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月;张非若;叶研;刘丽霞;吴丹;沈壮;林英
[目的]通过对某生物医药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分析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应对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体检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对该企业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生物医药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苯、丙酮、硫酸二甲酯、氢氧化钠、氨、硫酸、其他粉尘和噪声,除空压机房噪声声级超出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外,其余危害因素均符合相应要求.[结论]生物医药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及职业卫生管理.
作者:徐爱国;成兴群;徐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筛查胎儿缺陷中孕期血清标本在-20℃存储条件下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集的50例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时间分辨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并比较甲胎蛋白(AFP)、雌三醇(uE3)、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的原始水平,以及-20℃条件下分别保存1年、2年的复查水平.[结果]血清标本AFP、uE3、free-β-hCG原始水平分别为(33.00±9.45)U/mL、(28.07±7.48)nmol/L、(4.06±1.52)ng/mL,-20℃保存1年后复查水平分别为(33.34±9.65)U/mL、(28.48±7.79)nmol/L、(3.99±1.60)ng/mL,保存2年后复查水平分别为(33.63±9.50)U/mL、(27.48±7.72)nmol/L、(4.77±1.66)ng/mL,同原始水平比,后两年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以前、-20℃保存1年、2年后血清筛查,胎儿缺陷临床检出率均为2.0%(1/50),检出者为同一份样品.[结论]贮存温度设置为-20℃对产前血清学标本的复检影响甚小,-20℃长期保存血清学筛查标本的方法可以接受.
作者:刘永兰;钟胜香;郑晓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及检测某制药企业洁净厂房新风量以及工人的不适主诉,探讨控制对策.[方法]对该企业洁净厂房进行送新风设施调查,采用TY-9900数字微风仪对各工作场所空气入口处进行新风量的测量和计算.对工作人员进行不适症状调查,采用SPSS软件对新风量不足和不适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企业洁净厂房各个区域统一采用屋顶向下送风的方式,采用孔板式圆形送风口,经检测,8个工作场所有4个(如包装办公室、会议室等等)新风量未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工作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憋气、头晕、乏力、疲劳等不适症状.新风量合格区域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为6.45%,而新风量不合格区域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为30.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工作场所人均新风量与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呈负相关(r=-0.234,P<0.01).[结论]由于新风量不足,员工长期处于不良空气质量的工作场所,会造成健康危害.应从合理适宜的新风量、良好的空气净化系统、合理的通风设施布置、日常维护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控制.
作者:陈会祥;黄德寅;王卉;薄亚莉;孙倩;张倩;李敏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某石油储运企业维修工人群发职业性苯中毒事故开展调查,为同类事故的职业病诊断、事故原因调查和处置提供思路.[方法]结合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应急健康检查的方法,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对维修工人进行职业病诊断,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处置建议.[结果]该企业的储运产品为混合芳烃、柴油等,其中柴油和原油中苯质量分数分别为0.009和0.107,虽然工作场所各岗位的空气中苯均未检出,仍不能排除2名患者的苯职业接触史;临床资料显示医学观察期间两名患者血常规检查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大多低于1.5×109/L.结合事故现场的调查资料,综合分析该2名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史以及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依据《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GBZ 68-2013),2名患者均被诊断为职业性慢性中度苯中毒(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结论]石油储运企业维修工人发生职业中毒的危险大且隐匿性强,对事故现场调查和监督执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应从监管原料来源、强化防护意识、制定监督办法等方面,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
作者:庄小舟;刘晓勇;蔡木蔚;叶立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讲述一例因口服中药偏方治疗癫痫引起的铅中毒的诊治经过,患者偏方中药后出现腹部绞痛,血铅、尿铅升高,并有一定的肝损害,使用二巯丙磺钠驱铅治疗后康复.近年偏方导致铅中毒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接诊医生应根据症状、接触史,并检查血铅等指标鉴别诊断.驱铅治疗是治疗铅中毒的有效手段.提示患者不能乱用偏方,应尽量到正规医院就医.
作者:王珂;菅向东;高蓓钧;徐勤亮;吴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某铅酸蓄电池企业生产工艺改造后铅烟、铅尘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析工艺改造对铅烟、铅尘浓度的控制效果.[结果]该企业工艺改造措施包括淘汰手工作业工序和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艺设备,对产生不同危害的区域进行相互隔离、独立布置、以及增设多种类型的局部抽排风净化系统和密封措施.现场检测结果显示,改造后作业场所工人接触的铅烟、铅尘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且较改造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项目的工艺改造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铅烟和铅尘的产生量,降低了劳动者接触浓度,技术改造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丁浩;范银华;杨燕;王玉珍;王建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运用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用标准化治疗,试验组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结果]治疗后,均有较多患者心功能达到I级.两组心功能分级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两组心功能I+Ⅱ级的占比各为82.9%、65.9%,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显效18例、有效25例、无效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0.4%,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浆BNP水平、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但LVEF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实现保护心肌目的,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时培苗;张成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预见性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腹外伤合并休克患者88例,按收治时间前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拉斯哥昏迷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有效抢救时间、症状改善所用时间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患者临床救治效果.
作者:杨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医院放射工作者主要职业健康问题,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3184名医源性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包括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放射工作人员血压、红细胞、血红蛋白、腹部B超、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心电图、胸片异常率高于女性(P<0.01或0.05),女性血小板、白细胞尿液异常率高于男性(P<0.01);郊区组、三级以下医院组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中有多个项目异常率高于市区及三级医院组(P<0.01或0.05);随着年龄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大部分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率有升高趋势(P<0.01或0.05),随着工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大部分临床检查结果、 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率有升高趋势(P<0.01或0.05);随着年龄和放射工龄的增加,晶状体异常(浑浊)率有升高趋势(P<0.01),男性、郊区、三级以下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异常率较高(P<0.01);各组淋巴细胞微核异常率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医院的辐射安全防护工作;对该群体的慢性疾病要引起足够重视,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的健康干预,敦促他们改变不良工作、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改善健康状态.
作者:李海月;张非若;叶研;刘丽霞;吴丹;沈壮;林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通过回顾一例急性鱼胆中毒的成功救治过程,认为及时排除胃中残留毒性物质,并行血液净化治疗,能有效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提高治疗成功率.对血液净化治疗的不同方式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佳的治疗建议,同时呼吁广泛的科普宣传,以避免此类中毒的发生.
作者:马乐通;吕培生;张伟;李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掌握珠海市某企业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方法]接触组选取该企业365名DMF作业人员,对照组选取413名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工作的体检人员.检查项目参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获取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和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觉症状中,眼睛、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损伤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接触DMF可造成作业人员肝脏等多器官的损伤作用.建议企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
作者:张志雄;石彩花;胡俊;林波;周昱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调度员职业紧张对其职业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revised edition,OSI-R)和职业生命质量量表(quality of work life 7-32,QWL7-32)对65名某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调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个体紧张反应问卷(personal strain questionnaire,PSQ)得分(98.16±19.81)分,高于对照组的(89.63±19.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个体紧张反应得分与个体应对资源得分呈负相关,同职业任务得分呈正相关(r=-0.645、0.711,P<0.01);职业生命质量量表得分与与个体应对资源得分呈正相关,与职业任务得分、个体紧张反应得分呈负相关(r=0.411、-0.357、-0.651,P<0.01或0.05);观察组职业生命质量问卷得分随着紧张程度增加而下降(P<0.01).[结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调度员工作任务和压力大,导致职业紧张程度持续增加,职业生命质量降低.应加强社会支持的干预,保持调度员的职业身心健康.
作者:张燕;王建宇;苏艺伟;黄海波;候狮峰;张万峰;刘移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尘肺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行常规护理的尘肺病患者作为常规组,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1例行优质护理的尘肺病患者作为优质组,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和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以及对尘肺病知识认知度的差异.[结果]护理后,优质组患者对护理干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1);两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得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优质组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得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质组对尘肺病知识认知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功能均较护理前好,且优质组肺功能好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对于尘肺病患者有一定效果,同时可提升患者对尘肺病知识的认知,改善其不良情绪状态,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吴晓燕;周宇燕;李银花;彭琼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介入诊疗护士长时间、高频率接触放射(电离辐射)以及化学、物理、生物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若防护不当,身体健康将受损害.虽然我国有许多对职业人群进行保护的相关法律或规章制度,但对介入诊疗护士这一特殊职业人群的职业卫生监督仍很薄弱.涉及介入诊疗护士职业健康更为明确的法规和保护措施应依法颁布.作为雇主医院,必须履行职业病防治的职责,确保这些护士的健康和安全.
作者:尹德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使用随机森林对职业健康监护数据和人群焦虑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数据挖掘方法的应用.[方法]收集某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数据,并使用GAD-7广泛性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然后用随机森林对职业健康监护数据以焦虑情况为结局变量进行分类.[结果]随机森林对焦虑情况的分类效果较好,焦虑高分组错分率为14.62%,焦虑低分组错分率为5.95%,袋外数据误差率估计为10.27%.[结论]将职业健康监护数据与随机森林相结合,能够为焦虑人群的早期发现、筛选和干预提供帮助,为职业健康监护数据的利用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镏琢;王峰;吴子俊;黄红英;谢立亚;李智民;冯文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医院内可能暴露于生物危险性物质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医疗机构职业暴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近期(一周内)内发生过生物体液接触过的医务人员(n=64)及长期处于职业暴露风险的医务人员(n=50)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结果]与成年人常模比较,长期暴露于生物危险性环境人员的抑郁因子平均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平均得分和SCL-90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发生过生物体液接触的医务人员SCL-90各项因子平均得分高于常模(P<0.05),且不同职业或岗位、不同年龄医务人员总得分超过常模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受训人员比例(89.47%)高于护士和医生(44.44%、53.85%);≤30岁医务人员总得分超过常模的比例(73.81%)高于>30岁医务人员(42.85%).近期发生过生物体液接触的医务人员对防护措施和对预防性处理的信任度明显低于长期处于暴露风险的医务人员(P<0.01).[结论]发生生物体液接触后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正常人差.医院应加强职业暴露个体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
作者:喻玲丽;古丽米热·阿尔肯;齐敏克;王鹏;丁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汽车制造企业接触电焊烟尘工人职业健康状况,探讨电焊作业工人健康保护措施.[方法]对2015年广州市两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3740名电焊作业男性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肺通气功能、血压、心电图和肝功能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产车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电焊烟尘、铝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酸雾或酸酐等.各危害因素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出现肺功能异常的电焊作业工人的谷丙转氨酶(ALT)异常率高于肺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空腹血糖、脉率、ALT异常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肺功能异常在小于25岁年龄段检出率高,为11.72%,AST异常检出率在30~34岁年龄段高,为4.63%.随着接尘工龄的增长,血压、空腹血糖、ALT、AST异常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在11~年接尘工龄组检出率高,为11.74%.[结论]电焊烟尘、年龄和接尘工龄是可能影响电焊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健康的相关因素,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来保障电焊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
作者:周静东;张晋蔚;周浩;荣幸;罗嘉华;叶晋升;王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通过对两例申请苯所致白血病职业病诊断的病例报告,分析探讨职业接触苯所致白血病职业病的诊断难点及对策,认为苯所致白血病诊断更多的是归因诊断,其诊断的关键是确认职业接触史,尤其是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监测结果需要结合职业卫生调查结果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作者:戚战军;路建超;杨海峰;晁晖;刘红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印刷企业化学毒物的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探讨适用于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评价的风险评估方法.[方法]借鉴新加坡有害化学品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在危害级别(HR)、暴露级别(ER)的基础上增加防控级别(PR),对2家印刷企业的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结果]2家企业印刷、调墨岗位存在的化学毒物主要有甲苯、二甲苯、乙苯、正己烷、环己烷、丙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异丙醇等,经检测,各岗位化学物检测浓度均符合我国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企业A印刷岗位接触甲苯、二甲苯、乙苯和异丙醇危害的风险等级为2级(低风险),接触其他化学物危害的风险等级为1级(可忽略风险);调墨岗位接触化学物危害的风险等级均为1级(可忽略风险).企业B印刷岗位接触异丙醇危害的风险等级为3级(中等风险),接触其他化学物危害的风险等级为2级(低风险);调墨岗位接触化学物危害的风险等级均为2级(低风险).[结论]改良后的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印刷企业的风险水平,有利于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为实施职业病风险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廖阳;邓颖聪;岑子博;舒友梅;陈琳;刘移民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