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早期干预对急性胰腺炎腹内高压的影响观察

甘辉虎;欧阳金红

关键词:通腑行气汤, 早期干预, 急性胰腺炎, 腹内高压
摘要:目的:观察通腑行气汤早期干预治疗急性胰腺炎腹内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甘油灌肠及乳果糖口服通便,治疗组1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腑行气汤胃管内注入及中药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检测两组患者膀胱内压( IAP)值来评价腹内压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腹内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早期干预能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病人升高的腹内压,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衰竭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内服联合针刀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

    目的:观察治疗早期中药内服联合针刀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服用本院制剂活血生骨止痛汤,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刀松解减压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配合康复锻炼,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8%,对照组为63.3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中药内服联合针刀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能迅速缓解髋关节囊内高压或关节囊积液所引起的疼痛不适,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方法简便,费用低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郭胜男;韦标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标准化之王氏中医踩跷法治疗各型颈椎病

    目的:区别于其他治疗颈椎病仅治疗病灶“痛点”的弊端,在短时间内,综合中西医辨证的基础对各型颈椎病进行系统、深入、无创伤有效的绿色诊治。方法将颈椎病诊治分为诊断、解痉、正骨、医嘱、康复训练五部分。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一种多功能床”(发明专利ZL 201010105125.2第1082452号),发挥出“王氏中医踩跷法”优势。结果王氏中医踩跷法的“对称、持久、柔和、有力、产热”可产生“安全的强渗透性”的技法,对颈椎解剖与经络共同对称的点、线、面综合诊治思路标本兼治,尽量在治疗时间和疗程缩短的情况下,有效率地解决颈椎病各型的相关症状,使颈椎的生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体现了“王氏中医踩跷法”的优势,缩短了颈椎病的治疗与康复的时间。

    作者:王维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杨仁德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吾师杨仁德为云南省第三批省级师带徒指导老师,从医中医临床医疗实践三十余年,精勤不倦,学验俱丰,擅长中医脾胃病的辨证论治。他认为西医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脾胃病的范畴,脾虚是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机,贯穿疾病的始终,健脾益气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基本大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随证加减,才能取得好的疗效。笔者有幸师从杨师,获益良多,现将老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杜刚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隔姜灸结合针刺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56例

    目的:观察隔姜灸肺俞穴结合针刺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随机抽取3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隔姜灸结合针刺治疗,于双肺俞穴行隔姜灸疗法,根据临床辨证选取穴位行针刺疗法。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临床控制9例(占25.7%),显效16例(占45.7%),有效7例(占20.0%),无效3例(占8.6%),总有效率91.4%。结论隔姜灸肺俞穴结合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作者:张宏胜;吴秀琼;李增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论足三里的定位和取穴--兼谈非经非穴点的选取

    足三里是目前针灸临床和科研的常用穴,但是关于其定位历代医家和文献的论述并不完全一致,尚存争议。而关于经穴定位的先后两个国家标准中足三里的定位也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分别是“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和“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的连线上”。笔者试图通过对比历代文献的相关论述并结合现代研究初步探讨足三里的定位和取穴。

    作者:高玉杰;秦杰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隔姜灸肺俞穴结合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隔姜灸肺俞穴结合针刺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随机抽取3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隔姜灸结合针刺治疗,于双肺俞穴行隔姜灸疗法,根据临床辨证选取穴位行针刺疗法。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临床控制9例(占25.7%),显效16例(占45.7%),有效7例(占20.0%),无效3例(占8.6%),总有效率91.4%。结论隔姜灸肺俞穴结合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作者:文雄;张宏胜;李增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加味牛角化斑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热研究

    发热是红斑狼疮患者在临床上的普遍表现现象,严重降低了人体抗病和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本研究利用牛角化斑汤为基本方,辨证治疗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热患者,治愈25例,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其中退热时间为2~23天,平均退热时间为8.5天。临床治疗结果显示加味牛角化斑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热效果显著。

    作者:镇树清;镇水清;镇万雄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生大黄贴敷神阙穴对椎管内手术后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大黄贴敷神阙穴对椎管内手术后患者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椎管内手术后患者遵医嘱予生大黄贴敷神阙穴,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1周,显效10例(25%);有效25例(70%);无效2例(5%)。结论生大黄贴敷神阙穴对椎管内手术后患者便秘疗效满意。

    作者:杨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单兆伟教授运用升降宣润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

    总结单兆伟教授运用升降宣润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介绍运用调理升降、润养阴分、宣通食管、糊剂护膜等四个方面治疗GERD的思路及用药经验。

    作者:时乐;单兆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议吴门医派兴盛之因

    吴门医派是江苏苏州一大地域性医学流派。起源于元代、发展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其学术相传至今未衰。这一学术流派的兴盛与其苏州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医家自身素养、经济文化背景、医派自身因素有关。

    作者:王菲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搜索1995-2014年期间针灸治疗梅尼埃病的相关文献,从传统针刺、艾灸、火针、头皮针、耳针、针灸联合中药、针灸配合穴位注射、针灸配合高压氧舱等方面进行整理并总结、阐述。结果针灸是治疗梅尼埃病的有效手段,肯定了针灸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结论针灸治疗梅尼埃病有一定优势,但目前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并提出作者的问题与展望,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及研究方向提供思路。

    作者:刘唯;李安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头面部疾病3则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出《金匮要略》,由薏苡仁、附子、败酱草组成,原方用治肠痈脓成,现临床多用此方治疗慢性阑尾炎、慢性结肠炎等腹部疾病。笔者遵其方义,加以发挥,临床广泛应用于头面部多种疾病中,临床疗效确切,现记录如下,与同道探讨。

    作者:熊鸣峰;吴春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皮腱鞘松解术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

    目的:观察经皮腱鞘松解术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78例,采用经皮腱鞘松解术治疗,Ⅱ组82例,采用推拿加封闭治疗,一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Ⅰ组疗效明显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腱鞘松解术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的疗效确切。

    作者:张忠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从肝脾论失眠的病因病机

    充足的睡眠是健康不可或缺的。失眠作为一种身心疾病,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探讨其病因病机对该病的认识尤为重要。从古至今,中医学对失眠病因病机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失眠的病机总属阴阳失调。生理病理上,失眠的发生和肝、脾两脏关系密切。思虑劳倦,内伤脾胃,运化失职,肝气郁结,疏泄失司等因素,均可使神不安而致失眠。

    作者:赵欢欢;黄俊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张从正治疗痛证思路的探究

    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从正对于治疗疼痛有着丰富的治验,本文从其代表作进行文献梳理,探讨了他对疼痛机理的认识及治疗思路。

    作者:赵令竹;林大勇;卢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概况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其机制主要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病情复杂多变。近年逐渐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而针药结合可使中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针刺辅助治疗本病,可明显增强通腑导滞、解毒清热、止呕、利胆等功效,改善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体征,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综述了近年针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概况。

    作者:张玲霖;梁繁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女性抗精子免疫性不孕中医治疗思路探析

    免疫性不孕是指因生殖系统抗原的自身免疫或同种免疫导致生殖内环境改变而引起的不孕症,在不孕症患者中占20%[1],其中抗精子抗体( AsAb )为多见,现结合我院多年临床实践,就中医药治疗抗精子免疫性不孕的思路做一探析。

    作者:闫和平;吴茂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药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28例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给予口服中药,配合脐疗;对照组63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半年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治疗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0.01),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 P<0.05)。结论中药联合脐疗组治愈率高,复发少,疗效优于西药组。

    作者:祁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龙胆泻肝汤在皮肤科应用举隅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原方是主治肝经之病名方,其主要功效是泻肝胆实火利下焦湿热,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栀子、黄芩、当归尾、生地、甘草10味中药组成,临床多运用治疗内脏之病。笔者根据龙胆泻肝汤的方药组成以及功效,灵活运用治疗结节性斑带状疱疹、湿疹等皮肤病,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景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补益肺脾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浅析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辨证主要表现为肺脾虚弱,痰饮内伏,因此补益肺脾,调节阴阳平衡是防治哮喘的重要方法。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补肺健脾,益气固卫,能够改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

    作者:余常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