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咳嗽经验总结

李永明;周朋

关键词:名老中医, 小儿咳嗽, 经验
摘要:小儿咳嗽为现代儿科门诊常见疾病,因其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加之小儿生活不能自理,家长调护不当,使其具有其独特的病机及证治分型,因此在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经验中,各医家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及用药经验。本文通过对当代名中医对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邪犯肺、痰热咳嗽、痰湿咳嗽、气虚咳嗽、阴虚咳嗽、食积咳嗽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用药经验,组方等进行阐述,综述了名中医对小儿咳嗽的治疗经验。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背肌筋膜炎31例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痛处局部取穴以缓解肌肉痉挛,手法治疗以使失稳的椎体和紧张的肌肉松解复位。结果31例中,痊愈22例,好转9例,有效率100%。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该病,疗程短,见效快,通过对胸椎关节及肌肉韧带的整复,可以减少疼痛,防止复发。

    作者:王翠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现代仪器检查结果,勿忘中医四诊、辨证

    自医疗界现代各种先进检查仪器问世以来,其在诊断上对病灶定性依据性强,定位准确,而且有具体量化指标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诊断依据,这是中医四诊力所不及的。然在这优越检查条件下,使大多数医生在临床中,自然而然的养成了懒惰思想,依赖仪器检查,丧失了主观能动性的分析能力,甚至某些医生常经受在仪器指挥下行医,基本上成了“机器医生”。单凭检查报告结果,不顾四诊及深入细致全面辨证即草率动手开药,导致了临床上失治误治及治疗后果不佳等现象常有发生。这种片面诊疗现象应引起广大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作者:张木森;叶小娟;张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辨证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40例

    根据临床实践,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辨证为寒凝血脉,气阴两虚,脾肾阳虚3种,三期均兼瘀血阻络。以基本方(黄芪、桂枝、当归、白芍、赤芍、川芎、生地黄、牛膝、鸡血藤)为主,各型加服辨证用药,共治疗本病40例,共有效率85%。提示补肾益气养阴,散寒通阳止痛为本病的治疗原则,同时配以理气、利湿、化瘀诸法后方可取效。

    作者:于怀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合理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抗感染、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和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治疗后50例患儿中显效19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9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与治疗前相比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肺炎伴随有心力衰竭的患儿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可明显加快患儿康复速度,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处方及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处方组成及工艺。方法以无水亚硫酸钠、氯化钠、活性炭三个辅料用量及PH范围和灭菌条件设计试验,考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性状、渗透压比、含量、热原,pH确定佳处方及工艺。结果每20 ml中加入无水亚硫酸钠24 mg时,溶液澄清,放置24小时溶液无变化,能够满足注射液的要求;氯化钠浓度为0.5%( g/ml)时,满足渗透压要求;活性炭浓度为0.3%( g/ml)时,溶液的澄明度和热原均符合规定,且主药吸附较少;pH值为6.0~7.4的范围内,样品稳定;100℃流通蒸汽灭菌30 min,样品的性状、pH值、含量和有关物质均符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质量标准要求。结论采用本处方及工艺制得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符合质量标准要求,且制备工艺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卓国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杂病兼调“怫郁”可提高疗效

    失眠、斑秃等与精神因素有关的杂病在治疗中,注重郁滞的病机,可明显提高疗效。文中各举一例失眠、斑秃验案,二者均在原来疗效欠佳的处方上,兼疏气滞,而获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李晓黎;马维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重用酸枣仁治疗顽固性失眠体会

    重用酸枣仁治疗顽固性失眠效果显著,本品能补养心肝之血而安神志。长用于肝胆血虚不能养心而致心烦不眠、多梦、不易寐等症。气血两虚者,常配黄芪、白术、白芍等同用;偏于阴虚肝旺者,常配白芍、决明子、生地黄、龙齿、牡蛎等同用。据现代研究证明,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催眠作用。若用量过小,则疗效欠佳,尤其对于重度年久不愈之失眠,更应以大剂量重拳出击,方能速收奇功。

    作者:彭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皮腱鞘松解术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

    目的:观察经皮腱鞘松解术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78例,采用经皮腱鞘松解术治疗,Ⅱ组82例,采用推拿加封闭治疗,一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Ⅰ组疗效明显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腱鞘松解术治疗手指屈肌腱腱鞘炎的疗效确切。

    作者:张忠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痰湿体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探讨

    痰湿体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体质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痰湿体质的特点,论述痰湿体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发病作用,拓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思路。

    作者:于川;申斌;徐寅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风膏治疗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风膏在脑出血恢复期应用后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处于脑出血恢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除给予稳控血压、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外,观察组加服中风膏,对照组加服胞磷胆碱钠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风病临床症候评价积分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风病临床症候评价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改善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风膏在脑出血恢复期应用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英瑞;张英菊;李妍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国家名老中医孙伟正教授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疗经验

    孙伟正教授从事临床治疗血液病数十年,用中西医相结合的观点分析再障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方法,孙老将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提出“阳虚易治,阴虚难调”观点,对此病根据肾阴阳之偏颇进行调理,方获佳效。

    作者:孙凤;蒋晓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单纯性鼻炎36例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单纯性鼻炎疗效。方法选取肺脾气虚型慢性单纯性鼻炎69例中,其中男36例,女33例;年龄小6岁,大13岁;病程短3个月,长3年,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抗生素及鼻腔局部滴用0.5%麻氟合剂,连用不超过7天,疗程间期可间断2天,至少2个疗程,多4个疗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6例,西医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同时加用中药玉屏风滴丸,早晚各服一次,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期间断2天,至少2个疗程,多4个疗程。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94.4%,对照组63.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单纯性鼻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药治疗,且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作者:孟庆萍;史霞;李慧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止泻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泻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止泻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儿23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止泻散,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8.33%,对照组治愈率为89.6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止泻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泻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于焕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PD)探微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病,西医主要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目的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西医治疗有其局限性,而且不良作用明显,药物治疗效果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减弱。本病属于中医“颤证”、“颤振”、“瘫痪”的范畴。本文从中西医两方面探讨帕金森病治疗,论述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优势。

    作者:马广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医承长沙,法宗仲景,活用经方

    《伤寒杂病论》方被医家称为经方。经方组方严谨,疗效可靠,有着严格的应用指征,方证相符则效如桴鼓。临证法宗仲景,活用经方,为治疗疑难病症开辟宽广思路。

    作者:宋金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健脾益肾法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绝大多数的肾脏疾病(诸如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盂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红斑狼疮肾炎、痛风肾、IgA肾病、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肾病)的临床统称;除了急性肾炎和急性尿路感染(肾脏急性炎症性疾病)外,都可以归属慢性肾脏病的范围;本病是一个缓慢发展相对良性的疾病(或共同的临床病理过程);但若未能及时有效诊治,均可导致病情恶化进展或随病程迁延,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终形成尿毒症。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其患病率和病死率高,并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产生巨额的医疗费用。

    作者:沈光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春季成都地区亚健康中医基本证型及症状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亚健康的一般特征。方法通过亚健康调查问卷,春季对亚健康人群进行调查,探究春季成都地区亚健康基本证型及症状的特征。结果春季成都人群亚健康证型,以肝郁脾虚、肾阴虚、湿热、肝郁化火、脾阳虚、脾肾阳虚、肝气郁结、肾阳虚、脾虚湿阻、肾精亏虚10项为主要证型。以咽干口燥,想喝水、喜热饮不喜冷饮、健忘、急躁易怒、神疲乏力、脱发、腰膝酸痛、叹气、怕冷四肢发凉、大便干等25种为主要临床症状。结论春季成都亚健康证型及症状与本地地域特征,人群生活习性,以及春季的气候特征关系密切。

    作者:蔡力妍;吴节;马婷婷;杨丽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龙胆泻肝汤在皮肤科应用举隅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原方是主治肝经之病名方,其主要功效是泻肝胆实火利下焦湿热,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栀子、黄芩、当归尾、生地、甘草10味中药组成,临床多运用治疗内脏之病。笔者根据龙胆泻肝汤的方药组成以及功效,灵活运用治疗结节性斑带状疱疹、湿疹等皮肤病,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景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单兆伟教授运用升降宣润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

    总结单兆伟教授运用升降宣润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介绍运用调理升降、润养阴分、宣通食管、糊剂护膜等四个方面治疗GERD的思路及用药经验。

    作者:时乐;单兆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析胃肠道菌群与中医“胃气”思想

    健康人的胃肠道中存在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菌群,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菌群也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和种类特征,不同的菌种对人体的免疫、代谢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胃肠道菌群和中医保胃气思想对进一步论证是否能够延长人类寿命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赵艳利;郭淑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