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生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是由接触三氯乙烯引起的一种皮肤损害,该文对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作者:吕文;常秀丽;周志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职业中毒往往病因明确,容易诊断.但有时患者无法提供明确的毒物职业接触史,往往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发生中毒,对诊断是否是职业病和处理造成了困难.近我市某电容器生产企业发生一宗铅中毒事件,调查分析如下.
作者:高敏国;徐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6月5日上午,成都市9路公交车在川陕立交桥处发生燃烧事故,造成了27人死亡,74人受伤的悲剧.事后,调查组在灰烬中找到了3把标准配置的安全锤,但它们都没有派上用场.这些逃生设施,并没有在这次事故中发挥丝毫作用,等于是个摆设.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有人拿起了安全锤,击碎钢化玻璃,情况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背景与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苏州外向型经济的全面发展,国外大型化工集团来我市投资办厂,加上大量规模小、设备相对落后的乡镇、民营化工企业的存在,精细化学工业企业数量迅速增长,带来了大量事故隐患和不安定因素.此外,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见过或很少发生的严重职业病例,导致化学品中毒事故不断发生.
作者:刘杰;汤忆眉;孔玉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化工产品被生产出来后都要在工厂暂时储存,然后采取不同运输方式运往本地或外地的分销商、用户等.在储运过程中,管理稍有不善,则会发生安全事故.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泄漏,造成群体中毒事故已有多起.但只要采取严格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则能保障储运的安全.
作者:孙维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2008年,各地根据我部统一部署,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和职业病报告管理工作.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已近7年,作为诊断机构,本着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开、公平、及时、便民的原则,就职业病诊断在受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与同行们商讨.
作者:徐健;白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通过对目前职业健康监护人员体检前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以提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质量.
作者:朱家瑞;史子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分析螯合剂二巯丁二酸对42例慢性铅中毒患者进行3个疗程的驱铅治疗结果 ,并与CaNa2-EDTA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排铅效果、临床症状体征改善、Hb的提高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副作用二巯丁二酸较CaNa6-EDTA轻,对铅性肾损害有一定保护作用.建议对慢性铅中毒患者采用二巯丁二酸代替CaNa2-EDTA进行驱铅治疗,特别对肾等软组织性慢性铅中毒患者更有好处.
作者:陈梅榕;段志;周锦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院前急救已开展20余年,为更好地开展绿色通道,创办一体化服务模式,开展相应专业化队伍提供参考,特统计院前急救病人病种分类、构成比及特点规律.
作者:曹树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汽车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从而达到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目的 .方法 按规范要求设置检测点,对粉尘、毒物及噪声、高温等物理因素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 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工作场所粉尘和毒物浓度测定结果 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噪声强度超标严重.结论 物理因素对职工的危害应引起足够重视.要注意低浓度职业病危害因素对生产工人健康的远期影响及多种有害因素对人体的联合作用;在噪声的防护上加强技术改造,注意个人防护,改善工人作业环境.
作者:薛和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中山市职业危害因素分布与职业危害现状,明确职业卫生工作重点,以促进该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开展.方法 使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设计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抽样调查表>,对中山市179家企业进行调查.结果 179家工业企业共有职工117 998人,其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职工有18 613人,占15.77%;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了监测,职业危害因素实际检测作业点数1699个,合格作业点数1305个,作业点监测合格率为76.81%,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有机溶剂(苯系物居多)、噪声、粉尘;监测合格率以有机溶剂高,为89.02%,噪声合格率低.为39.49%;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较好的镇区主要在火炬开发区、三乡镇等地区.电镀行业监测率较低,为5.88%.结论 中山市的职业危害因素以有机溶剂、噪声和粉尘为主,应加强对电镀行业职业危害监测方面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作者:郭智屏;刘新霞;陈华宜;冯简青;梁永锡;陈浩;胡建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空气中氰化氢用氢氧化钠溶液采集,氰化物用微孔滤膜采集,在弱酸性溶液中与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再与异菸酸钠反应并水解生成戊烯二醛酸,再与巴比妥酸缩合生成紫色化合物.以纯水参比,在600 nm波长测量吸光度[l].
作者:金连;黄郁秋;苏笑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两种检测结果 间差异和相关程度.方法 对某集装箱生产企业焊接生产线连续3 d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比较2种采样方法 所得结果 异同.结果 2种采样方法 检测结果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63.45,P<0.01);2种采样方法 之间相关性不显著(r=-0.232,P=0.091).结论 定点采样与个体采样结果 差异有显著性,且二者相关性不显著.
作者:胡浩;范衍琼;谭剑明;叶莲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的规定,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现状,探索普及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的有效途径.方法 调查541位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自编问卷,采用Excel软件统计.结果 现场急救培训活动少,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面较窄,不能满足急危重症伤病员出现时现场急救的需要.结论 需多方合作,广泛开展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提高大学生对现场急救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现场急救的成功率.
作者:秦红;顾雪坤;徐亚清;钱丽新;钱卫忠;姚月华;邹晓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