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汝艳;庄家毅;霍亚平
随着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农业杀虫和卫生杀虫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在农产品及家居环境中的残留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并被认为是重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之一,因而关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内分泌功能和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据此,对目前常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生殖内分泌、甲状腺功能和糖脂代谢等干扰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雪涛;李思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天津市所属染料行业的7家企业联苯胺接触人群的3年监护结果,以便及早预防联苯胺作业人员膀胱癌发生.方法 以停止接触联苯胺35年后作业人员尿脱落细胞学3年监护结果作为主要分析指标.结果 2011-2013年发现新发阳性病例4例.结论 在停止接触联苯胺35年之后,仍有职业性膀胱癌的发生.建议对离岗后接触联苯胺人员的健康行终生监护.
作者:于鸿颖;张盼盼;傅旭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电子封装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情况.方法 选择某电子封装企业接触噪声作业人员404人为接触组,该企业后勤和行政工作人员93人为对照组,结合年龄、接触噪声工龄、性别,对两组听力损伤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接触组听力损伤检出率为16.5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15,P< 0.01);且听力损伤率随接触噪声工龄的增加而升高;男性工人听力损伤检出率要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4,P<0.05).结论 电子封装企业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杨汝艳;庄家毅;霍亚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从食品消费者角度了解兰州市五区居民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消费行为等问题,探索有效改善该市居民食品安全现状的对策与建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对兰州市五区47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兰州市居民主要通过传统媒体获取食品安全信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知晓率低;认为安全隐患主要出现在生产加工和餐饮消费环节;消费习惯有待改善;维权意识不强.结论 监管部门应采取广泛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严格管理与监管,多管齐下,共同保障居民饮食安全.
作者:王晶;胡本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10年3月25日,国际劳工组织第307届理事会正式批准了新版国际职业病目录.为了给国内的职业卫生工作者提供参考,对该目录内容做了简单介绍,分析了国际职业病目录同我国现行职业病目录之间的区别,并对我国现行职业病目录在未来如何调整提出了建议.
作者:李发强;张颖慧;陈倩姝;李敏;王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稀料为一种溶剂类复合制剂,外观无色透明,与纯净水相似,其成分复杂,除苯及苯的化合物为其主要组分外,有的稀料含有三氯丙烷.稀料口服中毒临床报道较少,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报道了两例口服稀料中毒患者发病及其诊疗过程、各种化验检查结果以及疾病的进展过程,指出诊治稀料中毒患者,应重视血液净化,同时应强化对化学品危险性的认识,以防误服.
作者:谭秀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实现职业健康监护外出内科体检的信息化.方法 研发职业健康监护外出体检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内科体检中.结果 该系统操作简便、专业性强,基本满足了外出内科体检的需求,实现了职业健康监护外出内科体检的信息化.结论 该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为后续的主检和报告制作工作提供了便捷的数据支持.
作者:李雅婷;王海波;杨丽莉;白净;高丽蕙;陈文利;庞丽娟;王建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容量肺灌洗在尘肺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30例尘肺病患者采用小容量肺灌洗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后的症状与治疗前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患者行小容量肺灌洗治疗后咳嗽、咳痰、胸闷、胸痛、气短症状均明显减轻,部分患者胸片肺纹理变清晰.结论 小容量肺灌洗能明显改善尘肺患者呼吸道症状,在目前缺乏特效药物治疗尘肺病的情况下,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王翠霞;王雪玲;李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三种化学窒息性气体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的案例分析,探寻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性措施.方法 检索2004年以来关于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三种化学窒息性气体急性中毒的相关文献,对中毒事故发生和伤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应对措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化学窒息性气体急性中毒事故病死率为29.7%,其中因盲目施救导致中毒的病死率为31.6%;工人违规作业的占47.9%;属于有限空间作业的占74.0%.事故现场均未设置气体检测报警仪和通讯救援设备,其余防护措施的设置率均低于9.6%.事发单位均未落实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其余制度和培训的落实率均在16.4%以下.结论 化学窒息性气体中毒事故的发生和伤亡主要是由于存在有限空间、违规作业、盲目施救所造成.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用人单位的应急救援能力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力度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致;张晋蔚;邓冠华;唐侍豪;荣幸;刘移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分析广东省封开县贺江水污染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相应应急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应急工作采取的公共卫生应急措施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应急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结果 各应急部门依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通过控制水库排量和调水稀释,启用水厂除铊和镉处理工艺并进行实时监测等措施,顺利将江口和南丰水厂的出厂水控制在达标状态,确保了贺江封开段沿线居民饮水安全,无水污染中毒事故发生.结论 多部门密切配合,措施得力,是本次跨省处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保证.
作者:郭赐贶;叶坚;廖雅芬;杨业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福建省某市放射诊疗单位放射防护工作管理现状.方法 对该市10个县(市、区)157家放射诊疗卫生单位采取现场卫生学调查、查阅资料、听取汇报以及现场检测等措施进行调查.结果 该市放射诊疗许可证发证率98.8%,校验率86.8%,放射工作人员持证率90.9%;培训率、体检率、个人剂量监测率达100%;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的配备率达100%,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达91.2%.讨论 应进一步提升该市基层卫生防疫机构的人员素质及硬件设施,加强放射工作人员对自身及患者的防护意识和放射卫生师资力量.
作者:李朝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由于锑及其化合物的工业用途日益广泛,有关锑尘、锑烟对工人的健康危害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锑在冶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可直接吸入肺组织深部造成职业性肺损害,但其有无致纤维化作用尚不十分清楚.该职业病标准的制订正在进行,为了对新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收集国内外文献报道资料,针对锑及其化合物的致病情况进行总结,就锑的毒性、锑尘动物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陈育全;林毓嫱;刘薇薇;张伊莉;杨志前;刘移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气垫床对长期卧床职业病患者预防褥疮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80例长期卧床患者,入院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入院后即给予气垫床护理直至患者能够下地活动.对照组给予常规翻身护理.对两组皮肤体征及舒适度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40例患者的褥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85,P<0.01);感觉舒适、很舒适患者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85、11.150,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更好.结论 对长期卧床患者给予气垫床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褥疮的发生,同时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马康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近年来,一些企业擅自、随意改变生产工艺及条件,导致生产环境空气中化学毒物种类和浓度改变,甚至引起群体中毒事件.通过现场调查、采样、检测,对一家企业发生的化学中毒事件进行了调查,得出现场劳动者发生头晕、胸闷、恶心等身体不适系由企业擅自改变脱膜液温度,导致生产车间化学毒物种类增加和浓度升高引起,致毒化学物为三氯甲烷(氯仿)、丁酮、异丙醇等混合物.提醒企业不得随意更改生产工艺,以免职业病发生.
作者:邱士起;汤小鸥;邹亚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车间采用上进风方式的排风效果.方法 检测车间代表性岗位的风速、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物质浓度,以评价该种排风系统的有效性.结果 该车间12个风速测定点中有两个不合格,合格率为83.3%.化学性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结论 对于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的化工企业,采用上进风方式排风的效果较好.
作者:胡浩;林凯平;张志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胸部透视在职业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与必要性.方法 选取2013-2014年常州市某区有毒有害企业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职工,对其胸透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福利性体检、从业人员体检胸透阳性率进行对比,探讨胸部透视在职业健康体检中的质量控制及必要性.结果 20 158例的职业健康体检中,有71例检查出阳性结果,阳性结果检出率为0.35%,主要以两肺纹理增多、肺结核、胸膜炎、主动脉弓迂曲钙化、心影增大为主.结论 胸部X线透视在职业健康体检中有一定的价值,但阳性检出率极低,应该注意质量控制,尽可能减少体检者胸部透视的频率.
作者:王翔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化学物中毒所致酸碱平衡紊乱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9年近20年间急性化学物中毒105例,分析酸碱平衡紊乱指标中pH值、PaO2、PaCO2、多重酸碱平衡紊乱与预后指标如死亡、器官损害及APACHE Ⅱ评分的关系.结果 各指标异常时出现死亡病例.不同pH值组、PaO2组、酸碱组的器官损害程度、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的器官损害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均升高.较重的二氧化碳潴留(PaCO2>6.0 kPa)可导致多器官损害.结论 急性化学物中毒致严重pH值异常、低氧血症、多重酸碱平衡紊乱均影响患者预后,导致不良后果,但在一定程度上能依此判断中毒预后,为临床早期救治提供证据.
作者:杨红专;李思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13年我国将硬金属肺病列入新的《职业病分类与目录》中,但目前尚未制定相应的诊断标准.硬金属肺病是吸入钨和钴等硬金属粉尘引起的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同时伴有职业性哮喘表现.一些接触硬金属加工有关工作的人员为该病的好发人群.我国研究硬金属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影响起步较晚,国内报道较少,因此对其的相关研究将会成为热点.为了给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钨及其化合物粉尘的毒性与硬金属肺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谢丽庄;王鑫;许忠杰;胡伟江;李涛;朱宝立;张恒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百草枯中毒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 MPs)及其抑制剂(TIMPs)的影响.方法 取45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染毒组、治疗组,每组各15只.染毒组及治疗组均以百草枯50 mg/kg灌胃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治疗组每日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kg.分组后分别于灌胃7、14、28 d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解剖,取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用免疫组化、RT-PCR、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肺组织中MMP-9及TIMP-1水平.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成纤维细胞中MMP-9及TIMP-1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MMP-9及TIMP-1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染毒组有明显的肺损伤,治疗组肺损伤较染毒组减轻.治疗组肺组织中MMP-9、TIMP-1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染毒组.染毒组动物血清中的MMP-9的浓度在肺泡炎症阶段(7 d)高,14 d、28 d后呈下降趋势,但均高于治疗组.治疗组血清中的MMP-9的浓度低于染毒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段三组TIMP-1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动物肺组织成纤维细胞中,治疗组表达量低于染毒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抑制百草枯中毒大鼠肺内MMP-9、TIMP-1的表达上调的作用.阿托伐他汀对血液中系统分泌的MMP-9、TIMP-1的浓度无显著影响.
作者:高娟;李春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苯与噪声联合接触对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 选择珠海市两家企业中同时接触甲苯和噪声人员78例为混合接触组,单纯接触噪声人员75例为噪声接触组,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办公室和后勤人员90例为对照组,进行现场甲苯浓度和噪声强度检测,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接触组各作业点甲苯浓度、噪声强度均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混合接触组与噪声接触组在高频段(3.0 kHz、4.0 kHz、6.0 kHz)听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混合接触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频段听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混合接触组、噪声接触组的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25.6%、22.7%)均高于对照组(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混合接触组的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51.3%)均大于噪声组(24.0%)和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工龄≥5年者,混合接触组与噪声接触组听力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苯与噪声联合接触对听力损害有协同作用,应充分考虑联合接触因素的职业安全防护.
作者:高盛庭;刘文娟;胡俊;张志雄;庄远航;陈雯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