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蓉
在基层开展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置的工作者,往往因为职责不明,给处置工作带来不便.该文收集相关资料进一步明确生产安全监督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公安、工商、财政、工会等各部门在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各自职责,方便广大应急处置工作者在处置急性职业中毒时开展工作,及时、有效地做好急性职业中毒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作者:张付昌;肖培义;娄金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乙二醇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提高对乙二醇中毒的认识.方法 对一例误服汽车防冻液致乙二醇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男性,37岁,误服防冻液后恶心、呕吐及意识改变为主诉入院,实验室检查示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病为特点.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两次后病情及实验室指标明显好转,一周后治愈出院.结论 临床应认识汽车防冻液中毒的本质和临床表现,血液净化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袁利;徐贵华;陈永华;李雁;赵晋媛;谢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接尘作业对血压及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对6158名煤矿接尘作业人员的血压按工龄、工种分组后进行分析.结果 职业因素对接尘作业人员的血压影响较大,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接尘人群.接尘作业人员的工龄与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且各工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种对接尘作业人员的血压也有着很大影响,采掘作业人员的高血压患病率位居各工种之首.结论 接尘作业影响高血压的发生应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蔡洁;赵莉莎;朱怡冰;潘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解和掌握南平市职业危害基本情况,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对策与措施.方法 采用现况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南平市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职业病危害状况,职业病危害因素监督、监测,企业职业危害防范措施,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与评价等各项工作进行调查、汇总和分析.结果 该次抽查厂矿企业为343家,职业病危害因素门类较为齐全,主要涉及到分布在竹木加工、矿石开采和加工、化工、煤炭、水泥、蓄电池、棉纺、工艺品、制鞋等行业;存在主要问题:(1)对职业病防治宣传工作重视不够;(2)职业病防治措施未到位,职业危害普遍存在;(3)工人职业卫生知识贫乏;(4)2000至2006年每年仅有2个单位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几乎没有.结论 《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但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对此提出对策及措施如下:(1)加大普法力度,切实把《职业病防治法》落到实处;(2)从源头上抓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健康发展;(3)加强职防队伍建设,提高卫生服务质量;(4)抓住重点,解决职业危害主要问题.
作者:祖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健康监护是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本地区退伍工程兵定期健康监护工作近年由民政部等部门发文要求组织健康检查,才引起相关单位的重视.
作者:王小林;聂臻;刘期峰;郑钊;朱晓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节能灯制造企业在技术改造前后汞作业环境及工人身体健康状况变化,评价技术改造效果.方法 开展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收集技改前后工作场所中汞浓度和职业接触人群的尿汞资料及健康资料,比较改造前后的变化.结果 技改前后作业场所汞浓度分别为(0.0242±0.00047)和(0.0160±0.0027)mg/m3,工人尿汞合格率分别为50.37%和78.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汞齐合金代替金属汞的生产工艺,可改善作业环境,使车间空气中汞浓度降低,工人尿汞值明显下降,汞齐合金取代金属汞可以控制汞的职业危害.
作者:徐健;张明河;范丽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该案是舟山市普陀区首次对违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案处罚的案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对某公司拟罚款5万元减轻处罚为罚款3万元,是符合合法、适用、公正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作者:张恩惠;严学峰;忻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危险化学品气体是指压缩气体、液化气体和加压溶解的气体,符合以下二个条件之一者:一是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汽压力大于294 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二是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 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 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汽压大于275 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作者:孙维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了解铅锌矿企业职业病危害,帮助用人单位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不断提高企业主及职工的防护意识,保持城市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李朝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病例介绍患者,黄某某,男性,54岁,务农;自述3 d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头昏、乏力伴恶心、呕吐数次,非喷射状,量不多,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大汗,无腹痛、腹泻,不伴感觉运动障碍,休息后症状略能缓解.
作者:徐敏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某药厂一期改造工程是对口服液、注射剂、公用工程及废水处理进行配套工程的改造.职业危害有粉尘、噪声和煤尘.测试项目方法为直读式,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进行采样测定和选择测定点,经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测试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动力车间电焊尘平均值为1.34 mg/m3,输煤廊粉尘高值为6.59 mg/m3,Pi值均小于1;噪声高值为90 dB(A),低值为58 dB(A),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为合格作业点.对该厂车间89人进行了上岗前体检,受检率100%,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建议定期、定点、定时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定期做好工人健康监护工作,筛除职业禁忌证.
作者:赵方然;路晓萍;吴炳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噪声是工业生产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之一,可对听觉器官产生特异性损伤,听力损伤的机制复杂,且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有关损伤机制和防治方面的研究较多,进行总结以找到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止或减轻听力损害.
作者:刘富英;杨秋玲;姚惠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职业性哮喘是在生产环境中吸入致哮喘物后引起的以间歇发作性喘息、哮鸣等为特点的气道狭窄性疾病.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因接触化疗药物引起的职业性哮喘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于群;蒋轶文;王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6年6月9日,青岛某化工厂发生一起硝基苯急性中毒事故,导致5中毒,10人出现刺激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松泉;孙建岭;高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通过对近三年来南通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情况的总结,分析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中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原因,并对今后进一步做好职业卫生评价工作提出建议.
作者:周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3年8月10日,我中心接到某医院报告,其单位有1名污水处理室职工急性氯气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翟丛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6年5月19日上午约7时,焦某,余某两名设备安装工进入冲渣房,为设备、管道等进行防水防腐[1]处理,配制、调制和使用含苯胶黏剂与防水涂料,接触苯0.5 h左右后昏倒,上午9时左右被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督查时发现并救出,迅速移至空气新鲜处,约10 min后,被送往镇卫生院,进行了吸氧和输液等基本救治,约1 h后,送往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
作者:周佑国;张义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苯及苯系物接触人员白细胞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对17个工业企业的1486名接触和不接触苯及苯系物的人员进行白细胞计数,调查其接触水平、职业史等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接触组白细胞减少的检出率为15.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减少的检出率随着苯及苯系物接触水平增高而显著增高(OR=3.236);女性白细胞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OR=2.120).结论 接触水平和性别是苯及苯系物接触人员白细胞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徐宏伟;侯淑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长期暴露于低剂量放射线的作业人员血细胞参数的变化.方法 以从事X射线诊断、放射治疗的放射作业人员754名为接触组,210名某信用社职工为对照组,用BC-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8项血细胞参数,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接触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3项参数的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接触组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参考值的检出率为5.8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暴露于低剂量放射线可能会引起放射人员血细胞参数发生某些变化,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防护水平应进一步提高.
作者:刘伟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铅是一种古老且用途广泛的金属毒物,非职业性铅中毒(药物性)时有发生,我院从2006年3月份建院以来,收治了非职业性铅中毒8例,均为过多服用含铅化合物偏方治疗牛皮癣致急性亚急性铅中毒病例[1],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高燕;杨萍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