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关节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

郑永茂;王珺琛;柴充

关键词: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 后侧方入路, 内固定
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有完整资料的12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后内侧及后外侧手术入路,分别显露胫骨平台后内和后外侧髁,直视下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整,内固定物支撑固定.如有半月板后角损伤一期修复;如合并的前交叉韧带损伤,二期关节镜下重建.结果 10例患者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16.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4周,平均13.6周;术后3个月时均完全负重,术后1年HSS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score)80~95分,平均89.1分;无术区皮肤坏死,感染和内固定松动发生.结论 采用膝关节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效果良好;且通过二期关节镜重建损伤的前交叉韧带,有效地弥补了后侧入路的不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泼尼龙联合阿昔洛韦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泼尼龙联用阿昔洛韦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神经痛及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9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泼尼龙10mg,3次/d,共7d.对比二组患者止疱情况、神经痛的缓解程度和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神经痛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3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应用泼尼龙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止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泼尼龙联用阿昔洛韦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神经痛及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很好的效果,且安全有效.

    作者:刘静野;陈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医患生死哲学差异探析与思考

    生死观,是人对生命存在和死亡的全面理解[1],古往今来,人们因为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生死观也大为不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疗水平日益提高,医生已经能够用先进的医疗设备维持人的呼吸、心跳的今天,医疗工作者更加需要生死哲学来指导医疗实践,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医生治病救人的作用,才能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才能更有效的避免过度医疗.

    作者:于垚;关毅;高旭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Oct-4在骨髓基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中表观遗传学研究

    目的 检测Oct-4基因在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中表现遗传学变化(即甲基化变化).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小鼠BMSCs,用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甘油磷酸钠)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检测OCT-4在小鼠BMSCs诱导分化前后的表达;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Oct-4在小鼠BMSCs诱导分化前和分化后10 d的甲基化变化.结果 Oct-4在小鼠BM-SCs诱导前有表达,诱导10 d后表达下降;Oct-4在小鼠BMSCs诱导前未发生甲基化改变,诱导10 d后检测到其甲基化状态.结论 Oct-4在小鼠BMSCs诱导分化前后有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且甲基化水平与表达呈负相关,提示Oct-4基因在小鼠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中的表达下调可能是由于其启动子区高度甲基化的缘故.

    作者:王菊;王文庆;王苗;周宗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与同期开腹治疗方法的比较

    目的 分析应用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与同期开腹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效果,探讨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56例(腹腔镜组),其中Dixon手术47例,Miles手术9例.开腹手术95例(开腹组),其中Dixon手术77例,Miles手术18例.比较二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及随访资料.结果 二组病例在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分期、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肿瘤距下切缘距离、清扫淋巴结数、下切缘阳性率、吻合漏的发生率、输尿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二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较开腹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并发切口感染、切口裂开、排气、排便时间、尿潴留时间、住院时间延均较开腹组有降低(P<0.01).远期疗效如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二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创伤小,可安全地根治直肠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荣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防冻液中毒10例临床特点分析

    汽车防冻液的主要成分为乙二醇,接触后可导致神经系统症状、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肾功能衰竭等.现收集10例我院收治的防冻液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毒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等进行复习,以增强对该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1月-2011年6月我院确诊的防冻液中毒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8~45岁.误服量80~500ml,至就诊时间1~5h.

    作者:徐杰;林丽;窦吉香;韩桂枝;王月;刘卫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农民工医疗保险需求和筹资意愿的调查

    目前我国农民工数量约为2.5亿,农民工的工作大多脏、累、危险、强度大,但收入偏低,生活质量较差,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患职业疾病的危险度也较高.另外,农民工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对于自身健康及职业防护的意识也就不够清晰[1].我国在城市中务工的农民工大多没有医疗保险,而用人单位也并未将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农民工的医疗全靠自费,这使得农民工在患病之后多数选择了不去就医,即使就医也尽可能地压缩就医时间以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研究报道较少,针对农民工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也未见报道.因此,我们以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及筹资意愿,从而为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辉;孙广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三次剖宫产腹壁切口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三次剖宫产也随之增加.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方法,选择何种开腹方式能尽快取出胎儿,减轻患者创伤,成为术者关注的焦点.我院自2006年3月开始收治三次剖宫产病例,2009年以后此种病例增多.我们总结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三次剖宫产病例,前二次剖宫产均为腹壁横行切口,选择合适病例,与同期二次剖宫产病例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刘春瑞;魏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分析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伴有左心室扩张和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病因不明确的心脏衰竭疾病[1],其病因有很多种,包括病毒感染,免疫失调,代谢性中毒,遗传和心动过速等因素[2,3],可通过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进行诊断.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甚至可发生栓塞和猝死等并发症,患者预后较差.因此,加强DCM的病因研究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及预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的免疫表型特征及预后.方法 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应用流式细胞术对37例初诊CLL患者骨髓标本进行免疫分型,另外选择同期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①37例患者中HLA-DR、CD19、CD20及CD5表达常见,阳性率依次为100.0%、100.0%、95.0%及86.4%,CLL患者无一例表达CD34;②与ALL mature-B相比,CLL高表达CD5(P<0.05),而CD10和CD34的表达率则偏低(P<0.05),HLA-DR、CD19及CD2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L的免疫表型特征为CD5、CD19及CD23的共表达;CD19和CD20诊断CLL的灵敏度高,但特异性不高;CD5,CD10可作为B-CLL与Mature-B-ALL鉴别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作者:杨宝军;秦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围生儿出生缺陷状况分析

    出生缺陷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的出生缺陷可导致新生儿和儿童死亡,或者造成患者的终生残疾.我院分娩量居我市第一.为了解我院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以便找出干预措施,减少缺陷儿的出生发生,现对2007-2011年出生缺陷儿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d的围生儿16 369例.包括活产、死产、死胎和7d内死亡的新生儿,以及整个孕期治疗性引产中出生的缺陷儿,包括计划外引产的缺陷畸形儿.

    作者:李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雷尼酸锶对骨质疏松股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雷尼酸锶对骨质疏松股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和骨折手术方法建立骨质疏松股骨折(OPF)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雷尼酸锶(Strontium ranelate,SR),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X线观察骨折断端愈合情况,检测二组大鼠股骨骨密度(BMD),HE染色观察骨痂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检测破骨细胞数.结果 ①OPF术后6周实验组骨折断端骨痂较大,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断端;对照组骨折断端骨痂较小;②OPF术后2周,实验组BMP-2表达阳性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周,实验组较对照组骨折愈合明显,BMP-2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③OPF术后6周时,实验组骨小梁面积比和骨小梁平均宽度高于对照组,骨小梁平均间隔小于对照组(P<0.05).④实验组破骨细胞数量减少(P<0.05).⑤OPF术后2、6周,实验组BM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雷尼酸锶可促进骨质疏松股骨折愈合,增加骨密度,抑制破骨细胞.

    作者:朱延辉;刘婷婷;姚勇;王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颈外静脉输液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急诊急救过程中建立颈外静脉输液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组:颈外静脉穿刺患者70例;对照组:四肢静脉穿刺患者70例,留置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加强静脉输液的护理管理.结果 观察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输液畅通率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于颈外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安全,可以减少四肢静脉穿刺易致的并发症,达到有效、安全用药,快速补液,因此建议在急诊急救过程中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李素玲;李军;丁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影像学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研究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影像学诊断及病理对照分析.方法 分析12例PVN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X线、CT、MRI常规检查,均进行开放性滑膜切除术,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X线表现:所有12例PVNS患者,病变邻近骨质无明显骨质疏松,无骨膜反应,钙化者少见.4例关节内外出现致密性结节状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2例关节病变者仅表现为关节肿胀,关节面完整,间隙不等宽.6例关节边缘部分侵蚀破坏,呈表浅性缺损或类圆形不规则缺损.②CT表现:12例PVNS患者中,8例表现为腔内软组织结节影及滑膜囊增厚,可见增生的滑膜结节及关节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2例胫骨平台破坏,1例髋臼边缘破坏,1例肩关节边缘骨侵蚀,所有骨破坏周围可见硬化环.③MRI表现:12例PVNS患者病变部位均见增生肥厚滑膜,T1WI呈中等或中等稍低信号,T2WI呈中等稍高信号,可见多发散在结节,其内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呈长T1短T2信号,具有一定特征性.关节腔内均见不同程度的关节积液,在脂肪抑制序列中尤为明显,呈T2WI高信号.结论 PVNS的MRI表现较CT、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够准确显示PVNS病变范围和程度,能够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石德强;祁波;许晓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肘关节早期滑膜结核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女,27岁.患者以左肘部肿痛活动受限3个月,于2012年7月12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肘部肿痛,活动受限,无咳嗽、咳痰,无低热、盗汗等不适.病后曾在外院就诊,行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既往体健.体格检查:T 36.2℃,P 90次/min,R 20次/min,BP 110/80mmHg,发育良好.查体:左肘部稍肿胀,皮肤不红,皮温不高,未见皮肤破溃及窦道形成,压痛、叩击痛明显,活动受限,末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等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钞俊;邹文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Miller-Fisher综合征6例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

    目的 探讨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6例Fisher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病前有感染病史者5例,出现经典三联征者4例,2例合并感觉障碍.蛋白-细胞分离5例,影像学异常4例,肌电图改变6例.结论 Miller-Fisher综合征临床症状复杂,可在经典的三联征基础上伴有其他体征,也可仅有其中的二联征.Fisher综合征呈相对良性病程,预后较好,早期给予IVIG治疗效果好.

    作者:孙海燕;刘娜;杨玉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治疗后术侧肢体血栓形成1例患儿的护理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占第二位[1].PDA进行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术时短、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2,3].其在成人和儿童中的应用基本相同,但对于婴幼儿比较特殊,操作难度大且并发症也多.近日我科为一名3岁患儿行PDA介入封堵术,术后术侧肢体股浅动脉血栓形成,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股浅动脉血管再通,无其他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志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留置胃管的观察与护理

    留置胃管常用于管饲饮食及胃肠减压.对于昏迷患者,或因消化道疾病如肿瘤、食管狭窄,以及颅脑外伤等不能由口进食者,为保证其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可通过导管供给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或营养液,是促进患者恢复体能的有效方法之一.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将胃肠道积聚的气体和液体吸出,以降低胃肠道内压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创口愈合和胃肠功能恢复,也可缓解肠梗阻症状及减少胃肠道、胆道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近年来,由于临床病情的多样化及无陪护护理的要求,更要严格要求观察留置胃管的并发症以及提高其护理水平.

    作者:马娜;姜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烧伤湿性疗法常见创面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

    目的 探讨烧伤湿性疗法(MEBT/MEBO)常见创面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单位病案室保存的2005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MEBT/MEBO治疗的1 678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发生创面并发症.结果 1 678例中出现并发症者56例,其发生率为3.32%,其中创面感染18例,毛囊炎17例,传染性湿疹样皮炎13例,荨麻疹8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MEBT/MEBO是烧伤治疗的先进医疗技术,偶发的创面并发症主要是不规范应用MEBT/MEBO造成的,并非MEBT/ME-BO本身的问题;规范应用MEBT/MEBO,可提高疗效,避免并发症.

    作者:英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巨大腺瘤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结肠巨大腺瘤的经验.方法 采用粘膜注射、圈套器高频电切法治疗结肠巨大腺瘤40例.结果 40例结肠巨大腺瘤直径2~8cm,直肠13例,乙状结肠14例,降结肠9例,横结肠4例;均为单发,对有蒂的18例及亚蒂的6例直接由圈套器切除,其余16例广基腺瘤分别行黏膜切除和粘膜分块切除.40例巨大腺瘤均切除顺利,7例术中出血经保守治疗成功止血,无穿孔、管腔狭窄等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40例均为腺瘤性息肉,其中管状腺瘤6例,绒毛状腺瘤6例,绒毛状管状腺瘤8例.40例中有8例为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或黏膜内癌.所有病例术后随访均未发现复发.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结肠巨大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志华;钱峰;李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47例

    目的 探讨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7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采用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然后观察血管瘤消退情况.结果 注射后治愈39例,基本治愈5例,好转3例.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3例治疗中出现瘤体表面坏死溃烂,经敷氧化锌膏后愈合,愈后肤色未受影响.结论 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可望成为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

    作者:宋大公;丁红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