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合
目的:研究川芎嗪针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处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肺动脉高压患者30例,使用川芎嗪针对其进行治疗,分别观察其用药前、用药后30min、用药后60min以及用药后1周的肺动脉压以及血压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没有明显变化,而其肺动脉压在治疗后则有明显的降低,前后差异经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肺动脉高压患者,使用川芎嗪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对其肺动脉压进行降低,同时不会对患者的血压造成影响,因此具有广泛使用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曹国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辨证论治通过针灸中药联合应用对遗传性共济失调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科采用针刺、电针、灸法、口服中药以补肾益气为法,西医以对症处理为辅治疗。结果经过半年治疗患者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运用中医针药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可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能够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杜宏;韩祖成;李娜;袁捷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对比观察温针灸法与口服西药扶他林对骶髂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60例骶髂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9天为一疗程。休息3天后进行下一疗程。对照组给予口服扶他林,一次75 mg,一日2次。结果6个月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缓解率温针灸组优于西药组(u=5.89);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问卷,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温针灸组疗效优于扶他林组(P<0.05);对骨质变化影响,通过CT片分级表现,两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骶髂关节炎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及功能障碍,以及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情感影响、精神精力的影响方面,疗效优于口服西药扶他林,但对损害骨质的修复,效果不明显。
作者:麦凤香;李国徽;王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系因脏腑阴阳的虚损,精神情志的侵扰,精气营血的亏耗,饮食起居的失常,逐渐形成脏虚痰盛,阴虚火旺,阳虚寒凝,气虚血瘀及阳亢风动等病理现象。随着病理的不断发展,风火痰瘀相互交织,终导致本虚标实之症。临床诊治本病,多从风火痰瘀入手,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治疗原则。
作者:李小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自拟疏肝和胃饮联合抑酸剂和促进胃动力药对反流性食管炎( RE)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我院脾胃病科100例反流性食管炎病患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泮托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组50例在此基础上又加服疏肝和胃饮。结果8周后2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和74%,内镜下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76%,2组经临床、内镜下有效率的比对,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联合应用对RE的疗效更突出,不良反应低,复发率低,可大力推广之。
作者:常玉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中药熏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儿童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8例儿童颈椎病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29例),观察组予中药熏蒸+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予中药熏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同对照组患者的72.4%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穴位贴敷可显著改善儿童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张海翠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中药熏洗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46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按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73例。两组均予三草汤熏洗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2%、89.04%,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家属护理满意度分别为(4.56±1.13) d、(95.26±3.87)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中药熏洗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缩短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提高疗效,促进患儿康复,家属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经皮中药离子导入配合中药雾化液吸入治疗肺痨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76例肺痨确诊患者按病案号随机分成两组。基础治疗均采用西药化疗,对照组38例辨证后采用常规中药口服给药;治疗组患者通过辨证后采用中药新型方式,即中药离子导入和中药雾化液吸入,并在2个、4个以及6个疗程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新型中药给药模式可以提高中药的利用程度,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孙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论述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鉴别,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文献,从基源、地理分布、外观性状、显微结构、化学成分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几个方面论述两种五味子的区别。结果五味子与南五味子从基源、地理分布、外观性状、显微结构、化学成分以及药用功效等几个方面均有不同。结论根据性状、显微鉴别的特征和高效液相色谱,可以明显的鉴别出五味子与南五味子。
作者:朱水永;苏玉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是严重影响妇女生殖健康及心理健康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张氏左归丸为补肾名方,有不少医家将其应用于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发现其确能提高血清雌激素水平,但对其机理研究未能明确,本文就其方中各味方药入手,从药学性味及现代药理来剖析其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苏萍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现心率失常的机率为10%,平均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88±0.71)d、(10.09±1.02)d;而对照组出现心率失常的机率为76%,平均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15±0.72)d、(17.26±2.09)d,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心功能分级改善明显、护理满意度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循证护理运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
作者:罗菲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扁平疣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它作为病名早出现在《五十二病方》中。目前扁平疣的中西医治疗方法众多,研究发现多种治疗方法联用治疗效果较好,但目前国内对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尚无统一的认识。中医药内服配合外治法治疗扁平疣效果显著。论述崔应珉教授对扁平疣的认识,并介绍其自拟方剂平疣解毒汤在临床上的疗效。
作者:王富莉;崔应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一种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进行体外培养及传代的新方法。方法用89%1640培养液+10%FBS (胎牛血清)+1%双抗对16HBE进行培养;待细胞贴壁后用0.25%胰酶进行消化传代。结果16HBE生长良好,贴壁率达80%以上,传代后呈铺路石样镶嵌。讨论用89%1640培养液+10%FBS+1%双抗及0.25%胰酶可成功对16HBE进行传代培养。
作者:段定山;马萍;陈瑶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调脂散治疗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舒降之),治疗组另加服调脂散,两组疗程均为9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06%。结论调脂散治疗高脂血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及相关护理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O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5年6月在我院骨科就诊的膝关节OA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及常规的护理措施。中医组采用中药汤剂内服治疗及进行相关护理。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和常规组的安全性分布在0级、Ⅰ级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治疗和相关护理对OA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爱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自拟补肾疏肝方配合中医情志疗法对于肾虚肝郁证绝经综合征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的疗效。方法将绝经综合征患者属肾虚肝郁证并伴抑郁或焦虑症状者60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每组30例。中医治疗组给予自拟补肾疏肝方配合中医情志疗法;对照组给予西药利维爱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随访4周。在初诊、治疗第8周及随访第4周各时点分别填写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KI)、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组内治疗第8周与初诊比较,KI评分、SDS标准分及SAS标准分在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 P<0.05)。治疗组KI量表评分随访时较第8周时略有升高,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DS及SAS标准分较第8周时略有下降,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随访时KI量表评分、SDS及SAS标准分均较第8周时升高,且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自拟补肾疏肝方配合中医情志疗法可显著改善肾虚肝郁证绝经综合征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且治疗效应持续,不易反弹。
作者:许英;刘玉;叶晨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滋阴潜阳法治疗脑梗死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滋阴潜阳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检验结果。结果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上述观察指标上并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滋阴潜阳法治疗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未对患者的肝肾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作者:李建成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肺炎喘嗽穴位贴敷的观察及护理,得出穴位贴敷治疗能提高肺炎喘嗽的治愈率及好转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观察组103例,对照组10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穴位贴敷治疗肺炎喘嗽的有效率98%。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肺炎喘嗽治愈率高,加快了疾病的康复,减少患儿的痛苦,易被患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岳亚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隔蒜灸配合针合谷对皮肤单纯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临床症状收治16例皮肤单纯疱疹患者,在疱疹局部采用隔蒜灸,同时针双侧合谷穴用泻法,连续治疗至疱疹痊愈。结果疗效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采用4级评分法,根据疗效指数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16例患者中,痊愈者14例,显效1例,有效1例。16例患者中,治疗时间短者3日治愈者5例,4日治愈者6例,5日治愈者4例,长者6日治愈1例。14例痊愈患者中,随访半年无复发者。结论隔蒜灸配合针合谷对皮肤单纯疱疹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符小琴;徐世珍;杨小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不寐病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吾师林培政教授治学严谨,临证经验丰富,擅治疗各种脑病,收效显著。现将林教授治疗不寐病常见的三种病机,即因痰生热,痰热上扰;气阴两虚,痰热上扰;邪困少阳三种证型的诊治情况进行整理,以期为更多不寐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
作者:王文静;林培政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