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底骨折患者的自我健康教育干预

方海霞

关键词:骨折, 颅底, 脑脊液漏, 自我教育, 预防
摘要:颅底骨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占颅骨折的1/3以上,绝大多数为线样骨折,且伴有黏膜瘀斑、脑脊液漏、颅神经损伤[1].因此做好颅底骨折患者的全程自我健康教育对患者有很大的帮助.我科2010-2011年对30例颅底骨折并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干预,促进了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介绍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科医学教育新探索

    目的 社会的进步和快速发展,要求儿科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实现教学质量水平不断提高;要求儿科医学生更加热爱儿科医学工作,学好理论知识更好地结合临床.我们从如何做好5年制实习生的儿科临床实习来研究探索儿科医学教育.方法 本课题通过对100位带教老师以及在我院儿科五年制2006届、2007届医学实习生100位发放抽样调查表,客观评价五年制医学实习生的敬业精神和实习表现,以及对带教老师敬业精神和临床工作能力的评价,为探讨创新儿科医学教学提供参考.结果 五年制医学实习生胸怀爱心,爱护患儿,对患儿有同情心,实习态度好,尊敬老师,积极重视查房,病史书写能力和逻辑思维比较好,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水平比较好,但吃苦耐劳精神,互相协作精神尚待提高,应多同患儿沟通,主动关心患儿,多实践,提高基本操作能力.带教老师能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师德好,认真贯彻教学大纲精神,语言表达合理清晰,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服务态度好,主动关心患者,与患者沟通好,但应更多积极开展新技术,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争取在教学工作方面更大的突破.结论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儿童体质强弱直接关系到今后祖国的强盛、家庭的幸福、孩子个人的前途,关心和重视、积极做好探索儿科医学教育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龚红蕾;徐美玉;李鹏程;索桂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对成人胸腔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胸膜腔穿刺术(简称胸穿)是临床上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一种常用辅助性治疗技术.胸穿抽液不但有助于诊断,且可以解除肺及心血管的压迫,改善呼吸,更重要的是可防止纤维蛋白沉积而引起的胸膜增厚、粘连.但胸穿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对于患者来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不利于穿刺过程的顺利进行.我院在胸腔穿刺过程中通过心理干预,大大提高了胸穿成功率,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世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猪霍乱沙门菌所致败血症1例

    我院于2010年11月2日收治1例猪霍乱沙门菌败血症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历报告患者,女,55岁.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10余年,反复出现胸闷、心悸、气促,反复发生过心力衰竭,没有经过规则治疗.入院前23d,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畏寒、大汗,热型为弛张热,高体温达40.2℃,发热主要是在夜间,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患者近来有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无腹泻.患者偶有咳嗽,无咳痰.患者为农民,居住环境与饮食卫生欠佳,家中饲养有牛、鸡等家畜.

    作者:彭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在心脏介入科中的应用

    近年来,心脏病介入治疗比较普及,手术方式基本规范,在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但该项技术有一定的创伤性,对患者一谈及“手术”都会或多或少的引起其产生心理反应,表现为紧张、出汗、恐惧等不适现象,甚至在术中发生创伤性应激反应.针对临床工作遇到的上述不同情况,我们应用全程舒适护理方法,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了患者身心舒适的需求,现报告如下.

    作者:商丽萍;崔瑞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头颅CT值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高血压性脑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10%左右,起病急骤,病死率约40%~60%,是各类脑血管病中死亡率高的.尤其是出血量>30ml伴意识障碍的重症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可在数小时之内死亡.这主要是因为血肿所产生的急性占位效应,引发高颅压和继发脑干损伤以及挤压周围脑组织导致脑疝,进而影响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生命中枢.

    作者:杨丰才;刘彬;毕言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食管癌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食管癌单纯放疗和食管癌体外高频热疗配合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80例初治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成单纯放疗组和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组(简称热放组).放疗组:2Gy/F,5F/W,总剂量60Gy;热放组:放射方法同放疗组,只是在放疗前或后1h内给予瘤床区体外高频热疗60min,每周2次.观察指标为食管的近期急性反应、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热放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放疗组的急性反应较轻,Ⅲ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的发生率与单纯放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食管癌,患者耐受性好,减轻了急性反应;能明显提高1~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作者:谌龙;马春峰;孙娟;王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脂肪肝患者肝功能与血脂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的生化指标变化,为临床防治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对B超检查出的69例脂肪肝患者及76例健康者,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测定分析.结果 脂肪肝患者的ALT、GGT、CHE、TBA、TBil、TG、T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脂肪肝患者既有血脂代谢紊乱,又有肝功能的异常及肝细胞的损饬.

    作者:李传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脑出血患者发生误吸致肺部感染的护理

    脑出血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肺部感染是此病的重要并发症,不但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费,而且是此病的重要致死原因之一,而误吸又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起因,做好急性期呼吸道管理,预防和减少误吸的发生,保持气道通畅,对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及降低病死率是十分重要的[1].

    作者:唐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河南省农村“卫生室”服务情况调查报告

    为推进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建设,了解农村地区“村卫生室”的卫生服务情况,2011年9月对河南省180个行政村的卫生室进行了卫生服务情况的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医院档案则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医院改革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医院工作计划和决策的可靠依据,是指导并协调医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资料,极具参考价值.近年来,随着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得以彰显,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受众群体不断增加,新形势、新时期医院的发展也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正在逐步引入到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来,应该说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但长久以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遗留下来的问题也在渐渐暴露出来,已经很难跟上医院发展的脚步,如何科学、有效、规范的管理医院档案,发挥好档案管理工作在医院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患者和社会公众的医疗信息需求,是每一个医院档案档案人员需予以足够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李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进展期食管胃交界腺癌术后调强放疗序贯化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腺癌术后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进展期食管胃交界腺癌根治术后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DS方案(Docetaxel 35mg/m2,静脉注射d1,d8;S-1 70mg/(m2·d),2次/d,餐后口服,d1~14,每3周重复)化疗,全部患者接受4~6周期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序贯调强放疗:每日180cGy,每周5次,总剂量50~55Gy.分析比较二组的1年生存率及1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同时评价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1.6%和88.2%,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1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4%和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口炎、手足综合征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多以Ⅰ~Ⅱ度为主,Ⅲ~Ⅳ度发生率低,均可耐受.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食管胃交界腺癌术后调强放疗联合同期DS方案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能提高术后1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急性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多中心对照研究及推广应用.

    作者:刘庆荣;武英蕾;杨春华;潘永贵;胡国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护理

    急性脑血管意外又称中风,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脑梗死等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临床上首发症状多以偏瘫、失语、昏迷等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常见.其病程长,往往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重,极易产生紧张、烦躁、悲观厌世等情绪,给临床治疗、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现结合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特点,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彭秀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煤矿透水矿难的机体应激反应及其治疗原则

    2009年6月17日贵州晴隆县中营镇新桥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6名矿工被困井下,25d后3名获救,超出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极限.升井后晴隆县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何明华在第一时间检查了3名矿工的心肺功能,呼吸、心肺等都比较正常.但他们的皮下脂肪都萎缩了,基本上是靠消耗肌肉支撑.这一奇迹得以于发生透水时,他们没有向下朝井口跑,反而向上跑,才没被积水淹没,留下一线生机.而且,3名互相帮助,减少井下活动量,保持了体力.重要的还是他们顽强的求生意志.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造成的矿难中,救出了在井下被困8d多近200h的115名矿工.他们在井下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吃煤块、啃柱皮、喝污水,救上井时,身体极度虚弱[1].现将煤矿井下透水矿难应激反应与救治原则介绍如下.

    作者:程光;白俊清;程爱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临床路径在社区中的探索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慢性病患者为重点服务对象;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于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年社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日趋严重,社区原有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式.临床路径是确保医疗质量,缩短临床医疗服务疗程,降低医疗资源消耗,使患者获得佳医疗照顾的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引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工作中,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的认同.

    作者:王金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日常护理工作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及对策

    目的 通过探讨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分析护理人员普遍的法律观念,对日常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进行剖析,并逐一提出合理对策.结果 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结论 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作者:于红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颞动脉炎合并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例的护理

    颞动脉炎又称巨细胞性动脉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中动脉与大动脉血管的无菌性炎症,主要累及颞动脉与眼动脉.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指视神经的营养血管发生循环障碍的急性营养不良性疾病.此病在临床极少见,其发病率仅为1~2/万,治愈率也极低.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望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学习.

    作者:李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剖宫产268例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0月实行的剖宫产手术268例及同期阴道分娩26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常见并发症68例,发生率25.37%.其中出血52例,发生率19.40%,是发生率高的并发症.同期阴道分娩组出血8例,发生率3.03%,二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剖宫产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均明显高于同期阴道分娩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当严格掌握剖宫产的适应证,适时进行剖宫产手术,正确合理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重视剖宫产率上升产生的弊端,提倡自然分娩,不可盲目进行剖宫产.

    作者:刘永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阿奇霉素间断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分散片长期小剂量间断服用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1年3月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120例慢性鼻窦炎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二组均给予改善鼻腔通气降颅压止吐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应用小剂量阿奇霉素分散片长期间断服用抗感染,对照组应用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加甲硝唑口服抗感染.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71%,对照组68.97%,二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奇霉素分散片间断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新俊;任春燕;张金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临床分析

    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是指尿毒症患者经充分透析达到干体重后,联合3种以上降压药血压仍不能控制,且出现持续性高血压.它是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地影响着透析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对常规血液透析的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行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疗效.

    作者:贾琳;郭瑞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芬太尼贴剂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后疼痛中的应用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是指将导管插入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并注入栓塞剂,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介入技术.其主要适用于各种实体性、富血性肿瘤的术前和姑息性治疗及内科性内脏切除.因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微创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动脉栓塞后反应主要包括局部疼痛、发热及消化道反应,其中重要的是疼痛[1].虽然此类反应通过一段时间可自行缓解,但患者易由此对栓塞治疗产生恐惧感.动脉栓塞术后有的患者甚至疼痛难忍,影响休息,部分患者因无法耐受而不能完成后续治疗.栓塞术后疼痛的治疗是术后必需面对的问题.我们将芬太尼贴剂用于栓塞后疼痛的治疗,探讨芬太尼贴剂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向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