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先钧;翟天宋;吴祥颖;董莉
目的:观察中药雾化一号在气管切开雾化护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脑外科行气管切开的患者210例进行雾化护理,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105例,对照组采用雾化吸入庆大霉素加蛋白酶传统治疗,观察组采用雾化一号吸入治疗。结果治疗1周后临床总疗效率对照组81.9%,观察组95.2%,观察组患者发热及啰音等体征消失时间及胸片病灶消散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雾化一号在气管切开雾化护理中,可降低病死率,缩短病程,提高拔管率。
作者:陈燕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为了确定马鞭草中毛蕊花苷的提取条件,采用HPLC监测,比较提取温度、提取溶剂、提取次数等因素。结果表明,佳提取条件为:以80%乙醇与干燥马鞭草以75∶10(体积( mL)∶重量( g))的比例在65℃提取12个小时,连续提取3次。
作者:陈改敏;龚如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护理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周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护理对妇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70例妇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于术后4 h开始以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并按摩,每2小时1次,每次20 min,直至肛门排气。其疗效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疗效相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显著提前,术后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均P<0.01)。结论耳穴埋籽护理能够促进妇科术后患者排气,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黄冬梅;司瑞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小儿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居首位,占儿科住院患儿的24.5%~65.2%[1]。病情较重,变化较快,且易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或中毒性脑病等,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再度出现,直接危及患儿的生命。因此在小儿肺炎的护理过程中,应从整体出发,综合实施,只有密切观察小儿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抢救、治疗和完善的护理措施,才能提高小儿肺炎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防治发生窒息。
作者:张萌;白青云;李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2012年5月-2013年12月,我院儿科采用补脾益气推拿法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并以中药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此病进行对比,疗效满意,具体如下。
作者:李慧梅;朱丽霞;利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内障丸为我院院内制剂,黑卫药制字(1996)0255号,6 g/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批号:20080117。名老中医王秀霞教授早将其运用于妇科,笔者的导师姚美玉教授就院内制剂的运用举行了名为“异病同治—辨证应用院内制剂”的讲座,本文就导师姚美玉教授的讲座做出总结,以期为内障丸的运用提供参考。
作者:姚美玉;杨德芳;王秀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五痿汤加减方结合中医康复治疗外伤性截瘫的疗效,以期提高本病诊治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采用本法治疗的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配合五痿汤加减方治疗,分析其在临床上的效果等情况。结果27例患者经用上法治疗后,随访3个月评价总疗效,疗效显著,有效率92.6%。结论临床研究证实,五痿汤加减方结合中医康复治疗外伤性截瘫,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明哲;陈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文综述了中医各医家分别从不同病变阶段,不同病因病机,以及专方专药等方面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概况。
作者:汤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治疗早期中药内服联合针刀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服用本院制剂活血生骨止痛汤,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刀松解减压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配合康复锻炼,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8%,对照组为63.3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中药内服联合针刀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能迅速缓解髋关节囊内高压或关节囊积液所引起的疼痛不适,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方法简便,费用低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郭胜男;韦标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充足的睡眠是健康不可或缺的。失眠作为一种身心疾病,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探讨其病因病机对该病的认识尤为重要。从古至今,中医学对失眠病因病机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失眠的病机总属阴阳失调。生理病理上,失眠的发生和肝、脾两脏关系密切。思虑劳倦,内伤脾胃,运化失职,肝气郁结,疏泄失司等因素,均可使神不安而致失眠。
作者:赵欢欢;黄俊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分析。方法选择10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应用,对照组给予消炎利胆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结果两组总体有效率相比较,经χ2检验,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张月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姜坤教授认为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要以调冲任为本,而调冲任又当调脏腑、和气血,其中尤须注重肝、脾、肾三脏。肝、脾、肾三脏功能调和,则气血自滋,冲任自调,诸病不起。姜教授以中医药为主,辅助心理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作者:梁少琴;冯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射干麻黄汤是治疗寒饮、咳喘的名方,凡属寒饮内伏,水寒上射肺系所致咳喘者,皆可使用。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患。也可用于肺心病、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等疾病。临床上只要掌握该方的适应症,便可使用。
作者:郝文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吾师杨仁德为云南省第三批省级师带徒指导老师,从医中医临床医疗实践三十余年,精勤不倦,学验俱丰,擅长中医脾胃病的辨证论治。他认为西医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脾胃病的范畴,脾虚是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机,贯穿疾病的始终,健脾益气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基本大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随证加减,才能取得好的疗效。笔者有幸师从杨师,获益良多,现将老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杜刚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缓慢型心率失常属于中医“胸痹”“怔仲”“厥证”的范畴,其病因多与外感六淫、痰浊内雍、七情内伤、年老体虚、先天不足等有关。按中医辨证可分为外邪痹阻、气滞血瘀、痰浊雍阻、心肺气虚、心肾阳虚五型,分别采用相应的治则和方药,效果肯定,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陈泉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耳针对中风后轻度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风后轻度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为3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于入院1周后给予耳针护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的改善。结果干预两周后实验组SDS得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耳穴压豆法可以改善中风后轻度抑郁患者的抑郁状况。
作者:杨青;杨淑萍;李晓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针对旧解“发汗”句是言禁忌,“汤主之”句接在“脉沉紧”后等,新解。“逆”为停滞,非上逆。“头眩”的头晕目眩是头目清窍失阳温养,使视觉失实,位觉失衡,非水饮上蒙清阳。“发汗则动经”是举一误治例言脾阳虚甚时,而非禁忌。禁忌岂限汗法?可换递进连词“甚则”。“身为振振摇”病不在躯干肢体,而在头目眩晕之甚。比82条同处一证之“身瞤动”重,而比“振振欲擗地”轻,而居其中。故只要有眩晕,就会有振摇。故震颤不拘轻重,因人而异,不拘脾肾,与证无关。另据药用桂枝和脉沉反汗言误及句中语气词“者”。合属苓汤一症,原文不错,不分两截。
作者:高伯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文通过查阅有关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文献,从黄褐斑的发病机制、针灸治疗方法、作用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方法有多种,如针刺、耳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刮痧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疗效。针灸主要通过调节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的平衡,调节内分泌及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来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
作者:向云霞;陈芷枫;李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文就目前中医界对中医发展不同的看法进行了论述,大致有三种:一种为中医人员应该继承中医传统,做“铁杆中医”“纯中医”;另一种为中医人员应该现代化;再一种为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所谓的两条腿走路。同时分析了各种观点的形成,认为各种观点是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一步一步总结出来的。后通过对《素问?异法方宜论》的学习分析指出:中医学应包容认同所有有利于病人的方式、方法,吸收所有有利于医学发展的知识、技能,吸收所有代表先进文化的理念。摒弃的中西之争,门户之见。应“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
作者:刘革命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