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研究型医院的内涵和特征研究

应向华;张勘;王剑萍;许铁峰;吴宏;秦玮;冯华;陈英耀;许苹

关键词:研究型医院, 三级医疗体系, 上海市
摘要:从研究型医院在三级医疗体系中的角色和功能,在整个生物医学研究体系中的功能和定位,在知识产生、传播和应用中的作用等角度,概括研究型医院的内涵和特征,结合研究型医院贯彻其功能所需的基础条件和保障,提出了上海建设研究型医院的内涵和特征。
中国卫生资源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与生物样本信息整合平台建设

    对上海市“临床与生物样本信息整合平台”建设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实现路径、关键技术、问题挑战、应用前景和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作者:于广军;崔文彬;郑培永;杨佳泓;赵蓉;高解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上海研究型医院评估方案研究

    根据研究中确立的指标体系,结合上海三级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准入+评选”、“直接评选”和“学科分类加总”3种评估方案。3种方案各有优缺点,评估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作者:王剑萍;应向华;张勘;许铁峰;吴宏;秦玮;冯华;陈英耀;许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芬兰与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的比较

    对芬兰与上海浦东新区两地社区卫生保健体系的基本情况、内部协作与人才培养进行介绍和阐述,并抽取其中的重要参数进行比较,经分析提出可在两点上借鉴芬兰简便高效的运作模式:(1)医、护、防职能分工优化整合,紧密协作;(2)全科医师培养和进修多管齐下,多方协作,以充分保障全科医师的素质与能力,发展与提升,充分激发其职业热忱和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心,做好社区卫生保健工作。

    作者:乔伟;张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济学视野下的医疗服务产品定性和对供方选择的影响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某些医疗服务本质上属于私人产品,应当由市场提供。并建议为抵消医疗服务产品的不确定性和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契约失灵的影响,社会资本注入医疗服务市场,应该以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优先考虑。

    作者:朱骞;齐璐璐;刘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探索

    目的:探索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家庭医生制的服务模式,并对其初步效果进行评估。方法:以契约服务的形式,由家庭医生及其助理为辖区内的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及对特殊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并对各类档案、各种健康管理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录入,实现各项数据的信息化管理。结果: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推行后,中心拓展了公共卫生、特殊人群的管理范围,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方面,也有效节省了医疗资源。结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是能够为居民提供连续、适宜的综合医疗卫生和健康管理模式。

    作者:金岚;杨建玲;张金伟;谭玲琳;倪慧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于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

    介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涵义以及目前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指出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存在观念上的偏见、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等不足,并提出全面预算管理要得到院领导的重视、树立战略管理理念等建议。

    作者:姚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析现代医院后勤社会化发展趋势

    讨论了国内外在医院后勤社会化方面取得的经验,介绍了某大型三家综合医院后勤服务现状,并指出人才对医院后勤系统发展的重要性,提出后勤服务外包化更加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等观点,建议成立医院后勤服务中心并加强审查和管理。

    作者:包晓信;张群仁;裘兴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美国“佳医院”开展研究工作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一些军队医院和中医系统基于“研究型大学”的概念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思路。文献查阅结果表明,国际上并没有“研究型医院”的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外的医院就不开展研究工作。美国“佳医院”多数也是很好的“研究型医院”,从国家卫生研究所(NIH)获得研究资助均排在前列,说明医院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与医院成为“佳医院”之间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作者:应向华;张勘;王剑萍;许铁峰;吴宏;秦玮;冯华;房良;陈英耀;许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针灸治疗项目成本核算与补偿标准研究

    对中医针灸治疗服务项目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测算,并与浙江省执行的收费标准进行比较,为浙江省不同级别中医院中医针灸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家伟;杨丽;周晔;王峦;张璐莹;沈堂彪;刘仲明;何琦环;程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上海市某区区属公立医院政府补偿方案敏感度分析

    对前期制定的某区区属公立医院政府补偿方案做了敏感度分析,提出了敏感度分析是卫生政策制定重要的定量分析工具、有利于财政补贴方案的选择,并建议财政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方案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作者:孙昕;顾建钧;张惠安;王兰钧;薛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地震灾后卫生防疫机制的建立和实践

    从云南省彝良县“9.7”震后卫生防疫现场应急处置中的经历,回顾、剖析和分析其特点,探索地震后卫生防疫应急机制和应对策略,为今后更好地应对此类自然灾害提供一些借鉴和经验。

    作者:彭霞;赵世文;段智泉;秦明芳;陆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中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关系的博弈分析

    为促进我国健康保险市场的平稳发展,对医疗机构与健康保险公司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前实际,建议政府应当大力推进相关制度基础设施建设,这包括协助建立医疗机构-保险公司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医药分家制和费用预付制以及加大对违规医疗机构人员的执法力度等。

    作者:常中阳;严惟力;李天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英美两国卫生改革的比较与启示

    介绍了英美两国的卫生体系,它们曾经分别处于卫生系统的两个极端:前者是政府包办,后者是市场主导。近几年,它们各自通过了革命性的卫生法案,开启了新的卫生改革。英国改革的主要思想是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放权、专业化、去行政化;美国改革的主要思想是在私有成分占主流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对医疗保险的规制,扩大医保覆盖面,保障卫生服务公平性。阐述了不同的卫生改革使两国都走向政府主导下多元合作的卫生系统,并由此提出对中国的启示。

    作者:张明吉;王伟;严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索顺应新医改要求的后勤保障体系

    努力打造顺应新医改要求的后勤保障体系,成为当下医院后勤保障部门的当务之急。在新医改精神的指引下,后勤部门应该从人才队伍建设着手,根据自身特点,完善机制的薄弱之处,推出各项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感受放在首位,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以提高医院运营的效率、效益,终提升医院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作者:靳建平;管德坤;吴劼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院服务文化建设必须明确的相关内涵

    从患者需求、医院发展需求、医改需求等3个方面阐述了医院服务文化建设的背景意义,进而深入探讨医院服务文化建设必须明确的相关内涵,以期为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服务文化建设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韩金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我国生物样本库建设的思考

    阐述生物样本库建设意义,分析比较了美国、欧洲等国家和中国上海、泰州、广州和台湾等地区样本库建设特点,提出我国生物样本库建设存在建设无序化、缺乏标准规范、质量参差不齐、知情同意程序不规范、难以资源共享等问题,建议要从顶层设计、政府投入、建立规范标准、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推进我国样本库建设和协作共享。

    作者:郑培永;杨佳泓;赵蓉;于广军;高解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国婴儿死亡率和期望寿命的地区差异性研究

    目的:以我国(大陆地区)各省市的婴儿死亡率和期望寿命为分析指标,以收敛性模型为分析工具,分析地区差异性的收敛特征。方法:采用σ收敛(研究对象的标准差随时间逐步变小)和β收敛(发展初始水平较低的经济体比初始水平较高的经济体有更高的增长率)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婴儿死亡率显示了σ收敛趋势,而期望寿命的σ收敛变化则显示了不同时间分段内收敛趋势情况不同的现象,两个指标皆呈现β收敛,表明了我国婴儿死亡率和期望寿命地区差异性逐步缩小。结论:建议长期观测各项卫生服务指标在全国各地的开展情况,考察变化趋势,促进人群健康的地区公平性。

    作者:杨珺文;黄葭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美国“研究型医院”:麻省总医院的案例分析

    麻省总医院以在基础/临床研究和好的医疗实践之间架起桥梁为宗旨,受益于其悠久的研究文化和传统、众多杰出的学科、充足的研究资源(人财场地)等因素,同时也成为美国开展医学研究多、重要的医院。

    作者:应向华;王剑萍;吴宏;张勘;许铁峰;秦玮;冯华;陈英耀;许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上海研究型医院的内涵和特征研究

    从研究型医院在三级医疗体系中的角色和功能,在整个生物医学研究体系中的功能和定位,在知识产生、传播和应用中的作用等角度,概括研究型医院的内涵和特征,结合研究型医院贯彻其功能所需的基础条件和保障,提出了上海建设研究型医院的内涵和特征。

    作者:应向华;张勘;王剑萍;许铁峰;吴宏;秦玮;冯华;陈英耀;许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社区卫生机构开展科研的回顾与建议

    围绕社区卫生服务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在回顾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9年的科研历程基础上,提出社区卫生科研的开展需要3方面的共同努力:(1)省市级卫生科教的支撑与引领,(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层对科研的重视与鼓励,(3)社区医生对提升自我科研素养与能力的主观意识与愿望;提出了具体做法,其中,特别强调了社区卫生管理层应重视“科研团队”的建设与“全科团队”的应用,并指出社区医生在科研过程中将经历的3个阶段与应对策略,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作者:张勘;沈福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卫生资源杂志

中国卫生资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卫生经济学会 卫生资源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