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丽;罗伟民;潘锦敦
目的观察硬膜外高渗糖吗啡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择50例硬膜外麻醉术后的病例,随机分为I组30例,Ⅱ组20例.Ⅰ组术毕前15分钟硬膜外注射含吗啡2mg的25%葡萄糖10ml,Ⅱ组术毕前15分钟硬膜外注射含吗啡2mg的生理盐水10ml.术后观察镇痛效果、止痛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镇痛优良率为93.3%,止痛时间显著长于Ⅱ组,不良反应仅占40%且较轻微;Ⅱ组镇痛优良率为60%,止痛时间短,不良反应100%且较重.结论硬膜外注射高渗糖吗啡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止痛时间长,副作用低.
作者:王子峰;娄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慢性骨髓炎,尤其是急性发作者,常采用局部脓腔冲洗的方法来提高治疗效果.而冲洗液的浓度、给药速度常被忽略或只作粗略估计.为达到更满意的疗效,避免发生水中毒等不良反应,又减少病人经济负担,我们对此做了实验和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门脉高压性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确诊的6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确珍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非肝病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HP感染率的差别及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胃黏膜炎症严重程度与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HP阳性率为47.6%,稍低于对照的的HP阳性率5l.43%,但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病理显示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炎症严重程度与HP感染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与HP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刘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麻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也是我国限期消灭的一种疾病,为掌握历年来麻风病发病和分布的实情,探索其流行规律,加快消灭麻风步伐.近几年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县1952~2004年4月确诊的49例麻风患者的发病特点,院内、外正规联合化疗,规则管理,全社会宣传教育活动等流行病学资料全面整理,综合分析.
作者:刘名根;宋大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近几年无论从社会上还是防疫部门自身一直认为有价疫苗只是为了有效地预防、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在监测、调查基础上通过规定渠道购进,经过物价部门批准,向被服务对象收取一定费用的生物制品.疫苗销售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并不是为盈利而销售,所以无形中忽略了对疫苗销售的管理和控制,更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
作者:郑晓华;王俊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TIMI危险评分对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危险分层与预测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56例择期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外科手术,术前行TIMI危险评分,累计患者入院时的评分值,将患者分成不同的危险层次,观察患者围手术期的主要并发症、住院期间及随访1~12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和心脏性死亡发生率.结果评分≤3分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平均发生率,而≥4分者则显著增高,随评分值的逐渐递增,其MACE发生率呈进行性增高,评分≥8分者的MACE发生是评分为0的8倍,提示评分值越高,尤其是≥6分者不仅总MACE发生增多,且心脏性死亡也有显著增高趋势.结论 TIMI危险评分可作为入院时床旁定量分析STEMI行非心脏手术的危险分层与临床预后的一种方便、实用的方法.
作者:刘爱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近几年,我院对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为了解乙型肝炎在机关干部这一特殊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对乙肝HBsAg和抗-HBs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加红;王新玲;尚金花;李建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糖尿病(DM)的发病率逐渐上升.1999年世界有DM患者1.6亿,我国1999年3千万人[1],且以每年100万人递增,成为五大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对DM的防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我院加强了DM患者的健康教育,并对56例住院DH患者(调查组)进行了严格的饮食干预,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郭松菊;张国琴;伊永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加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冠心病继发性预防的重要手段,可激励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维护,逐渐提高卫生知识水平与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从而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科为老年病房,从1998年10月至2003年10月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以来对209例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健康教育,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陈书瑾;黄德文;刘小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辐射防护剂是一类能够清除辐射所产生的活性氧、防止基因突变诱发肿瘤、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的物质.目前,氨巯基化合物仍是研究的重要类型,其他辐射防护剂,包括蛋白酶抑制剂、天然药物、激素、维生素、金属元素等对辐射防护也起着很大作用.现就国内外辐射防护药物的研究现状做简要综述.
作者:荆丽艳;刘令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之一,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也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急诊处理是否恰当、及时,与其预后密切相关.我院自1996年至2003年,共急诊处理嵌顿性斜疝患儿46例,其中手法复位41例,手术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守宝;李天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近几年有一种病毒在美国的局部大流行,并引起世人的关注,至2002年8月底已报告感染病例100多例,死亡5例,这种病毒就是西尼罗河病毒.它是继炭疽事件之后,又一种导致全美恐慌的致病性微生物.美国卫生部门官员对这一病毒在美国快速传播表示震惊.其实,对该病毒人们早有所了解,但真正引起学术界和民众的注意,还是从美国的这次爆发引起.
作者:侯佩强;王海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对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分析,观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132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72例,年龄28~72岁,中位年龄58岁.A组78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43例,年龄28~70岁,中位年龄56岁.肺癌20例,乳腺癌24例,消化道肿瘤34例.B组54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9例,年龄30~72岁,中位年龄60岁.肺癌15例,乳腺癌20例,消化道肿瘤19例.两组病例均经临床医师确诊,两组一般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
作者:杨辉;牟德莲;关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2000~2002年我们对一部分失去手术机会和不同意手术的晚期上消化道癌症病人在胃镜直视下行局部化疗和微波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承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998年10月~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婴儿捂热综合征48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8例患儿均按<儿科急诊医学>确诊.男32例,女16例,男女之比为2∶1,均来自农村.年龄1月-1岁,其中1月~3月30例(62.9%),4月~6月14例(29%),7月~1岁4例(8.5%).
作者:张亚浩;李春霞;贾连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自2001年5月至2003年7月,我院对收治的38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给予凝血酶局部止血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01年5月至2003年7月收住院的72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成两组.用凝血酶治疗38例为治疗组;未用凝血酶治疗34例为对照组.①治疗组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足月儿22例,早产儿10例,过期产儿6例.原发病:新生儿窒息1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2例,新生儿出血6例,新生儿肺炎4例.呕血或胃管回抽到血性液体、大便潜血阳性26例,呕血、排柏油样或暗红色血便8例,单排暗红色血便4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0例.②对照组34例,其中男20例,女l4例.足月儿21例,早产儿8例,过期产儿5例.原发病:新生儿窒息1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0例,新生儿出血5例,新生儿肺炎3例,败血症1例.呕血或胃管回抽到血性液,大便潜血阳性24例,呕血、排柏油样或暗红色血便8例,单排暗红色血便2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5例.
作者:王璇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肝硬化常见、死亡率高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大出血,其主要原因是门脉高压导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传统治疗方式是应用垂体后叶素及三腔两囊管,近年来,生长抑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将我院1997年7月至2003年7月间收治89例该类住院病人分别应用上述二药将其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霁晖;唐义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症(IAD)患者心理状况.方法对全市1037名中学生采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上网成瘾研究中心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心理学家金百利.s.杨的测评方法,结果有112名网络成瘾症患者,并用scl-90进行现场调查.结果中学生网络成瘾症患者发生率10.8%,scl-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各因子明显高于常模.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患者心理问题严重,应给予心理危机干预.
作者:廉鹏;户桂铃;张向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丹参、血栓通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将639例2型糖尿病人分为:治疗组352例,对照组287例,两组均给予综合疗法,治疗组再加用丹参、血栓通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丹参血栓通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有一定疗效.
作者:矫音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所谓攻击行为是指病人在精神症状和精神因素的支配下,突然发生强烈的身体的、语言的、行为的攻击.常见的攻击行为有语言攻击:漫骂、威胁、讥讽、嘲笑等.身体攻击:打人、踢人、咬人、向人吐痰等.破坏性攻击:摔、砸、损坏物品.心理攻击:故意与医护人员作对、违反规章制度等.攻击对象主要是医护人员、病人,其次为家属.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医护人员必须提高警惕,分析原因,防止攻击行为的发生,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作者:王庆美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