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梅;苗同艳;尹婷婷;马啸;丁伟伟;李泽庚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治疗慢性胃炎致急性呕吐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共100例,治疗组60例,采用旋覆代赭汤,以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法,对照组40例,用盐酸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 ml/10 mg,肌注,多潘立酮片(吗丁啉)10 mg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72.5%,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结论旋覆代赭汤治疗慢性胃炎致急性呕吐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德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50例,采取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在降压以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都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天平;舒一容;王凯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药物封闭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腰腿痛患者运用硬膜外腔药物封闭疗法,配合中医辨证分为寒湿型,湿热型,瘀血型,肾虚型治疗。一个疗程一周,连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31例,显效17例,无效5例。结论硬膜外腔封闭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腰腿痛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贵荣;赵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风膏在脑出血恢复期应用后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处于脑出血恢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除给予稳控血压、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外,观察组加服中风膏,对照组加服胞磷胆碱钠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风病临床症候评价积分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风病临床症候评价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改善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风膏在脑出血恢复期应用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英瑞;张英菊;李妍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隔姜灸肺俞穴结合针刺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随机抽取3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隔姜灸结合针刺治疗,于双肺俞穴行隔姜灸疗法,根据临床辨证选取穴位行针刺疗法。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临床控制9例(占25.7%),显效16例(占45.7%),有效7例(占20.0%),无效3例(占8.6%),总有效率91.4%。结论隔姜灸肺俞穴结合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作者:张宏胜;吴秀琼;李增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中医院校护理高等教育的背景我国护理高等教育起源于19世纪,曾是世界上早开展本科护理教育的国家之一,虽然1951年全国卫生大会后,护理高等教育曾一度停办,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卫生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护理高等教育,天津医科大学于1983年开始恢复护理本科教育,1985年有7所医学院校开办护理本科教育[1]。相较于西医院校,中医院校开展护理高等教育起步较晚,直至1986年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才开展了大专层次的高级护理专修班,而护理本科教育则到2000年才开始出现。
作者:徐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为了确定马鞭草中毛蕊花苷的提取条件,采用HPLC监测,比较提取温度、提取溶剂、提取次数等因素。结果表明,佳提取条件为:以80%乙醇与干燥马鞭草以75∶10(体积( mL)∶重量( g))的比例在65℃提取12个小时,连续提取3次。
作者:陈改敏;龚如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消食化积,理气通腑类中药配伍治疗十二指肠淤积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大黄泻心汤为主方加减治疗十二指肠淤积症72例。结果总有效率87.50%。结论本方具有消食化积,理气通腑的作用,对于饮食物壅滞十二指肠而不下,导致脘腹撑胀,疼痛,嗳气,纳呆食减,恶心呕吐,大便秘结等症疗效明显,作用稳定持久。据临床实验证明中药不仅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能修复破损的胃粘膜,消除病症反复发作根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翠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孙伟正教授从事临床治疗血液病数十年,用中西医相结合的观点分析再障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方法,孙老将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提出“阳虚易治,阴虚难调”观点,对此病根据肾阴阳之偏颇进行调理,方获佳效。
作者:孙凤;蒋晓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初春季节,乍暖犹寒,外感风寒颇为多见。若患者素有痰湿内蕴,易形成客寒包火之证。叶天士对此类证候病因、病机、治法、护理的论述颇为精详,对临床有很大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导师刘景源教授的临床经验对叶氏之论进行阐发,以期在临床中得以推广应用。另外,叶天士对深秋季节外感凉燥邪气所导致的发热咳嗽之证论述亦颇精详。对凉燥与风温的鉴别,尤具临床指导意义,文中一并加以解析。
作者:刘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胃石症的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气滞食停,痰浊交阻。根据患者的症状,胃镜下的表现,辨析病机虚实的不同,可将胃石症分食滞胃脘、湿热食积、痰湿中阻、腑气不降,痰瘀内结、正气耗伤四型,进而选方组药。
作者:谭玉冰;曹志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内障丸为我院院内制剂,黑卫药制字(1996)0255号,6 g/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批号:20080117。名老中医王秀霞教授早将其运用于妇科,笔者的导师姚美玉教授就院内制剂的运用举行了名为“异病同治—辨证应用院内制剂”的讲座,本文就导师姚美玉教授的讲座做出总结,以期为内障丸的运用提供参考。
作者:姚美玉;杨德芳;王秀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理论依据1.1《伤寒论》三阴三阳及三阴三阳病欲解时1.1.1《伤寒论》三阴三阳《伤寒论》三阴三阳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三阴三阳感受寒邪后,人体发生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荣卫、气血变化,产生疾病,仲景制定理、法、方、药,而成为《伤寒论》。
作者:邹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从正对于治疗疼痛有着丰富的治验,本文从其代表作进行文献梳理,探讨了他对疼痛机理的认识及治疗思路。
作者:赵令竹;林大勇;卢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痰湿体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体质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痰湿体质的特点,论述痰湿体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发病作用,拓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思路。
作者:于川;申斌;徐寅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吴门医派是江苏苏州一大地域性医学流派。起源于元代、发展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其学术相传至今未衰。这一学术流派的兴盛与其苏州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医家自身素养、经济文化背景、医派自身因素有关。
作者:王菲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IgA肾病是以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的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由法国病理学家Berger和Hinglais于1968年早报道,目前为全球公认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迄今为止, IgA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现已确定该病呈进展性,终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 ESRD),相关文献报道,约15%~20%的IgA肾病患者在10年后进展为ESRD,约25%~40%的患者在20年后进展为ESRD[1]。同时,部分西医治疗疗效不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故对IgA肾病发病机制及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是现代肾病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作者:邹粤;于雪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4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82例确诊为失眠症的患者,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同时给于情志护理、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82例患者:治愈38例,好转36例,无效8例。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明显改善睡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王芳;李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姜坤教授认为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要以调冲任为本,而调冲任又当调脏腑、和气血,其中尤须注重肝、脾、肾三脏。肝、脾、肾三脏功能调和,则气血自滋,冲任自调,诸病不起。姜教授以中医药为主,辅助心理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作者:梁少琴;冯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拟夏柴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两年复发率。方法选择1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口服自拟夏柴消疡汤与H2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分析,6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7%,两年复发率14.71%;对照组总有效率84.88%,两年复发率36.54%。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拟夏柴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坤买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