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贵荣;赵莉
“针感”是传统医学中针刺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传统针灸学与现代医学的相互融合,“针感”的概念逐渐广义化、现代化,除了局部感觉、循经感传,还有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器官的活动或反射等延伸内容。与针感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丰富多样又有律可循,生理、病理是产生针感的基础,而人群、病种则承载了针感的多样性。熟知针感知识,对年轻针灸医师提高临床疗效有益,建立“针感信息学”,可以实现针感知识的规范和普及。
作者:张兵;蔡昭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阳虚体质是常见的八种偏颇体质之一,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平素畏冷、喜热饮食、手足冰冷、胃部怕冷、腰膝冷痛、腹泻等症状,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疾患;感邪易从寒化等。笔者依据阳虚体质的特征及中医基础理论结合体质干预临床,分别从如何避开致病因素、不同的季节如何调养、不同的时辰如何调养等方面进行整体施护;从情志、季节、起居、食膳、运动等方面进行因体施护;应用穴位点按、拔罐、刮痧、药茶、穴位热敷等传统中医针灸疗法针对阳虚体质的胃脘部冷痛、腰膝怕冷等症状使患者进行自我调养;总以多方位、多种疗法综合对阳虚体质进行体质护理。
作者:秦红静;侯献兵;韩亚妹;胡芳梅;王海章;刘英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原方是主治肝经之病名方,其主要功效是泻肝胆实火利下焦湿热,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栀子、黄芩、当归尾、生地、甘草10味中药组成,临床多运用治疗内脏之病。笔者根据龙胆泻肝汤的方药组成以及功效,灵活运用治疗结节性斑带状疱疹、湿疹等皮肤病,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景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辨证主要表现为肺脾虚弱,痰饮内伏,因此补益肺脾,调节阴阳平衡是防治哮喘的重要方法。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补肺健脾,益气固卫,能够改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
作者:余常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分析病因病机结合理法方药等,从痤疮脏腑辨证方面综述近年来痤疮的中医脏腑辨证治疗研究进展状况,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近年来中医关于痤疮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并做比较系统分析。结论痤疮的形成与五脏均有关系,临床上应结合症状表现,辨证论治。
作者:陈然然;董洪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以“脾主卫”学说指导分析胃肠息肉的基本病机演变,认为胃肠息肉病位在胃肠,涉及肝脾肾,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虚损,标实主要有痰、湿、热、瘀、毒。在治疗上,西医内镜下摘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而中医中药在治疗胃肠息肉这一重要的癌前病变性疾病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
作者:王德媛;曹志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高洪春教授为全国首批名中医药学家周次清教授的学术继承人,至今仍潜心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坚持工作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临床第一线,高洪春教授从医30余年,对心系疾病潜心研究,精于辨证论治,临床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对于窦性心动过缓一病,总结了出了证治特点。导师高洪春教授根据临床常见病例认为窦性心动过缓的病因病机不仅表现为虚、寒证,亦可表现为实证抑或虚实夹杂证。实邪不外痰浊、淤血,虚证则以心肾阳虚为主。故在治疗上除运用温、补法之外,更应注重辨证论治,虚实兼顾,治法上温补心肾的前提下,根据阳虚程度、标本的转化合兼夹症的有无,灵活处方遣药,临床收效甚佳。
作者:赵真真;高洪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单纯性鼻炎疗效。方法选取肺脾气虚型慢性单纯性鼻炎69例中,其中男36例,女33例;年龄小6岁,大13岁;病程短3个月,长3年,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抗生素及鼻腔局部滴用0.5%麻氟合剂,连用不超过7天,疗程间期可间断2天,至少2个疗程,多4个疗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6例,西医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同时加用中药玉屏风滴丸,早晚各服一次,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期间断2天,至少2个疗程,多4个疗程。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94.4%,对照组63.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单纯性鼻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药治疗,且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作者:孟庆萍;史霞;李慧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重用酸枣仁治疗顽固性失眠效果显著,本品能补养心肝之血而安神志。长用于肝胆血虚不能养心而致心烦不眠、多梦、不易寐等症。气血两虚者,常配黄芪、白术、白芍等同用;偏于阴虚肝旺者,常配白芍、决明子、生地黄、龙齿、牡蛎等同用。据现代研究证明,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催眠作用。若用量过小,则疗效欠佳,尤其对于重度年久不愈之失眠,更应以大剂量重拳出击,方能速收奇功。
作者:彭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肺纤维化临床表现重,西医治疗主要依赖激素,不良作用大。中医药目前在本病治疗中发挥了一定的优势,但疗效佳与否,主要取决于辨证论治,本文对肺纤维化的证候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付玲;刘勇;罗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耳针对中风后轻度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风后轻度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为3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于入院1周后给予耳针护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的改善。结果干预两周后实验组SDS得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耳穴压豆法可以改善中风后轻度抑郁患者的抑郁状况。
作者:杨青;杨淑萍;李晓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文通过查阅有关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文献,从黄褐斑的发病机制、针灸治疗方法、作用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方法有多种,如针刺、耳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刮痧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疗效。针灸主要通过调节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的平衡,调节内分泌及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来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
作者:向云霞;陈芷枫;李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通腑行气汤早期干预治疗急性胰腺炎腹内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甘油灌肠及乳果糖口服通便,治疗组1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腑行气汤胃管内注入及中药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检测两组患者膀胱内压( IAP)值来评价腹内压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腹内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早期干预能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病人升高的腹内压,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衰竭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甘辉虎;欧阳金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高血压是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严重损害靶器官,号称“无声杀手”,导师李晓主任医师对六味地黄丸理解深刻,用以治疗肝肾阴虚之高血压,此方经过适当加减化裁,即可治疗阴阳俱虚、肝阳上亢等多种证型的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运用六味地黄丸治疗高血压拓宽了我们的治疗思路,同时也体现中医的博大精深。
作者:于潇华;李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中医院校护理高等教育的背景我国护理高等教育起源于19世纪,曾是世界上早开展本科护理教育的国家之一,虽然1951年全国卫生大会后,护理高等教育曾一度停办,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卫生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护理高等教育,天津医科大学于1983年开始恢复护理本科教育,1985年有7所医学院校开办护理本科教育[1]。相较于西医院校,中医院校开展护理高等教育起步较晚,直至1986年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才开展了大专层次的高级护理专修班,而护理本科教育则到2000年才开始出现。
作者:徐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拟夏柴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两年复发率。方法选择1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口服自拟夏柴消疡汤与H2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分析,6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7%,两年复发率14.71%;对照组总有效率84.88%,两年复发率36.54%。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拟夏柴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坤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分析。方法选择10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应用,对照组给予消炎利胆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结果两组总体有效率相比较,经χ2检验,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张月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生大黄贴敷神阙穴对椎管内手术后患者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椎管内手术后患者遵医嘱予生大黄贴敷神阙穴,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1周,显效10例(25%);有效25例(70%);无效2例(5%)。结论生大黄贴敷神阙穴对椎管内手术后患者便秘疗效满意。
作者:杨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后其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采用单纯针灸治疗的对照组( 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靳玉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胃石症的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气滞食停,痰浊交阻。根据患者的症状,胃镜下的表现,辨析病机虚实的不同,可将胃石症分食滞胃脘、湿热食积、痰湿中阻、腑气不降,痰瘀内结、正气耗伤四型,进而选方组药。
作者:谭玉冰;曹志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