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军
子宫破裂是指在分娩期或妊娠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破裂.是产科极其严重的并发症.若未及时诊治可导致胎儿及产妇死亡[1].子宫破裂发生率也是衡量产科质量的标准之一[2].近几年由于我国孕期保健质量的提高及产科质量的提高,子宫破裂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而子宫破裂数量的减少又使现在年轻的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对其发生不仅意识淡漠,更重要的是认识不到位、经验不足、临床处理能力差,从而给产科质量持续提高带来新的隐患.
作者:王爱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使用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作用.方法 通过精密仪器、器械帮助完成52例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术的护理配合.结果 熟悉和掌握精密仪器、器械性能及使用方法,配合默契,全部手术成功完成,无并发症,无复发.结论 得以顺利开展此项手术,有赖于手术护士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熟练手术步骤,密切配合.
作者:周粉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手足口病(Hand- foot -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为常见[1-4].诊断依据为流行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该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等.脑炎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其致死原因主要为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作者:田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肺挫伤在车祸、严重钝器伤、高处坠落等引起的多发性创伤中较为常见,若早期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我院2007-2011年收治多发肋骨折并肺挫伤4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新荣;李雪峰;侯希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胸部创伤病死率居非正常死亡的首位,约60%~70%的胸部创伤伴有肋骨折,X线平片是诊断肋骨折的首选方法[1].我们对双能量减影技术在成像速度及对肋骨折的显示率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探讨此技术在肋骨折中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张福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宫外孕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后行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2008-2010年以“异位妊娠”诊断收入院要求行官外孕保守手术治疗的1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二组.治疗组63例,术前米非司酮50mg/次,2次/d,共口服3d.服药后手术治疗.对照组60例;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无禁忌直接行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β- hCG值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术后患侧输卵管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官外孕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后行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能有效保护患侧输卵管功能.
作者:杨弋弋;王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对2011年90份产科危重病案中存在的缺陷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对策.结果 存在的护理缺陷共72处,夜间抢救病历21份,占23%,护理单缺陷占34.72%.讨论 护理人员忽视护理文书的重要性,应急抢救实践经验少,基础理论不够扎实;在人力相对紧张,病情发展快,工作量大时,质量控制不到位.对策 强化职责和病案书写的标准化意识,加强文字书写能力,加强夜间抢救病历的管理,夜间实行弹性排班,按各班的工作量随时增减护理人员,简化工作流程,确保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
作者:李婉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培养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方法 将2010年7月-2011年5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15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3人,在传统带教的基础上应用反思教学法进行带教;对照组75人,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进行带教.结果 二组护生实习结束综合考核成绩:实验组为(90.5±2.5)分,对照组为(82.5±1.5)分,实验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士对实验组护生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养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可以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赵秋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中药活血止痛汤及硬膜外自控镇痛泵( PC 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20例术后采用中药活血止痛汤及PCEA方法作为研究组,120例术后常规使用哌替啶止痛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记录40h内伤口疼痛、恶心呕吐、腹胀、肛门排气、排尿以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镇痛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且纯母乳喂养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出现的恶心、呕吐、腹胀、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剖官产术后应用中药活血止痛汤及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EA)方法镇痛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吕慎昌;王俊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恶性间皮瘤发病率很低,主要发生于胸膜、腹膜,而原发子心包的恶性间皮瘤更罕见,临床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不易诊断.我们收集1例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PMPM)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就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进行复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王国振;林丽;乔秀荣;单苏民;刘卫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钼靶X线成像在检查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52例均为女性,年龄25~65岁,平均45.6岁,均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术前乳腺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25例,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24例和乳腺良性肿瘤1例;术前乳腺钼靶X线诊断良性肿瘤10例,手术病理报告纤维腺瘤8例、增生结节1例及乳腺癌1例;术前乳腺钼靶摄影诊断乳腺小叶增生15例及阴性2例,术后病理证实小叶增生15例、囊肿1例及增生结节1例.结论 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也可作为体检和普查使用.
作者:商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在现今医院的经营活动中,收费票据是能直接反映出医院医疗收入情况的.所以,医院要高度重视收费票据的管理工作,加强医院收费票据的管理,切实保障医院的各项医疗收入,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刘凯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心率对中心动脉脉压、反搏波增压(AUG)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94例,测量中心动脉脉压、反搏波增压及即时心率,接心率(HR)分为三组:HR≤60次/min组,60< HR≤80 次/min组,HR>80次/min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294例患者中能够测量出反搏波增压的为207例,占入选观察对象的70.4%.随心率的增加,中心动脉脉压、反搏波增压呈下降趋势.HR≤60次/min组中心动脉脉压与60<HR≤80次/min组和HR>80次/min组比较均P<0.05;HR≤60次/min组AUG与60< HR≤80次/min组和HR>80次/min组比较均P<0.05.结论 进行有关中心动脉脉压和反搏波增压研究时,应考虑心率的影响.
作者:吴云涛;王庆蕊;刘爱华;刘建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本院2005-2010年54例住院病例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本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发病年龄以20~40岁多见;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病及黏液血便为主;结肠镜下以黏膜粗糙、充血水肿、糜烂、浅表溃疡及表面有脓性分泌物为主;病理检查急性期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慢性期可见隐窝结构紊乱等;应用柳氮磺吡啶口服及黄连素、利多卡因、锡类散等灌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熟悉UC的临床特点,探索UC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寿勋;李超;雷立峰;黄志成;宋雪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β - catenin、Smad4在胰腺癌发生、发展、转移、浸润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 - catenin、Smad4在正常胰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β- catenin在胰腺癌中的异常表达率为68.33%,明显高于正常组织(0),异常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无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的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Ⅲ+Ⅳ期的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Smad4在胰腺癌的阳性表达(33/60)明显低于正常组织(17/20),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相关性;在胰腺癌中β- 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Smad4的阳性表达相关.结论 β - catenin、Smad4共同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wnt/β-catenin通路和TGF- β3/Smad通路可能存在交汇点.
作者:歧红阳;肖占宇;徐志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临床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有一些是非平卧的强迫体位或牙关紧闭状态,其发病迅速,后果严重,如行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是其治疗的重要第一步.若在短的时间内为患者插入气管导管并及时进行氧疗,确保重要脏器功能,保障各项救治工作顺利进行,就能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作者:周少华;李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肿瘤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在肿瘤的综合治疗过程中,化疗对肿瘤细胞抑制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亦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引起严重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导致患者营养失调,对肿瘤的治疗及康复极为不利,因此做好肿瘤患者的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及家属在配合治疗的同时,给予合理的饮食调理.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
作者:郑运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女性不孕症占育龄妇女的6.89%[1],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对不孕症的诊断目的,是寻找造成不孕症的因素,针对不同病因做相应的治疗.女性不孕因素很多,如:卵巢功能障碍、输卵管因素、子宫因素、宫颈因素、外阴阴道因素、子宫内膜移位症等,目前公认的不孕因素以卵巢排卵障碍和输卵管因素居高,因而了解不孕症患者的盆腔情况对不孕症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5-2010年确诊的18例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例患者早期均未明确诊断.结论 缺血性肠病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困难大,易误诊,从而延误诊疗.
作者:常越;杨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是危害我国工人健康常见的严重的职业病,据卫生部公布的《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尘肺病占当年全部新发职业病总例数的79.96%,达14 495例,表明我国尘肺病患者是患病人数多的一种职业病.
作者:刘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