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普查工作经验与启示

张晓峰;吕良海;邓兵兵;吴习驹

关键词:安全生产, 普查, 数据质量, 经验
摘要:安全生产条件普查是掌握企业基本信息和安全生产条件信息的重要手段,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通过分析北京市第一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普查工作的开展经过和普查效果,从组织形式、普查表编制、工作方式、人员保障以及质量管控等方面总结了这次普查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梳理出普查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并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普查工作经验与启示

    安全生产条件普查是掌握企业基本信息和安全生产条件信息的重要手段,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通过分析北京市第一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普查工作的开展经过和普查效果,从组织形式、普查表编制、工作方式、人员保障以及质量管控等方面总结了这次普查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梳理出普查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并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作者:张晓峰;吕良海;邓兵兵;吴习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重组人皮肤模型EpiSkinTM在化学品皮肤腐蚀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为化学品皮肤腐蚀性分类提供有效可靠的体外替代检测方法.方法 使用EpiSkinTM重组人皮肤模型,对已知分类类别的标准参考物以及未知分类类别的化学物质进行检测,评估其在化学品皮肤腐蚀性分类中的应用.结果 标准参考物二氯乙酰氯分类为1A类,乙醛酸一水合物分类为1B/1C类,分类结果与已知分类一致.无磷转化膜为非腐蚀性物质,防腐剂为1B/1C类.结论 EpiSkinTM重组人皮肤模型测试方法适用于化学品腐蚀性分类评估.

    作者:姚丽芳;蒋伟;陈相;缪文彬;赵锷;李楠;蔡臻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山东省某市淀粉糖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目的 分析某市淀粉糖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防护措施建议.方法 选取该市有代表性的3家淀粉糖生产企业,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初步确定各主要岗位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在此基础上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所选取的3家淀粉糖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酸碱、硫化氢等,其中化学性有害因素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部分岗位噪声强度、高温WBGT指数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 高温和噪声是淀粉糖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噪声和防暑降温措施.

    作者:王鑫;陈倩姝;张颖慧;李发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诊断苯所致白血病的常见问题及探讨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苯所罹患的白血病为法定职业病,在实际工作中,诊断苯所致白血病会遇到如下几个问题:诊断苯所致白血病的两个职业病诊断标准命名不统一,诊断苯所致白血病的两个职业病诊断标准中有关工龄、潜隐期之诊断条件不一,诊断苯所致白血病的诊断医师资质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建议,以便为同行提供参考.

    作者:李雅婷;杨丽莉;高丽蕙;张洁;白净;陈文利;庞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一起隐匿式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死亡事故调查

    采用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两例急性砷化氢中毒病例进行分析,并对事故成因进行了调查.揭示了这是一起因企业主和劳动者缺乏相关职业病防护知识而发生的隐匿式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事故,阐明了在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进行安全生产和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崔守明;刘纪青;方绍峰;张向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化工企业灾害事故防控与应急响应刍议

    近几年化工企业灾害事故频发,且事故呈规模化和复杂化特点,既危及企业和社会安全,也给消防部队处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拟从如何夯实企业本质安全“三基础”、严把高危作业“三关”和严格落实应急“四期”把控出发,探寻化工企业灾害事故防控与应急响应工作的基本规律,并建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结合每个生产企业的性质及化学品特性来进行精细化管控.

    作者:高水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对策

    目的 为小工程项目的安全隐患提出解决措施.方法 采用深入调查的方法,了解杨浦区12个街道、镇在安全监管方面的工作,并结合市安监局的资料统计和相关文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小工程项目在主体责任不明确、安全监管不到位等六个重要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结论 对于小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必须以预防为主,全民监督和综合治理的方式加以保障.

    作者:沈建宏;李玲;吴培;刘兴达;黄俊逸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诊监护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监护室的疾病谱、季节、时间、年龄及死亡原因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监护室的1320名病人的诊疗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去向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就诊患者中男性749例,女性571例,男女比例为1.31∶1,年龄(70.48±17.20)岁.高发年龄组为61 ~ 85岁,1、3、5月为就诊高峰月份,前3位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28.7%)、循环系统疾病(24.7%)、神经系统疾病(21.2%);入院率56.2%;死亡患者中以神经系统疾病病死率高,为27.50%,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23.75%)、泌尿系统疾病(15.00%).结论 广州地区急诊监护室患者主要为老年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应合理地进行急诊资源配置,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冯雪珍;何钰熙;林绍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合成氨、尿素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关键控制点分析

    目的 识别、分析和预测某年产30万t合成氨、52万t尿素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 根据类比项目检测结果分析,该项目在产品的生产过程、检测维修和原料贮存运输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粉尘、噪声、化学毒物、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的关键控制点为燃煤贮运和灰渣处理,噪声的关键控制点为燃煤输送和破碎、各类水泵等.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重点加强粉尘和噪声防护.

    作者:刘艳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深圳市某蓄电池生产企业化学毒物职业危害风险评估

    目的 对深圳市某蓄电池生产企业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进行风险评估,为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风险管控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某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和主要化学毒物种类,采用新加坡有害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该蓄电池生产企业中包板、装外壳、封盖、极组焊接、极组串联和端子焊接等岗位的铅尘、铅烟为高风险水平,加酸、清洗、封胶等岗位的硫酸、氢氧化钠和乙酸乙酯属于低风险水平.结论 该蓄电池生产企业在目前的工作条件下,所存在的化学毒物可能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中需重点关注产生铅尘、铅烟危害的工作岗位,应根据不同风险水平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作者:田亚锋;彭巨成;吴礼康;周指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甲醇厂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某甲醇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健康情况,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该厂工龄1年以上,同时接触甲醇和噪声的113名作业人员为接触组,单纯接触噪声的101名作业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体检指标的差异.结果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醇浓度较低,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9~ 18.3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1.7~ 37.2 mg,/m3.甲醇作业人员现场接触噪声的8h等效声级在57.5~86.3 dB(A)之间,非甲醇作业人员现场接触噪声的8h等效声级在56.9~89.2dB(A)之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头痛、视物模糊、头晕、多梦、眼痛咽痛、皮肤瘙痒等自觉症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部分甲醇作业人员出现手部皮肤粗糙现象.结论 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醇能对接触人员健康造成损害,但本次调查的作业人员体检结果要好于同类文献报道,这与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相对到位有关.

    作者:平庆玲;侯广庆;董军;肖衍;吴永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正确运用职业卫生标准若干问题探讨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诊断、鉴定的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对职业卫生标准理解错误、运用不当的问题.通过实际案例,对涉及卫生防护距离、总体布局、职业接触限值、其他粉尘和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职业禁忌证及职业病等方面出现的有关标准运用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相关专业人员务必要准确理解标准,正确运用标准,确保各方的合理利益.

    作者:王林;李国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轧钢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目的 识别、评价某轧钢厂职业病危害现状,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该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结果 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物、锰、工频电场、噪声、高温.经检测,噪声、粉尘、高温在各个作业点的合格率分别为77.14%、86.67%、55.56%,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该轧钢厂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项目,职业病防护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周郁潮;郑海英;刘新霞;冯简青;傅绍周;潘文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大学生宿舍“大功率电器”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大学生宿舍大功率电器的使用情况,收集大学生对相关管理规定的合理化建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广州市某高校200间宿舍7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其中男生宿舍69间,女生宿舍111间;大一学生宿舍105间,大二学生宿舍75间.69.4%的问卷回答知道学生手册上有关大功率电器的相关规定;75%学生宿舍拥有大功率电器,部分宿舍有多达4件及以上;使用原因以改善伙食和食堂停止供应时方便用餐为主,晚上时段使用较多,用时大多< 30 min.学生们普遍认为学校不应一概禁止在宿舍使用任何大功率电器,而应在电力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允许使用一些安全型生活家电产品,并通过提高食堂伙食质量、延长伙食供应时间、延长热水供应时间等引导学生减少大功率电器的使用.结论 应该及时修改完善高校有关大功率电器的管理规定,科学管理,在保障安全、减少由大功率电器使用所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前提下,为学生们提供更多便利.

    作者:袁梦;姚朗;李佳慧;谢泽萍;朱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介入放射诊疗操作医师所受剂量和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初步了解介入放射诊疗医师在介入手术时受外照射的影响.方法 选取从事介入放射诊疗操作的医护人员36人为A组,放射科中辅助人员63人为B组,无X线接触史的健康者(同单位不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45人为C组.测试A组人员头、甲状腺、手、铅衣胸内、铅衣胸外、腹部、背部七个部位的放射剂量;对三组人员白细胞计数、微核率、甲状腺功能、细胞和体液免疫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人员人均接触年剂量为(0.381±0.177) mSv,B组人员人均接触年剂量为(0.073±0.033)mS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主要介入放射诊疗人员各X线照射部位受照剂量从多到少依次是手、胸(铅围裙外)、头部和甲状腺等.胸部防护围裙内外受照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但A组低,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B两组甲状腺功能指标T3、T4测得值降低,TSH测得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测得值和CD4/CD8比值低于C组,CD8测得值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IgM测得值低于C组,IgE测得值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射工作对医务人员(包括介入诊疗操作人员和放射科中辅助人员)健康均有一定的影响,介入诊疗操作人员接触的剂量更高.应注重介入放射诊疗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作者:朱春华;朱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亟待建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量化考核机制

    针对目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服务不规范的现状,提出了应建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量化考核机制,以达到行业自律、择优竞争、规范细化、信誉诚信的目的.认为考核内容应包括:1)明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制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2)制定服务质量量化考核实施办法,将技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作为量化考核的重要内容.3)严格考核标准,实施优胜劣汰,促进服务机构的有序竞争.4)实施分类量化考核,鼓励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公共职业卫生服务.5)考核结果科学运用,使技术服务机构认识到服务质量量化考核对其影响.

    作者:秦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空坠落伤院前急救护理3例

    目的 分析高空坠落伤院前急救体会,提高伤员的抢救转运成功率.方法 对某化工区发生的3例高空坠落伤伤者抢救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院前处理过程中,采取正确的现场和院前急救措施,积极的骨折固定、搬运,并配合心理疏导及适时安全转运,3例高空坠落伤伤者均得到较好的急救护理.结论 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正确及时的转运护理,对减少漏诊,防止并发症和二次伤害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重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其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某重机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结果 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焊烟尘、碳钢粉尘、二氧化氮、臭氧、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噪声、激光、工频电场.经检测,电焊烟尘合格率为80%,碳钢粉尘为98.5%,噪声仅为20%,其余均合格.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电焊烟尘、噪声为重点控制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作者:王靓;赵杰;刘凯;金炯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汽车自动变速器生产企业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目的 识别、评价某汽车自动变速器生产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竣工验收以及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调查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 通过对项目工程资料和类比对象检测资料的分析,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氧化铁粉尘、电焊烟尘、炭黑尘)、有毒物质(氨、油雾、乙醇胺、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乙二醇、盐酸、硝酸、丙烷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低温、激光、紫外线、工频电场).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企业应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加强通风除尘措施,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作者:侯玉更;武珊珊;王艳玲;赵彧;冯宏涛;姜长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运用

    通过对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的理论学习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介绍了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运用HACCP的可行性,概述了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HACCP在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限值及纠控措施、结合其他学科综合评价、动态监测等方面的运用,探讨了HACCP运用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

    作者:曲婵;宁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