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味牛角化斑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热研究

镇树清;镇水清;镇万雄

关键词:加味牛角化斑汤, 发热, 辨证治疗
摘要:发热是红斑狼疮患者在临床上的普遍表现现象,严重降低了人体抗病和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本研究利用牛角化斑汤为基本方,辨证治疗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热患者,治愈25例,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其中退热时间为2~23天,平均退热时间为8.5天。临床治疗结果显示加味牛角化斑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热效果显著。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隔姜灸肺俞穴结合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隔姜灸肺俞穴结合针刺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随机抽取3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隔姜灸结合针刺治疗,于双肺俞穴行隔姜灸疗法,根据临床辨证选取穴位行针刺疗法。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临床控制9例(占25.7%),显效16例(占45.7%),有效7例(占20.0%),无效3例(占8.6%),总有效率91.4%。结论隔姜灸肺俞穴结合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作者:文雄;张宏胜;李增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概况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其机制主要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病情复杂多变。近年逐渐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而针药结合可使中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针刺辅助治疗本病,可明显增强通腑导滞、解毒清热、止呕、利胆等功效,改善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体征,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综述了近年针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概况。

    作者:张玲霖;梁繁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论足三里的定位和取穴--兼谈非经非穴点的选取

    足三里是目前针灸临床和科研的常用穴,但是关于其定位历代医家和文献的论述并不完全一致,尚存争议。而关于经穴定位的先后两个国家标准中足三里的定位也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分别是“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和“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的连线上”。笔者试图通过对比历代文献的相关论述并结合现代研究初步探讨足三里的定位和取穴。

    作者:高玉杰;秦杰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咳嗽经验总结

    小儿咳嗽为现代儿科门诊常见疾病,因其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加之小儿生活不能自理,家长调护不当,使其具有其独特的病机及证治分型,因此在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经验中,各医家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及用药经验。本文通过对当代名中医对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邪犯肺、痰热咳嗽、痰湿咳嗽、气虚咳嗽、阴虚咳嗽、食积咳嗽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用药经验,组方等进行阐述,综述了名中医对小儿咳嗽的治疗经验。

    作者:李永明;周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龙胆泻肝汤在皮肤科应用举隅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原方是主治肝经之病名方,其主要功效是泻肝胆实火利下焦湿热,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栀子、黄芩、当归尾、生地、甘草10味中药组成,临床多运用治疗内脏之病。笔者根据龙胆泻肝汤的方药组成以及功效,灵活运用治疗结节性斑带状疱疹、湿疹等皮肤病,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景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针灸治疗子宫脱垂20例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针灸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基础组和针药组。基础组20例,采用基础治疗、支持疗法、加强盆底肌肉训练及营养饮食调护;针药组20例,在基础组治疗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子宫脱垂及回纳阴道变化情况。结果针药组子宫回纳效果明显优于基础组( 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针灸有很好的治疗子宫脱垂的作用。

    作者:方先钧;翟天宋;吴祥颖;董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概述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作为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常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方法已日见弊端。而中医药有副作用小、价格低廉、辨证施治等优点,经临床实验验证中药雾化对于哮喘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作者:徐增梅;苗同艳;尹婷婷;马啸;丁伟伟;李泽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合理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抗感染、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和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治疗后50例患儿中显效19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9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与治疗前相比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肺炎伴随有心力衰竭的患儿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可明显加快患儿康复速度,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8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本院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将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治疗组选用西药和中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症状改善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血尿淀粉酶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总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单纯的西医组,疗效确切。

    作者:李世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自拟中药解郁汤加减治疗郁证50例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解郁汤加减治疗阴虚火旺型郁证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给予自拟中药解郁汤加减治疗。结果痊愈15例,显效3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91%。结论自拟中药解郁汤加减治疗阴虚火旺型郁证疗效确切。

    作者:余德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止痛中药临床运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疼痛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中医学对疼痛有较广泛而深刻的论述,外感六淫疫疠和内伤情志及痰饮、瘀血、饮食及素体虚弱等均可导致气血紊乱,功能失调,所谓“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中医通过审因辨痛,选择用药,在临床痛证治疗和止痛中药配伍运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中医痛证研究的审因论治和止痛中药现代机理研究等方面综述,以期为拓展止痛中药的应用范围,大程度地发挥止痛中药的优势,临床痛证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张琪;蔡倩云;朱洁;蒋雨;刘长安;宋睿;汪国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冯宪章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

    目的:总结冯宪章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经验。方法将过敏性紫癜辨证分型论治。结果血热型用赵氏凉血五根汤加味以凉血化瘀止血;脾虚型以四君子汤加味益气摄血,化瘀止血。结论冯宪章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郑志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夏柴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夏柴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两年复发率。方法选择1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口服自拟夏柴消疡汤与H2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分析,6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7%,两年复发率14.71%;对照组总有效率84.88%,两年复发率36.54%。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拟夏柴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坤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十二指肠淤积症辨证施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消食化积,理气通腑类中药配伍治疗十二指肠淤积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大黄泻心汤为主方加减治疗十二指肠淤积症72例。结果总有效率87.50%。结论本方具有消食化积,理气通腑的作用,对于饮食物壅滞十二指肠而不下,导致脘腹撑胀,疼痛,嗳气,纳呆食减,恶心呕吐,大便秘结等症疗效明显,作用稳定持久。据临床实验证明中药不仅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能修复破损的胃粘膜,消除病症反复发作根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翠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析五味子的临床效用

    五味子为传统中药,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五味子果实甘、酸、辛、苦、咸五味俱全,故名五味子。俱有宁心安神、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之功效,可益五脏之气。结合其现代药理学研究,五味子含有五味子多糖、五味子挥发油、五味子木脂素和维生素等化学有效成分,分别对心肝脾肺肾五脏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是临床保肝降酶的首选药材。只要因病制宜,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疗效颇佳。现将其药理作用及临床效用介绍如下。

    作者:周海燕;孟昭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自服中毒的护理126例

    目的:通过对自服中毒患者进行心理、社会、生物整体护理,不仅提升抢救成功率,也使患者走出心理障碍,防止再次自服中毒事故发生。方法通过积极排毒、解毒、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循环系统稳定等救护措施;中西医结合,如配合中药汤剂口服及针刺疗法;约束护理;生活护理与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充分尊重患者人格与感情,努力争取家庭与社会的支持。结果患者回归社会后未再服毒入院。结论给患者积极抢救,同时重视心理护理,使患者顺利回归家庭与社会。

    作者:连美珠;陈一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皮腱鞘松解术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

    目的:观察经皮腱鞘松解术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78例,采用经皮腱鞘松解术治疗,Ⅱ组82例,采用推拿加封闭治疗,一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Ⅰ组疗效明显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腱鞘松解术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的疗效确切。

    作者:张忠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议吴门医派兴盛之因

    吴门医派是江苏苏州一大地域性医学流派。起源于元代、发展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其学术相传至今未衰。这一学术流派的兴盛与其苏州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医家自身素养、经济文化背景、医派自身因素有关。

    作者:王菲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论叶天士对春季外感客寒包火之证的辨治

    初春季节,乍暖犹寒,外感风寒颇为多见。若患者素有痰湿内蕴,易形成客寒包火之证。叶天士对此类证候病因、病机、治法、护理的论述颇为精详,对临床有很大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导师刘景源教授的临床经验对叶氏之论进行阐发,以期在临床中得以推广应用。另外,叶天士对深秋季节外感凉燥邪气所导致的发热咳嗽之证论述亦颇精详。对凉燥与风温的鉴别,尤具临床指导意义,文中一并加以解析。

    作者:刘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阳虚体质的中医调养护理

    阳虚体质是常见的八种偏颇体质之一,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平素畏冷、喜热饮食、手足冰冷、胃部怕冷、腰膝冷痛、腹泻等症状,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疾患;感邪易从寒化等。笔者依据阳虚体质的特征及中医基础理论结合体质干预临床,分别从如何避开致病因素、不同的季节如何调养、不同的时辰如何调养等方面进行整体施护;从情志、季节、起居、食膳、运动等方面进行因体施护;应用穴位点按、拔罐、刮痧、药茶、穴位热敷等传统中医针灸疗法针对阳虚体质的胃脘部冷痛、腰膝怕冷等症状使患者进行自我调养;总以多方位、多种疗法综合对阳虚体质进行体质护理。

    作者:秦红静;侯献兵;韩亚妹;胡芳梅;王海章;刘英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