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丽;白莉平;韩玲;郑艾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联合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该科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鸦胆子油乳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60例患者.放疗采用6MV-X线,放疗剂量DT 40Gy/2Gy/ 20F,每周5次,鸦胆子油乳注射液30ml,放疗第一天开始至放疗结束,对照组58例予单纯放射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近期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67% Vs 65.52%,P<0.05),并对二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治疗组在神经认知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鸦胆子油乳联合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获得较好的近期有效率,改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晓红;郑国红;李义慧;佟玲;肖磊;王建功;杨俊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256层螺旋CT口服法小肠造影在诊断小肠肿瘤的价值.方法 选取216例小肠肿瘤疑患者,男96例,女120例,男女性别比约为4:5;年龄38~75岁,平均((57.89±11.13)岁,口服2.5%甘露醇约2 000ml,行256-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通过多平面重建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转移情况,得出CT诊断结果,将结果与终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本研究选取的216例小肠肿瘤疑患者中,60例MSCTE诊断为小肠肿瘤,并与终病理结果相符.156例MSCT诊断为阴性,其中144例相符,12例漏诊.通过统计学分析计算得出256-MSCT口服法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的敏感度为83.3%[60/(60+ 12)],特异度为100%[144/(0+ 144)],正确率为94.4%[(60+ 144)/(60+ 0+ 12+144)],阳性预测值为100%[60/(60+ 0)],阴性预测值为92.3%[144/(12+ 144)].结论 256-MSCT口服法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厚宁;盛佳曦;孙凤涛;杨冬生;白璐;白俊清;王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行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磺达肝癸钠与低分子肝素的疗效与安全性,及不同抗凝药物在护理过程中皮下局部出血时压迫时间不同的对比研究.方法 入选经入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88例.根据所用抗凝药物的不同分为磺达肝癸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二组.术后分别给予磺达肝癸钠2.5mg/d皮下注射,1次/d,低分子肝素5 000U皮下注射,2次/d.均用至术后第八天或至出院,将低分子肝素组每例患者的皮下注射次数按照注射次数的不同随机分成四组,而磺达肝癸钠组中每例患者根据压迫时间的不同随机分成五组.收集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并对二种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估,同时进行相关护理记录并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比例显著高于磺达肝癸钠组(P<0.05),且其在3min压迫组与2min压迫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磺达肝癸钠组术后48h发生皮下血肿及假性动脉瘤的比例较低(P<0.05),二组均未见导管内血栓形成,磺达肝癸钠组患者在护理皮下注射过程中可不进行局部压迫.磺达肝癸钠组术后第九天发生大出血、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风险低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结论 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介入诊治时,磺达肝癸钠比低分子肝素在疗效和安全性评估上效果更佳,在皮下注射过程中可不进行局部压迫;但低分子肝素在局部压迫3min可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再增加局部压迫时间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未见明显好转,磺达肝癸钠在注射后可不进行压迫.
作者:刘学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与就医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SSP-MI)及精神疾病就医障碍评估表(BACE)对175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量表评分与精神疾病就医障碍评估表总分分别为(46.72±15.22)分、(30.29±10.94)分;情感障碍的患者分别为(36.61±15.27)分、(27.59±13.97)分;已婚者病耻感得分低于未婚者和离异或丧偶者(P<0.05);受过高等教育的病耻感得分低于未受高等教育(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障碍患者及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与精神疾病就医障碍评估量表呈正相关分别为(r=0.560,P<0.05、r=0.490,P<0.05及r=0.794,P<0.05)正相关,与污名分量表呈正相关分别为(r=0.708,P<0.05、r=0.583,P<0.05及r=0.890,P<0.05).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普遍遭受病耻感,婚姻状况差者病耻感较重,学历高者病耻感则较轻.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越强,对其就医行为阻碍作用越强.
作者:高萍;李丽娜;王成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率提供新的优质护理方案.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对照组9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二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患者对护理服务治疗评分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前二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二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管理、护理安全、消毒与卫生、护士态度以及护理质量总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8.91%,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85.71%,二组护理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从而改善患护关系、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林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技术在腕部开放性复杂损伤中临时覆盖创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开放性复杂腕部损伤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5~50岁,平均28.4岁,一期清创VSD临时覆盖创面,控制感染,局部组织条件允许,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选用游离植皮或皮瓣终闭合创面.术后观察创面、骨折愈合情况,腕部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5例更换VSD 1次,5例更换2次,3例更换3次,2例更换4次.14例行游离植皮术,11例行皮瓣修复术.1例植皮出现部分坏死,坏死面积约20%,其余创面愈合良好,未发生感染,肌腱肌肉、骨组织无外露.结论 一期清创、VSD临时覆盖,二期行游离植皮、皮瓣修复,可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腕部开放性复杂创面.
作者:李志强;田文;吴文杰;刘树江;郝玉升;郭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分析临床小儿腹泻应用综合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采取对照实验,对比综合护理措施实施前后二组(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130例)腹泻患儿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和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采用的综合护理措施有效率为99.22%,对照组为81.54%,二组患儿治疗前电解质紊乱发生例数和紊乱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解质紊乱发生例数和紊乱指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满意度调查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92.3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在应用于小儿腹泻时的临床效果较常规护理效果明显且获得了家长认可,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和推广.
作者:李超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中晚孕期正常胎儿静脉导管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为临床超声检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符合条件的10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周18~42周,获取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并测量速度参数: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心室舒张期峰值速度(PDV)、心房收缩期流速(PAV)、平均时间大流速(TAMXV),及阻力参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静脉峰值流速指数(PVIV),心室收缩期血流峰值/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峰值(PSV/PAV).结果 随着孕周增加,PSV、PDV、PAV、TAMXV各指数随之增加,两者之间呈正相关,PAV的增长趋势为显著.RI、PI、PVIV、PSV/PAV逐渐减小,与孕周呈负相关.结论 中晚孕期正常胎儿静脉导管彩色血流频谱与孕妇的孕周呈正比的关系,阻力参数与孕周呈反比的关系.
作者:梁媛;郭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手足外伤创面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4例手足外伤创面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患者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同时加入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中加入常规护理,对比二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感染例数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2例感染,对照组有10例感染,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并发症,占1.85%,其中关节僵硬1例,皮肤表面毛囊炎1例,对照组有9例并发症,占16.66%,其中关节僵硬2例,肌肉萎缩2例,皮肤表面毛囊炎5例,二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手足外伤创面中加入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创口情况,缩短创口痊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效果.
作者:孙开艳;王爱平;鲁宁;郑明艳;才达;曲家富;陈常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与分析不同真空采血管对血清锂浓度的检测影响.方法 2013年1月-12月选择该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患者120例,每例患者选择空腹静脉血4~6ml平分为两份,分别放入普通真空管(对照组)和肝素钠抗凝真空管(观察组),进行微量元素、锂浓度与相关临床指标的检测.结果 二组样本的血清镁、钙、铁、铜、锌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样本放置0h的血清锂浓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样本放置6h的血清锂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样本的TC、TG、AST、UA和AL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Glu含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普通真空采血管,肝素钠抗凝真空管的应用能避免标本溶血,有效抑制对于血清锂浓度的检测影响,满足常规生化检验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英;朱建宏;沈德华;翟媛媛;孟佳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探讨护理86例多发伤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纳的86例多发伤合并脑出血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多发创合并脑出血患者,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用法莫替丁静滴20mg/d,对脑出血给予相应积极预防干预性护理措施.对照组多发伤合并脑出血患者,仅采用一般药物及常规护理包括患肢创口护理和心理疏导.记录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如胃肠道功能衰竭等,在一个护理疗程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比较患者胃肠道功能衰竭发生率,焦虑情绪评分及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25.6%,对照组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62.8%,对照组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护理前焦虑情绪评分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护理后焦虑情绪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1.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之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多发伤合并脑出血患者进行干预性护理措施不仅可以达到与常规传统护理相近的治疗疗效,且明显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衰竭发生的风险率,缓解患者 焦虑情绪,有利于保持患者心理健康.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对多发伤合并脑出血患者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骨科113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二组患者护理前后Harris评分、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护理前后SF-36生活量表评分、护理前后PSQI量表各维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二组患者护理后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P<0.05);②二组患者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上述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P<0.05);③二组患者护理后SF-36生活量表各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上述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P<0.05);④二组患者护理后PSQI量表各维度(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和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PSQI量表各维度评分也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P<0.05);⑤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82%(12/55),观察组为6.90%(4/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振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颈椎外伤前路减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的作用.方法 2008年7月-2015年7月收治颈椎外伤前路减压手术患者60例,年龄16~70岁,男47例,女13例.对照组(35例)无SSEP监护,监护组25例.SSEP基线在麻醉诱导后摆放体位前确立,波幅降低50%或潜伏期延长>10%为报警标准.记录SSEP报警因素、改善措施及有无医源性神经损伤.计算阳 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60例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损伤.监护组: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100%,敏感性=100%,特异性=100%.结论 SSEP监护可以降低颈椎外伤前路减压手术中医源性神经损伤.
作者:毕成;侯晓丽;白卫飞;柴宏伟;蒋雨宸;刘英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儿营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儿科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儿,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儿分为二组,即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常规护理基础上的营养护理,然后对二组患儿的营养水平、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营养正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严重营养不良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理职能、心理职能、情绪职能、认知职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7.5%(7/40)显著低于对照组37.5%(15/40)(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31/40)(P<0.05).结论 营养护理能够有效提升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儿营养水平及生活质量.
作者:潘彩琴;孔雪容;陈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级护理管理在提高ICU患者护理质量中应用效果.方法 为提高ICU患者的护理质量,该科室自2014年起将护士分级管理后对患者实施护理,比较护士分级管理后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护士分级管理后,病房管理、专科管理、消毒隔离等护理质量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护理管理后,ICU患者的压疮、意外拔管、VAP等发生率低于管理前,患者的满意度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分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ICU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卞蓉婷;杨海燕;李倩;秦海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血友病是临床上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假肿瘤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男性中发病率约10~20/10万,而女性血友病患者极其罕见,因其关节/肌肉反复出血,大部分患者终出现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同时,因自发性出血,患者活动减少等原因,部分患者出现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水平降低为特征的骨骼疾病.已有研究证明,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重型血友病患者都有骨密度下降的趋势[1-4].本文就血友病性骨质疏松可能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郝晓阳;闫振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8月该院接收的300例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为二组,对照组和观察者,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发现观察者患者尿流率、膀胱压力以及残余尿量等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的护理满意度,经统计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够很好的改善护理质量,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爱慧;孙海莉;赵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路径及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72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实施病椎单侧或双侧球囊后凸成形术.并于围术期给予二组患者临床综合护理举措,强化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二组患者经临床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效缓解,随访1年,均未见不良反应情况.二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实施单侧及双侧PKP术治疗,可获得相对满意的临床疗效,同时治疗过程中,通过定向辅以临床综合护理举措,能够显著强化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冷观琴;谢菲;袁李梅;张星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在该院心内科接受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共80例,按照住院顺序给予编号,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3例接受由护理组长带领下的集束化管理,对照组37例接受未有护理组长带领的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二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服务态度、专业素质、护理技术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能减少平均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李春芹;佘莉萍;黄天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抚触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患儿心理运动功能及智能发育指数的影响,并为这类患儿优质护理积累循证经验.方法 选取该院新生儿科于2011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8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抚触护理.二组患儿均于干预前1d及干预后第12个月末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并记录小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测评结果.结果 干预后第12个月末,观察组咳嗽、咳痰及流涕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12个月末,观察组MDI及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肺炎患儿引入抚触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负性情绪,同时亦能提高其智能发育状况,且能促进病情预后康复.
作者:马静;唐云飞;董浩娟;司琴;刘玲;徐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