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足三里的定位和取穴--兼谈非经非穴点的选取

高玉杰;秦杰星

关键词:足三里, 非经非穴点, 《圣济总录》
摘要:足三里是目前针灸临床和科研的常用穴,但是关于其定位历代医家和文献的论述并不完全一致,尚存争议。而关于经穴定位的先后两个国家标准中足三里的定位也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分别是“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和“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的连线上”。笔者试图通过对比历代文献的相关论述并结合现代研究初步探讨足三里的定位和取穴。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单纯性鼻炎36例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单纯性鼻炎疗效。方法选取肺脾气虚型慢性单纯性鼻炎69例中,其中男36例,女33例;年龄小6岁,大13岁;病程短3个月,长3年,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抗生素及鼻腔局部滴用0.5%麻氟合剂,连用不超过7天,疗程间期可间断2天,至少2个疗程,多4个疗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6例,西医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同时加用中药玉屏风滴丸,早晚各服一次,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期间断2天,至少2个疗程,多4个疗程。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94.4%,对照组63.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单纯性鼻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药治疗,且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作者:孟庆萍;史霞;李慧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早泄论治再说

    本文探讨分析了早泄之致病因素、发病机理、辨证论治及预防保健,并结合作者多年理论探讨、实验研究与临床经验,从哲学之现象本质、共性个性、物质功能、整体局部、规律记忆以及身体心理等方面,详尽阐述了本病之理、法、方、药与临证论治备要体会等。

    作者:王劲松;王心恒;徐福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8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经过在院及出院后的综合护理指导,两组在FPG、2 hPG、HbA1C治疗前相比较,两组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在FPG、2 hPG、HbA1C两组组间比较(P<0.01或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在低血糖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血糖达标率,降低高血糖发生率。

    作者:靳建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师资状况的分析与思考--以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为例

    1中医院校护理高等教育的背景我国护理高等教育起源于19世纪,曾是世界上早开展本科护理教育的国家之一,虽然1951年全国卫生大会后,护理高等教育曾一度停办,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卫生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护理高等教育,天津医科大学于1983年开始恢复护理本科教育,1985年有7所医学院校开办护理本科教育[1]。相较于西医院校,中医院校开展护理高等教育起步较晚,直至1986年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才开展了大专层次的高级护理专修班,而护理本科教育则到2000年才开始出现。

    作者:徐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从“脾主卫”学说浅述胃肠息肉

    以“脾主卫”学说指导分析胃肠息肉的基本病机演变,认为胃肠息肉病位在胃肠,涉及肝脾肾,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虚损,标实主要有痰、湿、热、瘀、毒。在治疗上,西医内镜下摘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而中医中药在治疗胃肠息肉这一重要的癌前病变性疾病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

    作者:王德媛;曹志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皮腱鞘松解术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

    目的:观察经皮腱鞘松解术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78例,采用经皮腱鞘松解术治疗,Ⅱ组82例,采用推拿加封闭治疗,一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Ⅰ组疗效明显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腱鞘松解术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的疗效确切。

    作者:张忠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从桂枝汤方后注谈服中药的饮食禁忌

    服中药的饮食禁忌理论源远流长,多源于人的实践积累和临床经验总结。所谓“药食同源”,药后饮食不当不仅会减弱药物的治疗作用,甚者会加重、延误病情,危害身体健康。通过分析张仲景《伤寒论》桂枝汤方后注中提及服药后的饮食禁忌,探讨饮食禁忌的理论渊源和不合理的药后饮食损伤人体的机理,并结合自身中医临床,从四时、体质、疾病、药物、生理期五方面的差异性论述服中药后的饮食禁忌,以指导患者服中药后的合理饮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兴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硬膜外腔封闭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腰腿痛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药物封闭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腰腿痛患者运用硬膜外腔药物封闭疗法,配合中医辨证分为寒湿型,湿热型,瘀血型,肾虚型治疗。一个疗程一周,连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31例,显效17例,无效5例。结论硬膜外腔封闭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腰腿痛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贵荣;赵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夏柴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夏柴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两年复发率。方法选择1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口服自拟夏柴消疡汤与H2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分析,6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7%,两年复发率14.71%;对照组总有效率84.88%,两年复发率36.54%。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拟夏柴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坤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雾化一号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雾化一号在气管切开雾化护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脑外科行气管切开的患者210例进行雾化护理,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105例,对照组采用雾化吸入庆大霉素加蛋白酶传统治疗,观察组采用雾化一号吸入治疗。结果治疗1周后临床总疗效率对照组81.9%,观察组95.2%,观察组患者发热及啰音等体征消失时间及胸片病灶消散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雾化一号在气管切开雾化护理中,可降低病死率,缩短病程,提高拔管率。

    作者:陈燕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当归双参蛤蟆油片的遗传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当归双参蛤蟆油片的遗传毒性,看是否其具有致突变的可能,为其开发利用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15193-200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当归双参蛤蟆油片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 Ames)实验。结果当归双参蛤蟆油片Ames实验的结果为阴性。结论当归双参蛤蟆油片未见遗传毒性作用,安全性有保障。

    作者:钱星文;刘凡;彭菊;李俊葵;刘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从《素问?异法方宜论》看中医如何发展

    本文就目前中医界对中医发展不同的看法进行了论述,大致有三种:一种为中医人员应该继承中医传统,做“铁杆中医”“纯中医”;另一种为中医人员应该现代化;再一种为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所谓的两条腿走路。同时分析了各种观点的形成,认为各种观点是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一步一步总结出来的。后通过对《素问?异法方宜论》的学习分析指出:中医学应包容认同所有有利于病人的方式、方法,吸收所有有利于医学发展的知识、技能,吸收所有代表先进文化的理念。摒弃的中西之争,门户之见。应“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

    作者:刘革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药物配合康复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药物配合康复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瘫痪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卒中后中枢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4例,给予两组患者药物配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与配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Barthel指数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肢体运动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药物配合康复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瘫痪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日常生活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李信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析胃肠道菌群与中医“胃气”思想

    健康人的胃肠道中存在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菌群,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菌群也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和种类特征,不同的菌种对人体的免疫、代谢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胃肠道菌群和中医保胃气思想对进一步论证是否能够延长人类寿命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赵艳利;郭淑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后其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采用单纯针灸治疗的对照组( 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靳玉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隔姜灸结合针刺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56例

    目的:观察隔姜灸肺俞穴结合针刺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随机抽取3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隔姜灸结合针刺治疗,于双肺俞穴行隔姜灸疗法,根据临床辨证选取穴位行针刺疗法。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临床控制9例(占25.7%),显效16例(占45.7%),有效7例(占20.0%),无效3例(占8.6%),总有效率91.4%。结论隔姜灸肺俞穴结合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作者:张宏胜;吴秀琼;李增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论足三里的定位和取穴--兼谈非经非穴点的选取

    足三里是目前针灸临床和科研的常用穴,但是关于其定位历代医家和文献的论述并不完全一致,尚存争议。而关于经穴定位的先后两个国家标准中足三里的定位也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分别是“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和“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的连线上”。笔者试图通过对比历代文献的相关论述并结合现代研究初步探讨足三里的定位和取穴。

    作者:高玉杰;秦杰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系疾病55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系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静脉输注抗菌素、茶碱类药物、激素及吸氧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运用经方(寒证用小青龙汤,热证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咳嗽、咳痰及喘息消失时间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系疾病疗效显著。

    作者:王永成;罗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风膏治疗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风膏在脑出血恢复期应用后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处于脑出血恢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除给予稳控血压、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外,观察组加服中风膏,对照组加服胞磷胆碱钠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风病临床症候评价积分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风病临床症候评价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改善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风膏在脑出血恢复期应用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英瑞;张英菊;李妍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刮痧治疗亚健康态入睡延迟32例

    亚健康态入睡延迟是亚健康失眠状态中以入睡延迟为突出表现者,主要表现为入睡时间延长,辗转反侧,迟迟不能入睡,醒后疲乏困倦,缺乏睡眠满足感。属于中医学“不得暝”、“不得卧”、“不寐”的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营卫失和、阳不入阴。多见于气郁、湿热、气虚、阴虚等体质偏颇人群。笔者跟随导师王超主任医师在四川省中西医院亚健康中心门诊应用刮痧治疗亚健康态入睡延迟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小结如下。

    作者:彭小莉;宋登丽;王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