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国;邹卫兵;姜贵秀;赵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此论虽通言诊法的大要,然尤以小儿为适宜,其中望诊在儿科诊断中意义极大。冯晓纯教授在小儿临床实践中,十分注重小儿望诊,尤其在气池望诊方面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并形成了一套能真正有效指导小儿临床诊断的中医气池望诊思想体系。冯晓纯教授认为,气池的变化能反映小儿的正气盛衰,对辨证五脏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简要阐述冯晓纯教授对小儿气池望诊的理论认识、临床经验及运用体会,以鄉同道。
作者:苏培迪;冯晓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疏肝健脾和胃汤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31/35),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为(10.3±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1.4±7.9)分,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确切的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禄;于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分析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放射治疗后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的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联合激素及其他对症治疗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半个月后对比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63.6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9.0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药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康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现心率失常的机率为10%,平均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88±0.71)d、(10.09±1.02)d;而对照组出现心率失常的机率为76%,平均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15±0.72)d、(17.26±2.09)d,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心功能分级改善明显、护理满意度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循证护理运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
作者:罗菲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调脂散治疗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舒降之),治疗组另加服调脂散,两组疗程均为9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06%。结论调脂散治疗高脂血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已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刘爱华教授师承于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对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谨守“临证查机,谨守气宜,使药要和”的治疗大法,运用固肾升清除湿法,拟四妙散和升降散加减治疗痛风,收益颇佳。
作者:杜芬芬;刘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自拟疏肝和胃饮联合抑酸剂和促进胃动力药对反流性食管炎( RE)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我院脾胃病科100例反流性食管炎病患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泮托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组50例在此基础上又加服疏肝和胃饮。结果8周后2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和74%,内镜下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76%,2组经临床、内镜下有效率的比对,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联合应用对RE的疗效更突出,不良反应低,复发率低,可大力推广之。
作者:常玉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退癀散外敷治疗闭合性骨折病人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闭合性骨折住院病人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退癀散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的规范治疗和护理,并作比较。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症状体征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症状体征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 P<0.05)。结论治疗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退癀散对缓解闭合性骨折早期病人肿胀、疼痛疗效显著。
作者:柯美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运用微信对颈椎病保守治疗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颈椎病保守治疗患者,年龄32~55岁,均可熟练使用微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出院健康宣教的基础上由微信延续护理小组成员利用微信对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微信延续护理小组由一名主治医师和一名主管护师组成,建立微信患者群,每周定期发送内容为颈椎病基础知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生活护理、功能锻炼等信息,并接受患者有关颈椎病相关问题的咨询。对照组使用常规出院健康宣教。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复查,入院时、出院时和3个月复查时均采用华西医院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进行疗效评价,总分27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计算改善指数和改善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改善指数和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复查时,观察组改善指数和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微信对颈椎病保守治疗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作者:张遂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一种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进行体外培养及传代的新方法。方法用89%1640培养液+10%FBS (胎牛血清)+1%双抗对16HBE进行培养;待细胞贴壁后用0.25%胰酶进行消化传代。结果16HBE生长良好,贴壁率达80%以上,传代后呈铺路石样镶嵌。讨论用89%1640培养液+10%FBS+1%双抗及0.25%胰酶可成功对16HBE进行传代培养。
作者:段定山;马萍;陈瑶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合归脾汤加减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将108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4例,对照组54例。两组均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中药汤剂合阿米替林和单独阿米替林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末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末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4周末显著下降(P<0.05),在不同时间点两组间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19%出现口干、便秘、乏力、嗜睡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有47%患者出现以上反应。结论柴胡疏肝散合归脾汤加减辅助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起效快,安全性好,疗效持久,依从性好,且能有效改善阿米替林的常见不良作用。
作者:边建召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讨论中风患者出院后存在中风后遗症及康复的问题,开展中风后病人出院家访,消除和减少健康风险因素的影响,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医疗费用,为医院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方法对开展中风后家庭访视前2年2362例中风患者复诊情况与开展家庭访视后2年内2292例中风患者复诊情况进行分析,论述中风后家庭访视的必要性与操作的可行性。结果开展中风后家庭访视使患者的复诊率显著下降( P<0.01),中风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满意率>86%)。结论家庭访视解决了中风患者出院后存在的实际问题,给医院带来了很好的口碑,也为医院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医疗护理模式由医疗逐渐扩展到社区,是目前的医疗护理的方向。但家庭访视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体制,为中风患者开展家庭访视的深度、广度有待于广大医护工作者进一步实践提高。
作者:刘志勇;孟毅;常学辉;关东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瘀”对ARDS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是引起ARDS发生的关键原因,也是ARDS发展过程中的伴随病理产物,同时是疾病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在疾病的整个过程中,“瘀”不仅会导致肺脏本身的功能紊乱,还通过影响其他脏腑(胃肠道)功能进一步导致肺脏功能的恶化,在临床治疗上,我们要立足整体观,在ARDS的不同阶段酌情使用活血化瘀中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若愚;肖超烈;沈其猷;赖海峰;陈柳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四妙汤合薏苡仁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4例。治疗组给予四妙汤合薏苡仁汤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别嘌醇片0.1 g,2次/天,尼美舒利片0.1 g,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显效时间及红细胞沉降率( 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和88.1%,两组的疾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红肿、活动受限等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显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UA、ESR、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UA、CRP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妙汤合薏苡仁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米健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疗法治疗不寐证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不寐症患者,使用以神门、心、皮质下、垂前为主穴进行耳穴压豆疗法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30例不寐证患者中,经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后,2例治愈,25例睡眠改善,有效率为90%,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耳穴疗法治疗不寐效果明显,使用安全,操作简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晖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肺炎喘嗽穴位贴敷的观察及护理,得出穴位贴敷治疗能提高肺炎喘嗽的治愈率及好转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观察组103例,对照组10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穴位贴敷治疗肺炎喘嗽的有效率98%。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肺炎喘嗽治愈率高,加快了疾病的康复,减少患儿的痛苦,易被患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岳亚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及相关护理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O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5年6月在我院骨科就诊的膝关节OA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及常规的护理措施。中医组采用中药汤剂内服治疗及进行相关护理。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和常规组的安全性分布在0级、Ⅰ级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治疗和相关护理对OA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爱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改善颈椎前屈后伸肌力比例对颈椎病康复的影响。方法收入6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悬吊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颈椎神经肌肉多功能检测系统(Multi-cervial Unit,MCU)检测仪和简化McGill量表评定治疗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改善颈椎前屈后伸肌力比例对颈椎病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陈振华;陈水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医认为妇女之经、带、胎、产与肝经的关系为密切。若妇女性素忧郁,或他脏病变伤及肝木,则肝脏疏泄失常导致多种妇科疾病发生。肝气郁而化火者常须疏肝气、清肝热。肝郁气滞导致血瘀者,治当化肝瘀。肝郁日久,痰瘀互结、肝阴亏虚者,需以柔肝体。后附验案2则,具体解读“疏肝气、化肝瘀、柔肝体”的治疗方法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作者:王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梁瑞敏教授治疗肝硬化,临床经验丰富。根据临床观察,肝硬化属疫毒感染,气滞血瘀,肝络痹阻,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当以扶正解毒,软坚散结为主。详细阐述了肝硬化活动期、静止期的治疗经验,肝硬化活动期治以攻邪祛病,施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恢复肝功为主,自拟加减丹参饮;静止期缓则治本,益气化瘀为主治疗,兼以活血软坚,消积散结,并自制调中益肝汤。
作者:赵国荣;梁瑞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