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素问?异法方宜论》看中医如何发展

刘革命

关键词:中医发展, 异法方宜论, 中医经典著作
摘要:本文就目前中医界对中医发展不同的看法进行了论述,大致有三种:一种为中医人员应该继承中医传统,做“铁杆中医”“纯中医”;另一种为中医人员应该现代化;再一种为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所谓的两条腿走路。同时分析了各种观点的形成,认为各种观点是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一步一步总结出来的。后通过对《素问?异法方宜论》的学习分析指出:中医学应包容认同所有有利于病人的方式、方法,吸收所有有利于医学发展的知识、技能,吸收所有代表先进文化的理念。摒弃的中西之争,门户之见。应“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十二指肠淤积症辨证施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消食化积,理气通腑类中药配伍治疗十二指肠淤积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大黄泻心汤为主方加减治疗十二指肠淤积症72例。结果总有效率87.50%。结论本方具有消食化积,理气通腑的作用,对于饮食物壅滞十二指肠而不下,导致脘腹撑胀,疼痛,嗳气,纳呆食减,恶心呕吐,大便秘结等症疗效明显,作用稳定持久。据临床实验证明中药不仅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能修复破损的胃粘膜,消除病症反复发作根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翠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药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28例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给予口服中药,配合脐疗;对照组63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半年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治疗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0.01),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 P<0.05)。结论中药联合脐疗组治愈率高,复发少,疗效优于西药组。

    作者:祁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药理实验室绿色环保化建设探讨

    实现药理实验室绿色化是药理实验教学和科研人员所面对的新课题。本文探讨了目前高校药理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实验教学、实验准备和实验室管理等几个方面讨论了构建绿色药理实验平台的重要性及实施的主要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师生的绿色实验意识。

    作者:张明昊;李玉洁;潘晓丽;孙曙光;李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背肌筋膜炎31例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痛处局部取穴以缓解肌肉痉挛,手法治疗以使失稳的椎体和紧张的肌肉松解复位。结果31例中,痊愈22例,好转9例,有效率100%。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该病,疗程短,见效快,通过对胸椎关节及肌肉韧带的整复,可以减少疼痛,防止复发。

    作者:王翠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夏柴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夏柴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两年复发率。方法选择1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口服自拟夏柴消疡汤与H2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分析,6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7%,两年复发率14.71%;对照组总有效率84.88%,两年复发率36.54%。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拟夏柴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坤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缓慢型心率失常的中医分型辨治探微

    缓慢型心率失常属于中医“胸痹”“怔仲”“厥证”的范畴,其病因多与外感六淫、痰浊内雍、七情内伤、年老体虚、先天不足等有关。按中医辨证可分为外邪痹阻、气滞血瘀、痰浊雍阻、心肺气虚、心肾阳虚五型,分别采用相应的治则和方药,效果肯定,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陈泉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我院中药饮片处方调配差错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提高中药饮片调配的准确率,探讨降低饮片调配差错的相应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12月的108张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的处方,分析调配差错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探讨其应对措施。结果2013年中药饮片处方总量为15728张,出现调剂差错108张,差错发生率为0.69%,其中漏配药占调剂差错的45.37%,脚注错误占28.70%,配错药占13.89%,多配药占7.41%,用法剂量错误占4.63%。结论掌握饮片调配差错类型特点,制定处方调配差错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中药饮片调配的准确率,保证临床疗效与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付丽芳;李志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析胃肠道菌群与中医“胃气”思想

    健康人的胃肠道中存在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菌群,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菌群也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和种类特征,不同的菌种对人体的免疫、代谢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胃肠道菌群和中医保胃气思想对进一步论证是否能够延长人类寿命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赵艳利;郭淑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8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本院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将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治疗组选用西药和中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症状改善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血尿淀粉酶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总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单纯的西医组,疗效确切。

    作者:李世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后其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采用单纯针灸治疗的对照组( 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靳玉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论六味地黄丸治高血压

    高血压是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严重损害靶器官,号称“无声杀手”,导师李晓主任医师对六味地黄丸理解深刻,用以治疗肝肾阴虚之高血压,此方经过适当加减化裁,即可治疗阴阳俱虚、肝阳上亢等多种证型的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运用六味地黄丸治疗高血压拓宽了我们的治疗思路,同时也体现中医的博大精深。

    作者:于潇华;李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合理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抗感染、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和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治疗后50例患儿中显效19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9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与治疗前相比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肺炎伴随有心力衰竭的患儿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可明显加快患儿康复速度,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概述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作为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常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方法已日见弊端。而中医药有副作用小、价格低廉、辨证施治等优点,经临床实验验证中药雾化对于哮喘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作者:徐增梅;苗同艳;尹婷婷;马啸;丁伟伟;李泽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缠腰火丹的辨证施护

    缠腰火丹即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学亦称“聚星障”、“蜘蛛疮”,多由于情志不畅,饮食失调,脾失健运,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湿热蕴结,兼感毒邪而致湿热毒蕴积肌肤而生,是一种在皮肤上簇集水疱沿身体一侧带状分布,伴痛如火燎如针刺为主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多见老年人、体质虚弱者,好发春秋季节。对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常用病毒唑、阿昔洛韦、消炎痛和维生素类药物,但治疗时间长,疗效缓慢。中医药对本病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和良好临床疗效。临床带状疱疹分为肝经郁热型、脾虚湿盛型、气滞血瘀型等,对症治疗及施护,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海英;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湿热体质的中医调养护理

    湿热体质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面垢油光,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等症状,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1]。我科综合多种针灸方法“杂合以治”[2],同时配合中医体质护理和中医体质教育,调治63例湿热体质患者,获得了满意疗效,现将中医体质护理分别从情志、季节、起居、食膳、运动及不适症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亚妹;王淑芳;侯献兵;刘英莉;张金鑫;沈振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止泻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泻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止泻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儿23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止泻散,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8.33%,对照组治愈率为89.6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止泻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泻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于焕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析五味子的临床效用

    五味子为传统中药,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五味子果实甘、酸、辛、苦、咸五味俱全,故名五味子。俱有宁心安神、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之功效,可益五脏之气。结合其现代药理学研究,五味子含有五味子多糖、五味子挥发油、五味子木脂素和维生素等化学有效成分,分别对心肝脾肺肾五脏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是临床保肝降酶的首选药材。只要因病制宜,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疗效颇佳。现将其药理作用及临床效用介绍如下。

    作者:周海燕;孟昭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热惊厥患儿发作的家庭急救及预防

    小儿高热惊厥多发生在家庭,具有突发、凶险、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发作时往往没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在场急救指导,所以应该给家长普及高热惊厥急救措施,就医指导及家庭预防常识,让家庭成为紧急救治的前哨,在第一时间采取积极科学的急救措施,控制惊厥发作,减少高热惊厥发作的意外伤害及并发症,降低复发率。对包括高热惊厥患儿家长在内的63位患儿家长进行指导。63位家长基本掌握了高热惊厥知识,26例高热惊厥患儿半年后电话回访,无一例复发。

    作者:魏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针灸治疗子宫脱垂20例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针灸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基础组和针药组。基础组20例,采用基础治疗、支持疗法、加强盆底肌肉训练及营养饮食调护;针药组20例,在基础组治疗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子宫脱垂及回纳阴道变化情况。结果针药组子宫回纳效果明显优于基础组( 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针灸有很好的治疗子宫脱垂的作用。

    作者:方先钧;翟天宋;吴祥颖;董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查阅有关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文献,从黄褐斑的发病机制、针灸治疗方法、作用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方法有多种,如针刺、耳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刮痧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疗效。针灸主要通过调节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的平衡,调节内分泌及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来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

    作者:向云霞;陈芷枫;李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