻度抑郁).

    作者:杜广芝;闫晓云;焦静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罗湖社区8~12个月婴儿精细动作发育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罗湖社区8~12个月婴儿精细动作发育及影响因素.方法对罗湖医院所属12个社区458名体检婴儿,用儿心量表的方法进行运动测验,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精细动作中上5名、中等395名,偏低58名.精细动作女婴显著优于男婴,影响因素有母亲的文化程度、抚养人的文化程度;婴儿为早产者运动发育水平低.结论提高母亲文化程度和抚养人育儿知识,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注重婴儿运动发展,可促进婴儿运动发育.

    作者:郝英;夏涛;庄小飞;刘玉英;吴方贵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肺脓肿和肺结节病误诊为肺癌原因分析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应用,肺内占位的诊断已等同于肺内肿瘤的诊断,已被许多医务工作者所认同,且先进技术的应用,使临床医生对体检、病史询问流于形式,从而忽略了许多有价值的线索,导致诊断的错误.我们曾遇到两个病例,现将病例加以介绍和分析,以期引起临床的重视.

    作者:李春伟;杨艳;潘燕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模拟冷超声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模拟冷超声在白内障超乳手术中降低角膜内皮损伤的有效性.方法对51例70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均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其中32眼使用模拟冷超声,38眼使用一般透明角膜切口.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和角膜水肿情况.结果冷超声组与对照组术后佳矫正视力≥0.5在术后1天分别为80.2%和59.1%.两组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1周分别为85.4%和78.6%,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拟冷超声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发生角膜水肿的分别为11眼和26眼.术后1周无角膜水肿,两组术后第1天房水闪光均高于术前水平,1周内减轻.两组间前房闪光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模拟冷超声在白内障手术中可以保护角膜内皮,提高手术安全性,使患者迅速恢复佳矫正视力.

    作者:王锋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体会

    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技术指导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之一,2004年初我院首次把这项工作纳入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工作至今已经一年有余,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社会效益,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将更加日臻完善.

    作者:安守礼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西索米星治疗尿路感染88例临床体会

    尿路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如不及时治疗病程迁延到6个月以上,易转为慢性尿路感染.我们2001年~2004年共遇130例患者,对治疗组88例采用西索米星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艳;李永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高血压的饮食及用药指导

    高血压主要是由于高级神经中枢调节血压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表现为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的统一标准,即非药物状态下二次或二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长期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心脑肾的功能,因此合理的饮食和用药,可以明显降低上述器官受损的危险性.

    作者:李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止尿饮和硝苯吡啶联合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止尿饮和硝苯吡啶合用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疗效.方法将83例小儿神经性尿频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止尿饮和硝苯吡啶口服,对照组口服谷维素,治疗期间均停用其它药物,对两组2个疗程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1个疗程、2个疗程的治疗效果上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1个疗程的治愈率亦明显高于单用硝苯吡啶的治疗报道.结论中西药合用可显著减轻小儿神经性尿频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闵兆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清眩汤治疗高血压性眩晕80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9年~2004年用清眩汤治疗高血压性眩晕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高血压性眩晕诊断标准确诊.8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38例,女42例;年龄大为72岁,小26岁,平均41岁;病程短3天,长10年,平均3年零5个月.

    作者:郝志强;张先茂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在逐步增加.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近6亿,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20亿.有关预测表明,1950~2025年跨世纪的75年中,世界老年人口以年均2.4%的速度递增.而我国从1990年以后以年均3%的速度递增.至1999年10月,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中国已进入老龄型社会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目前的老年人口近1.3亿,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20%以上.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8.64%.因此,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具有速度快、绝对数量大以及是在经济不太发达的条件下进入老年型社会的等鲜明特点.老年人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在这种情况下,借鉴世界上一些福利型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满足老年群体的多方面需求,逐步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疾病护理与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网点,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徐守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4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3小时内急诊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49例.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除传统方法治疗外给予静脉溶栓,即以尿激酶120万U溶于1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分钟滴完,6小时后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2小时1次,共用5~7天,肠溶阿司匹林0.3每日1次,3天后改为0.1每日1次,观察其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9%,对照组77.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基本治愈率53.1%,对照组16.3%(P<0.001).治疗后7天、21天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5及P<0.01).结论急诊静脉溶栓与传统方法配合治疗脑梗死优于单独传统方法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冯周云;张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某社区老年糖尿病的调查与防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已成为我国多数地区的主要健康问题.糖尿病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常见的慢病之一,也是危害老年人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了解青岛市某社区糖尿病的流行状况和特点,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对青岛市某社区60~80岁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取了有效的教育对策,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慧中;孙秀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40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规范病例的选择、手术的范围及术后辅助治疗的方式.方法对40例早期乳腺癌病例实施了保乳治疗.手术指征:肿瘤大直径≥2cm,周围型肿块,病人有保乳意愿.手术方式为肿块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肿块位于乳腺外上象限,原发灶与腋窝行整块切除,术后常规行辅助治疗.结果手术标本各个切缘的组织病理切片检查未发现肿瘤累及,随访期5~9年,其5年生存率97.5%,局部复发率5%,乳房总优良率90%.结论对早期乳腺癌,如病例选择适当,在其有良好的外科手术和放疗技术的单位,采用保守性手术加放疗可取得长期满意的肿瘤局部控制和良好的乳房美观效果.

    作者:宋洪宽;于彩廷;丁元开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对6675名高中生采用PPD试验进行筛选结核病防治对象分析

    目的为了控制和预防结核病在学校传播,为今后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PD针剂50U/毫升取0.1毫升皮内注射,72小时看结果,≥5毫米以上为阳性,≥20毫米或≤19毫米局部有水泡者为强阳性.对≥10毫米以上者进行胸透,有异常者拍胸片、查痰.结果 6675人中结素阳性人数为1601人,强阳性人数为46人,总阳性率为24.7%,查出肺结核病人7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结论学生住校时间越长感染率和发病率就越高,再者高三学习较紧张劳累、体力消耗大、自身抵抗力下降易被感染和发病.

    作者:刘同芬;王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478例高校教职工血脂血糖检测分析

    目的为更好地控制血脂血糖.方法以酶法及葡萄糖氧化酶法对高校478例教职工血脂血糖进行检测.结果检出高脂血症167例(34.94%),较2000年检出率55.76%有所降低(P<0.01),男性高于女性(P<0.01),退休高于在职职工(P<0.01),TC边缘升高者74例(15.48%),血脂降低者28例(5.86%).FPG升高者27例(5.65%),退休高于在职职工(P<0.01).结论提示防治取得一定效果,但仍需加强,尤其是男性和退休教职工,同时也要避免营养不良.

    作者:陈玉霞;陈久范;温海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妇科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妇科手术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手术对以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以及自我需求等各方面要求均增高.为此我们拟订和实施了妇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计划,并分别对实施健康教育与否的两组妇科手术患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国华;林玉秀;李美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通州区414例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与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有效地指导群体保健.方法经整群分层抽样方式抽取6个居委会的年龄在41~55岁的已婚妇女,采用问卷方法对414名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在46~50岁年龄组达高峰,与51~55岁组对比,绝经后期症状反而下降,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绝经后伴随的几种疾病呈上升趋势,其中除冠心病以外,各年龄组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发生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重视和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围绝经期生理卫生知识,完善沟通手段,了解并解除心理障碍和困惑,帮助她们顺利度过围绝经期,避免相关疾病的发生.

    作者:谢玉荣;兰红霞;徐昊;屈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老年口腔修复的心理特点分析

    随着医学观念的变化,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给口腔修复学注入了新的内涵.口腔修复不应该再被单纯看作只是恢复病人生理功能,假牙也应是可以同时满足病人生理和心理需要的人工器官.在口腔修复临床接诊的病人中,老年患者占很大部分,因此如何按照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接诊和修复是口腔修复医务人员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我们对口腔修复科老年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对策以寻求临床上医患更好的合作.

    作者:赵海兰;焦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早孕人工流产前扩宫的临床观察

    为提高计划生育质量,减轻受术者的痛苦,我院妇产科自2004年3月~2005年4月,利用米索前列醇后穹窿放置,对60例早孕期初孕未产妇实行人工流产术前扩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爱芹;房美菊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