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试述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医学术之特色

熊延熙;丁舸

关键词:危亦林, 《世医得效方》, 学术特色
摘要:总结文献资料,阐明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的学术特色。元代旴江医家危亦林实践经验丰富,临床辨证精准,诊治技术全面。危氏承前继后,勇于创新,既奉献家传秘方,又结合临床用方,著成《世医得效方》一书,书中对骨伤科治疗和预后上卓有贡献;组方用药配伍精当;在眼科、喉科等疾病的治疗及灸法、敷药等方面也颇具特色。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清胰汤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清胰汤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清胰汤,对比两组患者胃肠蠕动及病情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胀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等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可缩短病情恢复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苏艳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贾氏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贾氏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贾氏点穴+常规针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两组各有1例脱落,共有98例纳入统计分析。在VAS评分及总有效率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贾氏点穴+常规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针灸,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作者:贝剑宏;陈荣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针刺肩井穴治疗下肢疾患理论初探

    肩井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是临床上治疗颈肩疼痛的常用腧穴。通过多年临床学习发现,针刺肩井穴对于癔病性瘫痪、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髂胫束综合征等下肢疾病的治疗也具有显著的效果。现从经络循行规律、下病上治理论、与阳维脉交会特点及生物力学四个方面,对针刺肩井穴治疗下肢疾患进行论述。

    作者:王君实;郭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厌食25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神经性厌食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奥氮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组)25例及治疗组(奥氮平联合帕罗西汀加服疏肝健脾汤复方组)25例,共治疗12周;观察治疗第2周、6周、12周的体重变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变化;临床疗效、痊愈率、显效率;不良反应TESS评分。结果两组体重变化:治疗2周,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异;治疗第6周及第12周,两组体重均增加,但治疗组增加多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量表( HAMA)评分变化上治疗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方面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痊愈率及显效率方面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TESS评分方面第2、6周治疗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12周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厌食体重增加明显,焦虑症状改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综合训练的研究进展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不但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全面康复。所以,脑卒中后早期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和综合干预的康复训练尤为重要。现阶段国内外很多学者针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评定和综合康复训练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就近几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和早期综合干预康复训练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周洁;杨会香;牟作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玉女煎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观察玉女煎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为胃阴不足证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玉女煎加减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30例予多潘立酮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66.7%。经医学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玉女煎加减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阴不足证,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柳青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三点一线整脊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三点一线整脊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以正骨手法与传统骨盆牵引法治疗,观察组以三点一线整脊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2疗程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1年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出院后1年治愈患者治疗次数,可知观察组治愈患者起效次数、总治疗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三点一线整脊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起效迅速且效果持久,值得推广。

    作者:姜长高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治未病中医体质辨识与胎动不安的相关性研究

    近年来,中医“治未病”理论逐渐兴盛,体质辨识在中医养生保健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孕妇的体质与胎动不安的发生是否相关,体质对于其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有无关联,了解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在孕前对育龄期妇女进行优生优育相关的体质调养等保健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减少胎动不安的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也是一个前景广泛的课题。

    作者:张艺;关丽萍;凌家杰;曾岚;薛亮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健脾调经法治疗血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健脾调经法治疗血虚型月经过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血虚型月经过少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均给予性激素替代法西医治疗,观察组(50例)则给予健脾调经法中医辨证论治,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月经量及其在促卵泡生长激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等性激素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性激素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FSH、LH、E2、T等性激素指标上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健脾调经法治疗血虚型月经过少患者相较常规性激素替代法西医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有效改善患者雌激素指标的同时安全性高,患者整体状况也得到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阴晓娟;刘伟非;阴晓萍;熊训斌;陈运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一气周流新释

    一气周流是中国先哲对于生命形式的精妙阐释,在《周易》《道德经》《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中都有论述。至清代黄元御在《四圣心源》正式提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理论,然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重在阐述中气为一气周流之枢轴,对气的周流运动叙述甚少。人身之一气外至于筋骨皮毛,内至五脏六腑,遍达周身,通彻内外,无所不至,周流而不息;气行不偏于外,不偏于内,至中至和,协调平衡即称为一气周流。人体组织细胞不能自养,需要气的周流运动濡养形体官窍、五脏六腑。人体之阳气上行,以养在表之皮毛肌腠及在上之脏腑官窍,阴气下行以养在里之脏腑及在下之形体官窍,阳气升已而降,阴降已而升,如是周身皆得所养而气平和。世间万物,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皆需要气的周流来濡养其形体,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气不周则病,气不流则死,故而一气周流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中气为运行一身之气之枢轴,为生命的根本,是一气周流的原动力。保养中气,复一气之周流是中医治病防疾的根本重要的妙理。

    作者:章瑞斌;王飞;杨诗宏;季节;郭静;黄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医药治疗结节性红斑的研究进展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西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探索还未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发现,使其对该病的治疗手段相对局限。而中医医家运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多从湿、瘀、痰等方面进行辨证分析,运用单方或自拟方药加减、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中成药制剂等各种手段与方法,在治疗该疾病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作者:柴辰;薛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王秀霞运用温肾健脾法治疗经行口糜个案分析

    经行口糜是指女性每值临经或经行之际,出现的口腔、舌黏膜溃破糜烂,经净后自愈,月月周期性发作为特点的疾病。历代医家多从阴虚火旺、心火上炎、胃火炽盛等方面论治。临床医生常用导赤散、知柏地黄丸等清热解毒,滋阴祛火之剂。临证中偶见1例脾肾阳虚型的患者,王教授认为,对于该型经行口糜,温肾健脾治疗才是根本,疗效确显。

    作者:李春一;姚美玉;王秀霞;马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科主任综合能力在医院中医科发展中的作用

    大多数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较缓慢、生存较困难,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重要的一点是大力提高科主任的综合能力,包括业务水平、道德修养、管理能力。中医科的发展离不开科主任的领导与表率作用。良好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修养、科室管理能力共同构成科主任带领中医科发展的综合能力,三者缺一不可。探析医院中医科发展中科主任综合能力的作用,为中医科同类工作者的工作和研究,提供有用参考。

    作者:雷枭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 PCOS 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PCOS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补肾化痰活血法选取中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PCOS不孕不育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 P <0.05);观察组周期排卵率(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 P <0.05);观察组总妊娠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P<0.05)。结论采取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PCOS不孕不育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推广性高。

    作者:王秀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臭氧结合中西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臭氧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共58例, B组在A组基础上加臭氧组,共52例,分别治疗一个疗程后随访,进行疗效评价分析。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内外兼治结合臭氧治疗,两者相得益彰,进一步缓解了患者疼痛,缩短了治疗周期,取得了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朝清;焦丽;马凯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苓桂术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表( ACT)和生活质量评分( SGRQ)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按入组先后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舒利迭组,B组穴位贴敷+舒利迭组,C组苓桂术甘汤组。 A组:采用舒利迭50/250日二次吸入。 B组:穴位贴敷联合舒利迭,于夏天的一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进行穴位贴敷。 C组:苓桂术甘汤口服,于夏天的一伏第一天开始,直至三伏结束。观察当年三九天的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表( ACT)、生活质量评分( SGRQ)。结果研究显示三组治疗后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提高,说明三组都能够提高肺功能,而且疗效相当。 ACT评分其中B组、C组均优于A组,B组C组ACT评分相当,说明B组、C组的治疗效果优于A组。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B组、C组均优于A组,B组、C组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相当,说明B组、C组的治疗效果优于A组。结论 B组、C组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A组,而且C组价格优廉,操作方便,患者的依从性好,能够有效的缓解哮喘患者的冬季发作次数,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于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大学生对中药知识的了解运用情况分层研究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中药知识的了解与运用情况,为大学生药物知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编问卷,对26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中药学专业、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非医药类专业识药数量得分分别为(1.89±0.84)分、(1.81±0.81)分、(1.30±0.61)分。中药知识了解情况为中药学专业中及格29例(65.91%)、不及格15例(34.09%);非中药学医药类专业中及格96例(66.21%)、不及格49例(33.79%);非医药类专业中及格29例(38.16%)、不及格47例(61.84%)。结论大学生对中药知识的了解与运用情况不容乐观。

    作者:罗伟康;胡渊龙;崔玉莹;李玉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病科住院部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1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观察组5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9%,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瑞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活血化瘀治疗老年心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理论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14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0例。观察组给予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相对于对照组的78.57%有显著上升( P<0.01);观察组凝血指标PT、APTT及CT,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HB、WBC及RBC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多(P<0.01);观察组胸闷、气短、心悸及胸痛缓解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相对于对照组的14.29%有显著下降( P<0.01)。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磊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糖脉康干预Ⅱ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夹瘀证大鼠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使用中药糖脉康颗粒对Ⅱ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夹瘀证大鼠进行干预,研究糖脉康颗粒对模型大鼠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空白组10只,造模组20只,模型组通过高脂喂养配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复制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后利用证候演变规律和低温诱导的方法,筛选出具有气阴两虚夹瘀证特征的Ⅱ型糖尿病大鼠18只,将其中9只模型大鼠使用中药糖脉康进行干预,检测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等指标,判断糖脉康对大鼠肾脏功能的影响。结果糖脉康干预模型大鼠后,大鼠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糖脉康组尿蛋白较模型组下降明显,有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糖脉康颗粒对Ⅱ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夹瘀证大鼠肾功能有改善,其中尿蛋白改善明显。

    作者:陈群;苏傲蕾;马加贵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