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玮婷;陆培兰;方秉华
为规范和推动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的社会声誉与影响,复旦大学着力于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评估的研究与实践,用于对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规范及合格性评估。
作者:包江波;谢静波;何珂;葛慧;何纳;汪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公立医院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卫生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改变其逐利动机是改革的目的与难点,这可能与补偿补助、公立医院行为的复杂性有关,而行为复杂性则缘于医疗服务不确定性与信息不对称。基于社会角度,通过评价明确公立医院服务的价值、成本、合理性等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前提与基础,评价既要关注整体的质量与效率,也要注重社会团体的参与,以及公开此类信息的作用。
作者:应晓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嘉定区安亭镇以“慢性病全程管理”为核心的健康促进模式及其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关键知情人访谈法,并对慢性病管理模式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安亭镇以“慢性病全程管理”为核心的健康促进模式,在社区层面有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家庭医生团队和健康小屋,医院层面建立了慢性病工作室,慢性病的全程管理分级明确,转诊畅通。并加以家庭医生管理和信息技术支持等配套措施。此外,从家庭、社区、单位三个层面进行健康促进。由于得到了政府的充分支持,安亭健康促进模式实施后,患者依从性得到提高,同时增加了基层门诊量。结论:安亭镇健康促进模式由政府牵头推进、整合资源,提高了健康管理水平。慢性病管理体系应进一步探索分级诊疗制度。
作者:朱碧帆;潘东颖;黄月珠;毛大庆;李庭聪;徐建德;陈德英;夏秀萍;陈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围绕非侵入性产前检测技术(NIPT)的临床应用实践规范,总结分析了国际相关经验与研究,并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探讨了对我国的政策启示。提出审慎确定NIPT在我国临床实践定位与应用范围,有效整合NIPT与传统技术,以及理性规范NIPT商业化发展应用的建议。
作者:明坚;周萍;许艳;陈英耀;黄葭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防控逐渐成为医改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文章分析了镇江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的主要做法与取得的成效。主要做法包括: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构建慢性病防控体系,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建立慢性病防控投入机制,规范重点慢性病管理。指出今后要在“三位一体”综合防控内涵、付费政策、配套措施、拓展重点病种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完善。
作者:林枫;鲍务新;王海荣;徐承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描述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城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现状,梳理建档中存在问题,为电子健康档案进一步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调查40个试点城市人口、经济及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状况等。结果:地区生产总值是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数量可能的影响因素(r=0.867,P<0.01;集中指数C=0.0266),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水平可能影响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r=0.440,P<0.01),试点城市电子健康档案覆盖情况均衡性较好(基尼系数G=0.0828),直辖市下辖区与其余城市建档模式、建档类型无显著差异(χ2=5.81,P=0.07;χ2=3.43,P=0.22),但户籍与流动人口的建档率存在显著差异(Z=-2.90,P<0.01)。结论:试点城市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现已取得较好成果;经济水平可能影响档案建设;对流动人口的建档工作和档案利用仍有不足。
作者:刘晓侠;陈勇;施燕;夏天;冯晓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前,利用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测序的非侵入性产前检测技术(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成为唐氏产前检测中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兴技术,由于它具有精度高、孕早期即可实施、安全等特性,而备受关注。然而,这项技术也同样引起了一系列伦理争论与卫生政策挑战。文章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文件分析,对该技术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进行梳理与总结。
作者:周萍;许艳;明坚;黄葭燕;陈英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中重要的分支服务领域,普遍存在于健康与医疗卫生服务情景中。医务社会工作是协助病人及其家属解决其与疾病相关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学业)和心理等问题,提高医疗效果,使其适应和重新生活的服务。上海医务社会工作者们抓住历史机遇,深化内涵建设,着力专业发展和专业能力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大胆实践。在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学科研究等方面结合自身条件和需求特点,坚持自主发展,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需求,具有上海本土特色和国际视野的道路。上海医务社工的发展模式为国家的战略布局与顶层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上海的医务社会工作无论从制度建设还是专业发展上尚处于初级阶段,经历了发展准备阶段、实践探索阶段和全面推进阶段。这些经验和发展对推动中国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季庆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分析社区全科医师的胜任素质和特征,为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培养和保留合格的社区全科医师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对北京市副高以上级的专家型全科医师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的一般原理,构建全科医师胜任素质模型。结果:我国社区全科医师胜任素质模型包括5个大类15个要素项。模型经验证,具有较好的鉴别性。结论:社区全科医师的胜任素质模型可以为系统科学的培养、评价、提升和酬劳社区全科医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沈群红;王政;王盼盼;梁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对总会计师在医院内的职责和能力发挥方面作了探讨,阐述了总会计师如何把握好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根据岗位职责发挥好重要作用、并处理好各方面关系,旨在提升医院总会计师的履职能力,提高总会计师在现代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陈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医院医疗服务越来越离不开医院后勤服务的支持,但长期以来“后勤工作谁都能干”的意识和“只出不进”的后勤人事政策严重影响了医院后勤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也导致了后勤部门的人力资源匮乏。医院后勤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与医院同发展,文章结合当前医院后勤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医院如何进行后勤团队建设,提出优化后勤班组结构、创新制度、构建全员认同的后勤文化等建议。
作者:梅国江;周升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应用天津市卫生经济方面1996—2012年的统计数据,对天津市卫生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方法: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天津市卫生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影响卫生经济的主要因素有诊疗人次,入院人数和门急诊次数。其中,入院人数对卫生总费用影响大。
作者:张天懿;何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心境障碍患者之照顾者采用小组工作方法介入,缓解和释放其负面情绪、压力,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方法:设计照顾者需求为本的增能小组工作并实施,通过文本记录、满意度量表、成效评估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此次小组工作方法进行评估。结果:此增能小组工作方法有效改善了照顾者的抑郁情绪,对释放压力、获悉照顾经验和知识有一定作用。结论:照顾者增能小组工作相较于传统的集体心理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作者:薛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介绍了当前我国医患纠纷调解的主要方式,阐述了国内部分地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的情况,分析了开展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的意义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需要完善相关行政规章、构建医患调处社会管理工作体系等建议。
作者:徐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以某三甲综合医院医务社工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全面解析其提出的“3+X”医务社工工作模式,论述医务社工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探索本土化的综合性医院医务社工发展路径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作者:阎玮婷;陆培兰;方秉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分析上海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单病种住院日及费用构成情况。方法:主要利用描述性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两家医院2010—2014年患者术前住院日、平均住院日及费用构成。结果:两家医院术前住院日、平均住院日及费用构成存在显著差异,住院费用增长主要是由手术及材料费增长导致,住院日与检查检验费、床位护理费和诊疗治疗费成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两家医院尤其是医院B在缩短术前住院日和平均住院日方面还有较大空间,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检查检验费、床位护理费及诊疗治疗费,提高床位周转率,可以为医院和社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李志建;方秉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探索某三甲综合医院一站式后勤维修中心的建设与运行。分析该院后勤维修现状。调查引入信息化管理软件,设计并建立运行一站式后勤维修中心前后半年的满意度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后勤维修中心的信息化起到了完整记录、跟踪维修进程的作用,推动了预防性检修的开展,提高了用户满意度。一站式后勤维修中心为该院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后勤管理模式,提高了该院一站式报修服务的效率,为该院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后勤服务保障。
作者:周冬冬;孙杰;李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