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豆油提炼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陆春花

关键词:豆油提炼,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 对某公司豆油提炼新建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根据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现场检测结果,按规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新建项目存在着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部分作业点的浓度不合格,应进行技术改造和加强防护措施.结论 该新建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重特大事故的应急计划厂长经理和管理人员必读(续前)

    (上接本刊25卷第5期245页)4场外应急计划场外应急计划应由地方政府和企业管理部门负责.这个计划应建立在企业管理部门识别的那些意外事件的基础上,这些意外事件能影响设施外部的人员和环境,现场应急计划所使用过的评价原则,场外应急计划也可效仿.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一起职业卫生诉讼终审维持案件的分析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行政法律救济机制的重要环节,也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两个主要途径[1].当前,随着人们法制意识不断提高,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日渐增多.该文介绍一起职业卫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维持的案件,分析维持原因,同时对本案办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作者:朱美芬;项嘉汇;樊海军;张晓丹;张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一例双耳慢性中耳炎接触职业噪声者耳聋的鉴别诊断

    职业性听力损伤及噪声聋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损伤[1],其发病特点是噪声暴露与听力损伤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一般为双耳对称性.

    作者:章敏华;王佩丽;王惠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刺激性气体急性中毒的潜伏期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涵盖了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理六个环节,是从摇篮到坟墓全过程的监管,确保安全生产.

    作者:金永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佛山市突发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研制设想

    目的 研制佛山市化学中毒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系统,为突发化学中毒事故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结合广东省化学中毒事故应急救援系统,收集佛山本地的气象、地理、化学源存放地等相关资料,建立佛山市的应急救援系统.结果 该系统能对化学物质在一定介质中的播散范围作出预测,并评估危害程度,指导专业人员尽快确定救援方案.结论 该系统的研制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能够为有关部门应:对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谢迎庆;卢厚汉;董雪梅;黄流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解析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为应对我国公共事件高发期的严峻考验,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正在纳入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杜绝因施救不当造成伤亡大事故发生的基本措施

    据悉,今年以来,全国有17起事故因施救不当或盲目施救,造成人员伤亡扩大,初涉险57人,终却致85人死亡、46人受伤.

    作者:胡建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压氧治疗噪声性听损疗效观察

    该文报道高压氧治疗噪声性听损13例18只患耳,总有效率为77.8%,并对高压氧治疗机理及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韩月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绍兴市直属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资料分析

    目的 了解绍兴市直属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方法 对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资料进行计算机输入后统计分析.结果 已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的企业有241家,接触人数15910人,女工接触人数7760人.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噪声、粉尘、铅烟铅尘及有机苯等,主要分布在纺织业(化纤、织造、染整)、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专用化学品制造业等行业,且以中小型企业居多.结论 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人群要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陈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NIOSH纳米技术安全与健康研究主题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相关产业发展迅猛.然而,纳米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可能对人类健康、环境等带来不利影响,有关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作者:王威;缪文彬;夏昭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足部安全不容忽视

    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工矿商贸企业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几万起,死亡1万多人.

    作者:古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一名缝纫女工重度中毒性肝病病因调查

    二甲基甲酰胺是一种常用的低毒类溶剂,生产仿皮面料的主要化学原料[1],从事仿皮面料加工的制衣工人发生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事件屡有报道.

    作者:徐秦儿;张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氧化性物质的危害及其防治

    氧化性物质在危险化学品分类中属第5类.它又分为2个项别:一是氧化性物质,本身不一定可燃,但通常因放出氧或起氧化反应,可能引起或促进其他物质的燃烧;二是有机过氧化物,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该类物质为热不稳定物质,可能发生放热的自加速分解.该类物质具有以下一种或几种性质:可能发生爆炸性分解;

    作者:孙维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劳动密集型企业女职工职业卫生问题调查报告

    目的 为制订职业病防治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选择广州市6家劳动密集型企业720名女职工进行问卷调查,资料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企业女职工大部分处于婚育年龄,职业卫生知识贫乏,对有毒有害因素危害缺乏认识,无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职业卫生问题令人忧虑.结论 依法加强监督管理,提供合适的职业健康教育方式,普及女职工职业卫生知识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是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尤其是职业活动过程)享有卫生保健服务的重要保障.

    作者:何健民;秦艳湘;肖吕武;李建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一起急性职业性混苯中毒事件调查

    2007年5月3日,某防腐公司劳务队2名油漆工在某造船厂一在建货船进行喷漆作业时(自述均佩戴防毒面罩),于17点30分左右其中1人首先出现头晕、胸闷症状,另1人也相继出现类似症状.

    作者:盛大膺;姚宗蓓;刘红;吴伟民;吴建华;刘淮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某区10年急性职业中毒案例分析

    某区在1997~2007年的10年间共发生急性职业性化学中毒事故11起,为积累经验、总结教训,现将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周承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美国和欧洲的职业病诊断标准体系

    美国和欧洲均将职业病的诊断纳入工伤赔偿或保险系统,如1970年,美国国会成立州劳动者赔偿法国家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ate Workmen's Compensation Laws),并于1972年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报告,列举了现代工人赔偿规划的目标,提出将所有的工伤和职业病纳入赔偿系统.

    作者:顾友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醋酸酐高位槽爆炸事故起因分析

    2007年9月4日下午,上海某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了一起化工物料爆炸事故.

    作者:邵振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硝基苯中毒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硝基苯中毒的救治.方法 详细观察了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发展,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 急性硝基苯中毒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害、溶血性贫血等,经积极治疗,10~60 d恢复正常.结论 中毒性肝损害恢复较慢,且部分患者病情反复.

    作者:于维松;陈艳霞;张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某新建港口职业病危害调查

    目的 了解某港口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及危害程度,探讨其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况调查分析.结果 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较好;工作场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煤尘和噪声;噪声强度、作业点煤尘短时间接触浓度有不同程度超标,有毒有害化学物浓度、作业岗位煤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符合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结论 在职业病防治方面,该港口企业采取的措施较为全面,但仍需完善防尘降噪措施及管理制度建设中.

    作者:张海东;程虎;曲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