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机械通气用于小儿危重症病56例分析

陈强;訾慧芬;王志军

关键词:机械通气, 小儿危重症, 机械通气时机
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救治小儿重症患儿中的作用及应用特点.方法 对56例重症患儿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呼吸衰竭脱机成功治愈率69.64%(占69.64%);死亡11例(占19.64%),放弃抢救6例(占10.71%).与我科引进呼吸机前5年的危重病例治愈率41.53%(27/65)相比,明显提高.结论 机械通气可明显提高小儿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而且正确把握应用机械通气的时机在小儿重症病例抢救中至关重要.小儿机械通气的应用更为广泛,但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 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进一步实践.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护理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1].心跳停止后,必然存在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当心跳恢复后,自主呼吸不可能立即恢复,复苏后呼吸管理的目的 是在保证良好的通气基础上尽可能恢复自主呼吸功能,并防治复苏后呼吸并发症.心肺复苏(CPR)指当任何原因引起呼吸和心跳骤停时,在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即在保证患者气道通畅后,以人工呼吸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而迄今为止,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较低,其原因之一是患者心跳骤停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造成脑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心肺复苏失败.CPR包括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延续生命支持三部分,鉴于脑保护和脑复苏的重要性,发展为心肺脑复苏(CPCR).现对CPCR抢救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翠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致咽部疼痛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64岁,主因腰部伴双下肢疼痛、麻木4年,加重1年于2009年5月8日入院.患者自诉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不适,随后出现双下肢疼痛、麻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行走不能超过100m,间歇性跛行,无晨僵,无其他关节对称性、游走性疼痛,无关节畸形,无尿急、尿痛、尿频及血尿,曾在当地医院诊治,行腰椎CR检查示骨质增生,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药物名称及剂量不详),腰痛及双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时重时轻,反复发作,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收入我科.

    作者:董伟凤;王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集安市区妇女乳腺疾病普查状况及分析

    目的 检测当地女性乳腺疾病的发病状况,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当地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体检时,对女性进行乳腺疾病的专科体检,结合彩超、针刺活检或病理检查及手术等手段,对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查3 970例妇女,查出各种乳腺疾病1 239例,患病率31.20%,检出乳腺癌2例,占发病率0.16%,乳腺增生1 154例,占发病率93.13%,乳腺纤维腺瘤45例,占发病率3.63%,其他27例,占发病率2.18%.乳腺疾病的发病以30~40岁年龄高.结论 对女性开展乳腺专科体检,对乳腺疾病早发现,乳腺癌早诊断、早治疗以及预防均有积极意义.乳腺彩超检查适合基层单位对乳腺疾病的普查,对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有益.

    作者:孙秀军;赵永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细胞凋亡调节基因GW112及GRIM-19的研究进展

    OLFM4GW112/hGC-1 (olfactomedin 4,又名GW112,hGC-1)和GRIM- 19(Genes assoeiated with retinoid - IFN - induced mortality- 19)是近年来发现的基因,它们通过多种机制来参与细胞凋亡.GW112是抗凋亡基因,促进肿瘤的生长,其在很多人类肿瘤中,特别是消化系统肿瘤中高表达.同时GW112与GRIM - 19相互关联,而GRIM - 19的正常表达可以维持细胞正常的生活周期,使细胞从衰老进入凋亡.近年来,GW112与GRIM - 19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二者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吴清;陈海军;钱宏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术中椎管造影用于急性胸腰段爆裂骨折20例分析

    目的 探讨术中椎管造影在后路内固定治疗急性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20例急性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均行开放后路内固定,手术时先行内固定复位,然后经切口行椎管造影,通过C臂X线光机透视下了解骨折块复位椎管通畅情况.对骨折不能完全复位,椎管不通畅者行椎板切开、探查减压.结果 20例患者中有15例椎管通畅,骨折块得以回纳,未行椎板切开减压;5例显示不通畅而行椎板切开减压.所有患者均有半年以上的随访,神经功能均有所恢复.结论 后路治疗急性胸腰段骨折,术中椎管造影具有指导意义且容易实施,简单、直观、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夏根;贾瑞;乔永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胰岛素促泌剂与强化胰岛素交替治疗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胰岛素促泌剂与强化胰岛素交替治疗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病程0~10年2型糖尿病498例,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病程<5年为A1组,162例,5~10年为A2组,167例,治疗24个月,对照组169例,平均(6.57±3.18)岁.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的变化,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治疗24个月后,三组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1、A2组空腹、餐后2h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0.01),对照组较治疗前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A1、A2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对照组无变化;A1、A2组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空腹、餐后2h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显著高于A2组(P<0.05),而A1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A2组(P<0.05);A1、A2组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空腹、餐后2h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胰岛素促泌剂与强化胰岛素交替治疗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可有效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越早使用交替治疗,效果越好.

    作者:代凤莲;代建军;赵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疼痛科或骨科的常见病,是腰腿痛常见的病因.我院2008年8月-2010年4月,采用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9例中,男54例,女35例;年龄21~70岁,平均45岁;病程1个月~9年;其中L3~4间隙7例,L4~5间隙30例,L5~S1间隙14例,合并二间隙或以上的38例;除5例合并轻度椎管狭窄外,其余为单纯性椎间盘突出.临床表现均以腰痛及下肢痛为主要症状,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为主要体征.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

    作者:肖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开展血液透析室健康教育的管理对策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健康的危险因素,帮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建立健康行为,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随着血液透析的普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日益增多,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依从性调查结果 说明让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1],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评价临床疗效的重要方法 [2],如何让患者及家属知道控制饮食和自我监测的目的 和意义、遵从医嘱、提高患者对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则是目前血液透析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相对薄弱环节.我们根据这一环节,分析原因,在管理上实施干预,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责任到人,便于实施,有利于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潜能,运行以后收到较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锡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盆底肌肉生物反馈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24例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寻找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较好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6月共收治47例女性尿失禁患者,治疗前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平均年龄46岁(35~64岁),29例轻度,18例为中度,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MMS solar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系统,对照组给予单纯盆底肌肉锻练,疗程12周,每周2次,每次30min.通过尿垫试验,病史问卷,尿流动力学及盆底肌肉肌电测量评价效果.结果 47例患者均完成研究: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研究指标包括尿垫试验,病史问卷,盆底肌肉肌电测量值及尿流动力学检查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尿失禁症状改善在治疗的第四至八周出现.结论 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结合尿流动力学分析等评估方法 对于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较之传统的盆底肌肉锻炼更为有效,是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磊;胡新生;乔庆东;刘国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药经皮导入治疗难治性支气管肺炎临床研究

    支气管肺炎是儿科的常见、多发病,春冬寒冷季节或气候剧变发病,尤其在北方发病率明显增高,近年来在北方地区难治性或重症肺炎有增无减,许多患儿遗留肺不张,局限性支气管闭塞扩张,以及广泛的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等后遗症.我们在工作中也常能遇到许多患儿经过正规的抗炎治疗,肺部湿啰音难以消失,这个问题近几年越来越凸显,许多医务工作者都在寻找研究解决的方法,中草药外贴、超声波、红外线等治疗方法 相继推出.本项目研究目的 是通过中药穴位外贴和中频法相结合治疗难治性肺炎[1].我科2009年12月-2011年6月采用中药经皮穴位电脑中频导入治疗难治性肺炎39例,临床治疗情况如下.

    作者:田欣;王映峰;张梅胜;张月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跟骨折术后预防创口并发症的护理

    跟骨折是常见的跗骨折,75%为关节内骨折.对于移位的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平均优良率达70%~92%.但术后创口延迟愈合、创缘坏死、创口感染发生率较高是广大骨科医护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1,2].我们2004年4月-2010年7月对跟骨折手术的患者采用规范围术期护理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跟骨折31例34足,男26例28足,女5例6足,年龄18~58岁.左侧16例,右侧15例,3例为双侧跟骨折.致伤原因:重物挤压伤13例,高处坠落伤16例,交通伤2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25例.按sanders分型[3],Ⅱ型8例,Ⅲ型23例.

    作者:董肖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诊断输尿管结石方法 分析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起病急,以病变处阵发性剧烈绞痛和血尿为主要临床症状.超声显像作为诊断输尿管结石的首选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但由于受输尿管解剖位置、仪器参数设置及临床实践经验等诸多因素影响,使输尿管结石的定位诊断在超声医生临床工作中仍具挑战性,现就个人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归纳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2011年3月我院诊断泌尿系结石168例,其中单侧输尿管结石110例,单侧肾多发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43例,双侧肾脏结石合并单侧输尿管结石15例;男136例,女32例;年龄19~43岁,平均31岁.

    作者:马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机械通气用于小儿危重症病56例分析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救治小儿重症患儿中的作用及应用特点.方法 对56例重症患儿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呼吸衰竭脱机成功治愈率69.64%(占69.64%);死亡11例(占19.64%),放弃抢救6例(占10.71%).与我科引进呼吸机前5年的危重病例治愈率41.53%(27/65)相比,明显提高.结论 机械通气可明显提高小儿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而且正确把握应用机械通气的时机在小儿重症病例抢救中至关重要.小儿机械通气的应用更为广泛,但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 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进一步实践.

    作者:陈强;訾慧芬;王志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原因与对策

    压力又称应激或紧张,是机体对环境不同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是某种因素对人的心理或生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护士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害,当压力强度超过护士心理承受能力就会损害护士的心理和身体健康,表现为失眠、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质量差等,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和安全.本人对从事急诊护理工作时间在3年以上的36名护士,采用问卷法对压力来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急诊护士压力源来自:①缺乏安全感.②精神高度紧张.③生活没有规律.④上级检查考试与绩效考核挂钩.⑤人际关系紧张.⑥职业暴露的危害.⑦其他业务和专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精神受到伤害、工作不被理解等.现将对造成急诊护士心理压力的原因及对策作一粗浅的分析与探讨.

    作者:李红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缩宫素、卡孕栓联合补钙防治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缩宫素、卡孕栓联合补钙对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80例有发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缩宫素、卡孕栓联合补钙组(观察组)和缩宫素联合卡孕栓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于手术开始静注10%葡萄糖酸钙10ml+ 10%葡萄糖40ml胎儿娩出后立即舌下含服卡孕栓1mg,缩宫素20U宫壁肌层注射.对照组胎儿娩出后立即舌下含服卡孕栓1mg,缩宫素20U宫壁肌层注射.观察二组术中术后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后2h、24h累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经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产后24h血红蛋白平均下降值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宫素、卡孕栓联合术时补钙,促进子宫收缩明显,能有效地防治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

    作者:王利华;胡新梅;曾秀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手术患者的人文关怀

    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除少数表现充满信心和乐观情绪外,多数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疑虑、焦急或忧郁.疾病和手术给患者带来机体和心理双重创伤,所以医护人员不能只考虑治疗与操作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麻醉苏醒时间的短暂,而忽略了患者的舒适性和心理反应.应了解患者的心理,切实做到对患者关怀体贴并进行安慰和解释,有利于消除或减弱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疾病康复.1 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1.1焦虑 焦虑是预期要发生不良后果时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其主要特征是恐惧和担心,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亢进,急性焦虑的症状为烦躁不安、神经过敏、震颤、心悸、出汗、呼吸困难、厌食恶心及腹部不适等,体征为皮肤湿冷、苍白、瞳孔扩大、心动过速、气促、呼吸深大及血压升高等,进一步发展也可能使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出现胃肠活动过频而腹泻.

    作者:王晓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脑卒中的危险因子,一次TIA发作之后,脑卒中发生率1个月内为4%~8%,1年内为12%~13%,5年内为24%~29%.TIA频繁发作者48h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几率可达50%.TIA发病较多,临床上常给予头部CT检查,结果 头部CT无异常且临床症状<24h或小灶梗死且临床症状发生时间<1h即诊断TIA,较大医院经CTA、MRA、DSA检查可见血管狭窄、动脉硬化斑块.本组病例中,除常规给予头部CT外,均给予颈部动静脉的彩色多普勒检查[1],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8例TIA患者超声诊断的结果 做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58例诊断TIA的患者,男30例,女28例,年龄52~78岁,患者症状有肢体瘫痪、面瘫、失语、失用、一过性黑蒙、眩晕、平衡障碍、复视、跌倒发作.见表1.所有患者除进行头部CT检查外,均给予ALO-KA 4000型号彩色多普勒检查颈部动静脉血管,结果发现动脉分叉处斑块38例(66%),其他部位斑块17例(29%),无斑块3例(5%).

    作者:张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方法 与效果.方法 确立4个科室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采取的措施包括:成立领导小组,统一认识;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加大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和示范病房经费投入,完善相应制度,改革管理模式,定期质量检查和满意度调查.结果 与去年同期相比,四个病房患者平均满意度由94.35%上升至98.72%;医生满意度由92.03%上升至98.64%;护士满意度由95.07%上升至99.35%;健康教育知晓率由93.2%上升至99.3%;护理差错由0.03%下降为0.012%,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实现了护理服务零投诉,密切了护患关系,有效促进了护患和谐.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可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实现医、护、患三方均受益的效果.

    作者:张小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1例

    1病历报告患者,女,41岁,于1990年参加工作,2004-2011年在某市城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任库管员工作.工作中接触一氧化碳、甲醇、苯、铅等有害物质.初无自觉不适感,近5年经常出现牙龈出血、鼻子出血、月经量少、经常闭经,患者并未在意,继续在岗工作.时而看中医,服中药调理,症状不见明显好转.患者工作场所劳动条件较差,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工作环境通风不良.2011年1月9日该患者在车间工作时防冻液漏出.在现场约3h,后出现周身皮肤发痒、起包,局部水泡、瘙痒而入当地中心医院.门诊治疗后,症状好转.

    作者:黄文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90例临床分析

    高血压是老年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损害,也是老年人的直接死因.其中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占老年高血压相当大的比例,本文对90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0年10月90例60岁以上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其中男78例,女12例;年龄61~82岁,其中65~85岁占90%,本组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73例,病史短10个月,长22年,>10年者68例.

    作者:王万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