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白丁
1病历报告患者,女,73岁,体重62kg 。缘于入院前4年,患者无诱因出现返酸、恶心、腹痛,无呕吐及呕血,胃镜提示“萎缩性胃炎”,间断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2014年5月3日无诱因再次出现返酸、恶心、腹痛,无呕吐、呕血及黑便,无腹泻,5月4日16:12入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20余年,口服“丹参滴丸10粒,3次/d ,阿司匹林片75mg ,1次/d ,阿替洛尔片25mg ,1次/d”;“高血压病”20 年,血压高达160/90mmHg ,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 ,2次/d”,监测血压控制可。“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病史20 年,规律口服左甲状腺素片75μg ,1次/d ,诉监测甲功正常。初步诊断:①慢性萎缩性胃炎;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③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5月5日11:00患者行无痛胃镜后安返病房,无明显恶心等胃部不适症状。查体:T 36.5℃,P 70次/min ,R 18次/min ,BP 142/78mmHg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紧张。18:30突然出现呕吐,为红色液体,约100ml ,同时停用常规活血药物,给予血凝酶4U ,8h 一次口服,禁食水,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21:45再次呕吐暗红色液体,约150ml ,立即给予血凝酶4U 静注,云南白药、血凝酶交替口服,观察出血情况。凝血四项示:凝血酶原活动度155(80~120),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5.8 s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率0.87,纤维蛋白原3.08g/L 。5月6日患者晨起仍恶心,间断呕血,伴暗红色血块,量约200ml ;化验回报,便镜检:红细胞 ( 处 );便潜血阳性(+ );血常规:白细胞9.58×109/L 中性细胞比率90.1%血红蛋白67g/L ;凝血四项示: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2.9s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率0. 78,纤维蛋白原1.93g/L ;11:10左右输注“B”型悬浮红细胞2U ;5月7日患者晨起无恶心、呕血,禁食水,无其他不适主诉;T 35.8℃,BP 123/72mmHg ,再次给予悬浮红细胞2U 输注等综合治疗。5月8日患者晨起无恶心、呕血,T 36.5℃,BP 138/78mmHg ,神清,贫血貌,呼吸平稳。血常规:血红蛋白76g/L ;无痛胃镜印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病理诊断:胃体黏膜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11:10左右输注“B”型悬浮红细胞2U 。5月9日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作者:马红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病理标本管理缺陷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品管圈活动程序及质量管理方法,分析手术病理标本管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并实施改进。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病理标本总缺陷率由3.42%降至0.77%,病理标本登记本漏登记、手术病理标本存放混乱、责任心不强(病理申请单、标本袋、病理标本登记本填写不全)三个设定目标缺陷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品管圈对手术病理标本进行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病理标本管理缺陷发生率,促进标准化流程的建立,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创造性思维及团队精神。
作者:周建玲;陈丽娟;白海燕;江梅娟;刘丽芹;吴振茹;魏红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8-异前列腺素的影响。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二组,观察组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组,对照组为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对二组治疗2周。比较二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G)、空腹 C 肽(FC - P)、餐后2hC 肽(2hC - P)、糖化血红蛋白(HbA1 c)、8-异前列腺素 F2α(8- iso - PGF2α)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变化情况。结果二组治疗后 FPG 、2hPG 、HbA1 c 、8- iso - PGF2α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C - P 、2hC - P 及SOD 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对围术期 2型糖尿病不仅具有平稳降糖、改善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而且具有改善氧化应激及降低高糖毒性的作用。
作者:李慧丽;杜成芬;郑红梅;候平志;王云;向姊君;吕桂丽;李猛;余海琴;陈珊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选取该院心内科收治的84例 AMI 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时间护理。干预前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二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疼痛程度、卧床休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 HAMA 、HAMD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卧床休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时间护理能有效减少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莉;刘芸;徐庆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实施血浆置换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 TTP 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09年5月—2011年4月实施常规护理的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5月—2014年4月实施整体护理的3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二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院前1d HAMA 、SAS 评分为(14.19±1.39)分和(35.27±8.57)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8±0.34)分和(9.56±0.2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TTP 患者实施血浆置换期间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显著缓解焦虑情绪,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余艳;张川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脉临界病变患者高尿酸血症与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84例心绞痛或非 ST 抬高的AMI 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非介入干预血管或血管段为冠脉狭窄临界病变,同时存在高尿酸血症,对其进行随访研究,以符合条件无高尿酸血症90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指标为二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高尿酸血症组心梗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心脏事件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冠脉临界病变患者发生急性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杨涛;孙立刚;黄斌;赵桂叶;魏静霞;冯现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及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将62例 SAP 患者按照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2例),二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二组临床疗效、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治疗前后内毒素、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水平变化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水平变化。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38%,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 0.05);观察组入住 ICU 时间、14d APACHEII 评分、14d Binder 评分、中转手术率及28d 病死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 0.05);二组治疗后IgG 及 IgM 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水平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二组治疗后内毒素、TNF -α、IL -6及 CRP 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IL -10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组治疗后淀粉酶及 LDH 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且二组治疗后淀粉酶、LDH 及 ALB 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组治疗后 TT 、PT 、APTT 、D -二聚体及 FIB 水平均显著小于治疗后1d(P< 0.05),治疗后 PLT 水平显著大于治疗后1d (P< 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 SAP 的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因子与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改善胰腺的微循环以及纠正高凝状态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作者:汲崇良;郑长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护理路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心理影响,了解护理路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骨科确诊为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86例,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43例,予常规传统护理及教育;观察组43 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给予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比二组对健康教育知晓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心理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患者的心理评分,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门诊护士手卫生正确性的执行情况,观察感控护士专职管理对提高手卫生正确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2月门诊护士采血前后洗手650次,对照组由护士长及预防科监管,观察组由科室专职感控护士管理手卫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洗手正确率经比较,采血前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P<0.05),采血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2,P>0.05)。结论感控护士加强监管,提高门诊护士手卫生的正确性,降低感染发生,为整个医疗提供保障。
作者:李美华;刘秀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赖氨酰氧化酶(LOX)在吸烟与非吸烟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 LOX 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吸烟与 LOX 的关系,吸烟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 PCR)检测4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 LOX mRNA 含量;Western Blot 检测44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 LOX 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检测组织标本中 LOX mRNA 及 LOX 蛋白的表达率均呈阶梯式表现,即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 LOX mRNA和 LOX 蛋白的表达率低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4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LOX 均呈过度表达状态,LOX 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而吸烟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LOX 表达低于非吸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吸烟可能通过抑制 LOX 的表达从而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赵鹏;王国臣;郑贸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品质管理圈(QCC)在降低儿科护理中执行单漏签率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在儿科病房实施品管圈护理模式,比较实施前病房的执行单的漏签率,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和实施前后护理团队各项能力的评分。结果品管圈实施前儿科病房护理满意率91.23%(312/341),实施后为95.66%(331/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实施前儿科病房的执行单漏签率为25.93%(834/3216),实施后漏签率10.45%(448/42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施品管圈后,护理人员的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责任心、积极性和自信心的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儿科病房中执行单的漏签率,同时,品管圈对提升护理人员各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谭微;申梅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神经科危重症患者发生护理意外的危险因素,观察护理干预疗效。方法纳入神经科危重症患者275例,对这些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存档,并就意外危险因素进行调查。2013年5月前入院的患者137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其中男86例,女51例,2013年5月起入院的患者138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就危险因素进行特定护理干预,其中男92例,女46例,观察二组患者意外发生情况,判断护理干预对神经科危重症患者发生意外的效果。结果神经科危重症患者发生护理意外的危险因素有活动能力(OR =3.54,P=0.000<0.01)、意识状态(OR =6.12,P=0.000<0.01)、吞咽能力(OR =4.82,P=0.016<0.05)、颅内压(OR =2.36,P=0.024<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生护理意外的几率明显降低。结论针对神经科危重症患者发生护理意外的危险因素如活动能力、意识状态、吞咽能力、颅内压开展护理干预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和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敏;靳秀英;卢涛;张戈;孙晓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心肌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 reperfusion injury ,IRI)[1]。尽管研究表明,氧自由基、钙超载、心肌纤维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内质网及细胞凋亡等均可能参与 IRI ,但 IRI 发生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细胞凋亡(apoptosis)作为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其在生物胚胎发生发育、成熟细胞新旧交替、激素依赖性生理退化、萎缩和老化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发生进展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细胞凋亡与 IRI 关系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因此,本文就近年来细胞凋亡的三条主要途径在 IRI 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IRI 损伤发生的机制提供助力。
作者:熊瑞媛;田炜;杨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雾化在咽喉结核及支气管内膜结核辅助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60例咽喉结核及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0例 。 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雾化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痰热清行雾化治疗。比较二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后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②观察组临床症状(咽痛、咳嗽、吞咽困难、会厌充血水肿、声嘶及支气管内白膜)改善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③二组治疗后肺通气功能(VC 、FEV1.0、MV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④根据 SF -36量表评分,观察组治疗后 SF -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⑤二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痰热清雾化在咽喉结核及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辅助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金珍玉;曹凯;刘丹;陈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的急诊救治的注意事项和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来该院进行诊治的有急性机磷中毒患者106例,根据是否在6h 内来我院进行救治将患者分为二组,在6h 内来我院进行救治并及时洗胃的患者有78例(Ⅰ组),在6h 以后来我院进行救治并进行洗胃的患者有28例(Ⅱ组)。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106例患者,救治成功96例,死亡10例。死亡的10例患者中5例死于呼吸肌麻痹,3例死于“反跳”,2例死于气管插管导致的感染 。 在6h 内进行洗胃的患者的成活率为94.9%和在6h 以外进行洗胃的患者的成活率为78.6%,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机磷中毒的患者及早进行就医并且洗胃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佳的洗胃时间是中毒后的6h 以内,药物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对救治成功也很重要。
作者:韩振;陈立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的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该中心共收治血液净化患者600例,将2009年收治的未实施干预对策的125例患者作为对照,与2010—2012年收治的实施干预对策的475例进行比较,对比实施干预对策前后患者的情况。结果实施干预对策后,患者投诉数量由2009年的20次降为2012年的5次,2011年和2012年连续二年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为0,患者满意率逐年提高,由2009年的71%提升到2012年的95%;仪器故障率由未实施干预对策前的15%稳定在实施干预之后的5%左右,基本可以避免因为仪器故障问题而导致耽搁患者治疗情况的发生。结论护理人员、科室环境及管理制度及患者本身均是影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的因素,强化护理人员服务能力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科室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所以实施干预对策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
作者:李婵;闫丽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考察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与冀属地部分医学期刊编辑心理压力、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探讨心理压力、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知觉压力量表(PSS - C)、职业倦怠量表(MBI)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与冀属地部分医学期刊编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医学期刊编辑具有一般以上程度的心理压力;职业倦怠非常明显;主观幸福感水平较好。②职业倦怠是医学期刊编辑心理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不完全中介。结论职业倦怠是医学期刊编辑的心理压力作用于他们主观幸福感程度的不完全中介因素。
作者:李媛媛;栾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对骨质疏松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骨科收治的84例骨质疏松退休老干部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实施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住院期间实施临床路径,干预前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二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应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对二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对比分析二组干预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 值)。结果观察组干预后 HAMA 、HAMD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对住院安全环境、护理技术、护理服务、情感支持、沟通交流、健康教育、总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干预后 ODI 值、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临床健康教育路径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退休老干部负性情绪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晨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易瑞沙对晚期肺腺癌老年患者的疗效,分析治疗对血清中 CA19-9、CEA 、CA125、VEGF 和 IGF -1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3年9月于该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肺腺癌晚期的老年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3个周期化疗后口服易瑞沙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对比分析治疗3个月后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检测并对比治疗后血清中 CA19-9、CEA 、CA125、VEGF 和 IGF -1的表达差别。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45例完成治疗及观察者,治疗缓解率为57.78%;对照组44例完成治疗及观察者,治疗缓解率为34.09%,组间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240,P =0.0250);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A19-9、CEA 、CA125、VEGF 和 IGF -1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晚期肺腺癌老年患者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易瑞沙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 CA19-9、CEA 、CA125、VEGF 和 IGF -1的表达,有效改善机体微环境,临床中可以应用。
作者:李贵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析喉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喉癌术后存在负性情绪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与同期喉癌术后无负性情绪的50例患者进行对比,采用问卷调查和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并对观察对象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单因素调查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好和社会支持情况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认知情况差和社会支持少均是喉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 SAS 评分和SDS 评分大体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针对喉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应加强患者对疾病和健康知识的认知教育,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并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高预后效果。
作者:杨宇英;张青俊;武宇宏;薛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